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张璐

【摘要】“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创新教学形式,帮学生摆脱繁重课业,实现高效学习。英语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对小学生颇具挑战性。教师应致力于优化阅读教学模式,以课内外阅读融合为主要途径,助力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文章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的重要性、相关原则,并提出融合路径,以期为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路径

作者简介:张璐(1991—),女,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泽湖路实验学校。

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展。然而,不当的阅读方法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目标,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产生不利影响。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小学英语教师积极探索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有效教学路径,旨在借助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摆脱传统机械的阅读学习模式,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促进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精准把握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教学要点,优化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策略,制订完善的阅读融合教学方案,从而推动学生阅读素养的持续提升。

一、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的重要性

(一)培养英语阅读兴趣

“双减”政策倡导“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快乐学习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具体表现为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科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英语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然而,目前英语教材所提供的阅读内容可能无法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采取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教学策略,可显著丰富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理解不同风格、结构和主题的英语文本,从而拓宽其学科视野。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增强阅读学习的新鲜感和体验感,有效实践快乐学习的理念。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双减”政策的实施,有效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长期占据主导的局面,为教师探索生本主义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多元平台。在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励他们根据自身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方式,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这一融合策略有助于教师构建因材施教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创造有利于英语阅读教学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英语阅读教学向高质量和深层次发展。

(三)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愈发重视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采用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教学方法,将生活中的多领域内容融入英语课堂,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英语文化涉及的领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并从辩证的角度审视文化和语言差异。同时,学生能够接触更广泛的学习材料,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通过课内外阅读融合,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而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达多元文化理念和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真正展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的原则

(一)有序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均应秉持“以理解为主、赏析为辅”的教学理念。具体而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使其能准确洞察并把控文本中的细微之处和关键信息;同时,学生应能基于文本的逻辑关系,自主解读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从而实现对文本含义的自主理解和对文本主旨的归纳总结[1]。基于此,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应遵循有序性原则,按照由理解到赏析、从基础能力培养到高阶素养提升的顺序,系统科学地推进教学活动,助力学生实现英语阅读能力的稳步进阶。

(二)相关性

在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中,相关性原则是一项重要原则。其要求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所选材料必须与课内文本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包括主题、具体情节、句式语法等方面。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阅读文本,将课外阅读文本视为课内阅读教学内容的拓展与补充;同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具有相关性的阅读文本,深化他们对特定类型文章的理解,培养其英语阅读技巧,提升其阅读学习能力。

(三)指导性

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基于此,从阅读技巧训练维度考量,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应遵循指导性原则。在“双减”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设计系统化的阅读技巧培训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及高阶的英语阅读技巧。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打磨自身能力,从而实现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2]。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路径

(一)围绕课内阅读,精选课外阅读素材

遵循相关性原则,教师应在研读课内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巧妙把握课内外阅读融合的要点,并精心筛选课外阅读教学资源。通过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学习内容,以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What time is it?”的教学为例。本课阅读内容聚焦于时间主题,教师应挑选与之紧密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作为课内阅读的拓展与补充。鉴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其认知与兴趣特点要求教师在筛选课外阅读资源时应关注内容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类读物,如Shabnam Minwalla所著的Every Minute Counts作为课外阅读内容。该绘本以主人公阿迪尔为主线展开,阿迪尔常常因上学迟到而困扰不已,由此发出“时间都去哪了?”的疑问。在阅读此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阿迪尔的日常作息,进而依据自身生活经验,助力阿迪尔探寻“丢失”的时间,并为其摆脱迟到困境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有机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还能逐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围绕课内阅读精选课外阅读素材,不仅有助于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还能促使他们从课外阅读中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凸显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独特的教育意义。

(二)设置导向问题,引导探索融合方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应以课内阅读内容为基础,巧妙设计问题,以此引导学生探究课内外阅读内容的关联,从而拓展他们阅读学习的思路,开阔其学习视野。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阅读融合学习方法,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英语阅读学习意识[3]。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At the snack bar”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结合课内阅读内容创设“点餐”情境,引导学生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等句式模拟点餐过程,以加强对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其次,教师可提出问题:“Besides ordering food, what other sentences may we use when eating in a restaurant?”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自主查阅课外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相关语句。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搜集了其他与用餐相关的知识。例如,通过阅读文章“A Cheap Meal”,学生可以学到“pay for”这一与付账有关的短语;在文章“The Luncheon”中,他们能够了解到“beckon”表示点餐时的招手示意,“be beyond one's means”表示超出某人的支付能力等。

在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导向问题,能够促使学生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并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融合阅读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意识。

(三)设立阅读主题,实施群文阅读活动

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核心在于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应展示群文阅读学习的魅力,引导学生从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转变,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应精心提炼阅读教学主题,组织多样化的综合阅读教学活动,以确保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质量[4]。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Drawing in the park”的教学为例。本次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旨在强化学生对课程重点句式及语句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掌握“What can you do ?”这一句式的语用表达,同时习得若干动词与名词组合短语的用法。基于此,教师可围绕“你能做什么?”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可选取同名课外阅读材料“What can you do?”(内容如下)。

Dog, dog, what can you do?

I can run after you.

Panda, panda, what can you do?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

...

通过本次群文阅读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句式,还能积累语言经验,提高阅读学习质量。

(四)组织合作交流,推进阅读融合教学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融合课内外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在“双减”政策的要求和有序性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应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内外阅读融合学习,促进他们理解文本、品味内涵、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这一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并推动他们的学习稳步发展。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聚焦关键词“animal friends”,整合与动物有关且含义丰富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如“The dog and the wolf”“Look for a Friend”“Belling the cat”等,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以帮助他们解读这些文本的深层含义。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分角色朗读的策略,以深化阅读体验。例如,在阅读课外材料“The dog and the wolf”时,学生分别饰演“dog”与“wolf”,通过对话形式进行文本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度融入角色,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自由高于安逸”这一核心主题。类似地,在阅读“Look for a Friend”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领悟“交友需求契合度”的道理;而在阅读“Belling the cat”时,学生能够感悟“完美计划通常伴随一定风险,即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的哲理。

这种分角色朗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课外阅读文本中汲取丰富的人生智慧,提升其阅读理解与价值判断能力。

(五)利用阅读作业,拓宽英语阅读视野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教学路径需要选择阅读资源融合的有效载体。作业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双减”政策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应创新作业形式,以课外阅读作业为载体,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学习的重视程度,拓展其阅读视野,培养其综合阅读学习能力[5]。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的教学为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价值观,教学内容涵盖了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首先,教师可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搜集与如何协助家长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并征求家长的协助,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亲子学习活动。例如,学生可运用网络搜集与“helping parents”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如绘本Just Helping My Dad等。随后,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这些材料,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为父母提供帮助的情节。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短语和句子,在课堂上介绍他们为帮助父母制订的计划,如“I will help Dad wash the car.”“I will help my mother to cook.”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还能帮助他们养成利用课外阅读积累语言知识和经验的学习习惯。

教师以作业为载体并借助家庭教育力量,有利于发挥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多维度的要求。在资源整合方面,教师应精选课外阅读材料,作为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其阅读需求,并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观念。此外,教师应通过群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精心设计阅读作业,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融合的习惯。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促进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璐.“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的途径分析[J].校园英语,2023(51):165-167.

[2]于芳超.“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的途径分析[J].校园英语,2023(48):178-180.

[3]许金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的路径[J].校园英语,2023(47):178-180.

[4]刘圣洁.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实践[J].小学生(下旬刊),2023(7):37-39.

[5]朱双乾.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