构建“三层三融三力”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尚美”模式的研究

作者: 练妙萍

构建“三层三融三力”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尚美”模式的研究0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第三中学坚持探索和实践“崇德尚美、海纳百川”的教学理念和“三层三融三力”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尚美”模式,培育“尚美”好少年,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与劳动素养。文章以校本课程为载体,研究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发现劳动元素,建设“尚美”模式深度融合美育与劳育的美术课程体系。

【关键词】“ 尚美 ”模式;深度融合;美育与劳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梧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常规课题“构建‘尚美’模式深度融合美育与劳育技能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2023A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练妙萍(1988—),女,岑溪市第三中学。

以往的美术课程主要以欣赏课和绘画课为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跨学科融合已成为趋势。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要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进行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一、在新课标背景下建设“尚美”模式美术课程体系

(一)探究美育新路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学校”)遵循“崇德尚美、海纳百川”的办学理念,秉承“文理并重、体艺齐驱”的办学特色,特别设置“三层三融三力”的“尚美”模式深度融合美育与劳育技能的特色课程。

在“三层三融三力”中,“三层”即以探索课堂教学为“主干道”,以社团活动为“加速道”,以实践活动为“展示台”;“三融”即课程设置的深度融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跨学科合作的深度融合;“三力”即高校、教科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2]。学校致力于通过“三层三融三力”的“尚美”模式,打造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校园环境,并创造性地将美术学科与劳动实践相互融合,推动学生美术与劳动素养的发展。此外,学校还开设许多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比如剪纸、陶艺、风筝、扎染、黏土、拓印、书法、环保服装秀、民族服装设计等。

(二)建设“尚美”模式美术课程体系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逐步完善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尚美”模式,通过多感官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术与劳动素养,确保学生掌握美术与劳动的技能。学校“尚美”模式美术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二、在课程实践中探索“尚美”模式深度融合美育与劳育技能的新路径

(一)“尚美”课堂—课程设置的深度融合

课堂的融合主要表现为非遗工艺与劳动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即通过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非遗工艺的发展历史、制作特点和艺术特点,体验非遗工艺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课题组设置丰富的美术优质课程,其中有剪纸、篆刻、书法、扎染、漆扇、皮影戏等内容。课题组1人荣获区级中小学美术录像优质课三等奖,2人荣获市级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教研成果”评选一等奖,2人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1人荣获市级微课作品征集选拔赛一等奖,1人荣获市级教师培训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6人荣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2人荣获县级优质课二等奖,6人荣获县级中小学美术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学组一等奖,2人荣获县级中小学美术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学组二等奖,4人荣获县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课比赛一等奖,4人荣获县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课比赛二等奖,4人荣获县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课比赛三等奖。

(二)“尚美”社团—培养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专项特长

例如,学校举办“大美三中 青春飞扬”2024年社团成果展暨迎新晚会,动漫社与艺术团表演节目《COSER走秀》,书画社现场开设书画展,气氛热烈,成效显著。

又如,在学校第二届文化节开展之际,学校团委和美术课题组联合举办“科艺交融·以漆为媒·扇动文化”漆扇文化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是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尚美”模式的生动实践。

再如,在学校团委和美术课题组共同组织的“科艺劳共融,妙布皆可颜”扎染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与学生深入探讨扎染的科学原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体验。此次活动是“尚美”模式的重要尝试,旨在通过美育与劳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勤劳美、智慧美和艺术美。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价值与艺术的魅力。

美术课题组力求通过深度融合的课程设置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将美育与劳育紧密地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且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和乐趣,推动学生在审美感受、劳动技能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尚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深入感受美育与劳育的深度融合

在实践活动的融合方面,美术课题组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涵盖艺术创作、手工制作、微景观种植、社区服务等领域。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深入感受劳动的价值与美的力量。

墙绘艺术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美术组全体教师在学校门口前面长达八十米的文化墙上绘制“尚美”墙绘,还在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村委会的宣传墙上进行文化宣传,荣获糯垌镇人民政府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服装造型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美术课题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服装秀和民族服装展示活动,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义卖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梧州市2024年青少年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暨第六届中小学生“青暖西江 圆梦有我”义卖公益活动、2024年广西岑溪市第三中学义卖活动。在上述义卖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制作扎染文创、传统国画手工团扇、漆扇、书法钥匙扣等义卖产品,让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够感受到创造美的喜悦,实现劳动与美术的结合。

校园美化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教室美化评比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有效美化校园环境;此外,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播种、浇水、修剪等园艺种植活动,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体验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尚美”模式的跨学科深度融合

学校特别重视跨学科深度融合,鼓励并推动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美育与劳育理念能够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贯穿整个“尚美”课堂。

在语文教学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教师节主题手抄报制作、课本剧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与美育的深度融合。

在数学教学方面,学校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设计包含几何图形元素的艺术作品、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能够在审美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英语教学方面,学校秉承“让英语‘美’起来,让美术‘洋’起来”的宗旨,结合美术学科与英语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以“濒危动物”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

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学校组织教师设计能够反映社会现象的艺术作品,并让学生鉴赏艺术作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学校还组织初中部的学生参加“交通安全”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

在生物教学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融合生物元素与美术元素的创意活动,如叶脉书签制作活动、植物拓印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展示生物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合的魅力。

在历史教学方面,学校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不同时代的服装、重现历史场景等方式,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形态。

在音乐教学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十大歌手比赛、合唱比赛等活动,利用美育手段指导学生编舞、设计服装造型。

在体育教学方面,学校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舞台设计和服装造型设计的知识,使其在啦啦操比赛中大放异彩。

在地理教学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气象主题手抄报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物理教学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科幻画比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绘画能力。

通过跨学科深度融合,能够构建多元、互动、创新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自然地融合劳动与美术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地发展。研究“尚美”模式的跨学科深度融合,能够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也能够更好地锻炼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五育并举”的指导下,学校将充分调动教育资源,协作多方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实践中反思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工作

根据已开展的相关活动,美术课题组收集、整理和印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活动集》《新闻媒体报道集》《会议记录集》《论文集》《荣誉集》《美育与劳育技能研究教育案例集》等资料,并总结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工作的有利影响。

学术影响: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对学术界的贡献,包括对现有理论的验证、充实和创新,并提出“尚美”模式的新方法与新见解。

师生影响:“三层三融三力”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尚美”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还能为学校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让更多的师生享受到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尚美”模式带来的乐趣和滋养。

社会影响:宣传“三层三融三力”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的“尚美”模式,发扬了崇德尚美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3]。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建设丰富的“尚美”模式美术课程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继续结合美育与劳育,以多元化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与美术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敬雅丹.“五育融合”下葫芦画在美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3.

[2]李馨菀,吴萱,于秀红,等.论3~6岁幼儿美育教育的实施路径:基于国内外美育现状的探究[J].科幻画报,2022(7):258-259.

[3]王梅,李冰.“双减”背景下探索学校美育实践新路径:以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华·美”美术课程体系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