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探讨
作者: 邓琦【摘要】大班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系统的引导和训练,教师不仅可以推动幼儿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还能推动其社会性发展,为其顺利融入小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文章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分析针对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提出了组织多元活动、设定阶段性目标、锻炼专注力、设计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开展规则教育、分配简单任务等六点建议。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邓琦(1990—),女,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城中心幼儿园。
幼小衔接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还可以推动幼儿发展心理适应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以及积累基础知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家庭、教师和学校应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在具体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专注力、耐心和责任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够帮助幼儿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还能为其后续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
(一)推动幼儿心理适应能力发展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从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学习环境进入更加注重学习和规则的学习环境。因此,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1]。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逐渐理解小学生活的基本要求,减少他们升入小学后因环境变化产生的焦虑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开展模拟课堂活动,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的学习模式。家长则可以鼓励和指导孩子自主学习,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信心。
(二)指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能力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律、高效地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三)帮助幼儿奠定知识基础
进入小学后,幼儿接触的知识领域会有显著的变化。在幼儿园,幼儿更多是通过游戏接受启蒙教育;进入小学后,他们则需要系统地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和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能帮助幼儿奠定知识基础,有助于他们在小学阶段快速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要点
首先,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意味着教师要让幼儿认识到,学习是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置目标和任务,推动幼儿独立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一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规律的作息和一定的时间观念。
其次,教师需要着力提升幼儿的学习专注度。随着学习内容增多和学习难度增大,幼儿在学习时保持专注变得更加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幼儿的专注力,比如指导幼儿阅读、鼓励幼儿绘画或是鼓励幼儿完成拼图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品质,鼓励他们在遇到挑战时坚持下去。
最后,教师还应培养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和责任意识,教会幼儿在集体中表现得体、尊重他人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幼儿在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让幼儿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当然,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完成一些班级管理工作或简单的家务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组织多元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应当寓教于乐,如通过讲述故事、组织趣味实验等方式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2]。为此,教师要设计多元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带领幼儿探究水的性质时,教师组织了一场“魔法水秀”,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先拿出装着不同颜色和透明度的液体的透明瓶子,让幼儿猜测将这些瓶子中的液体混合的结果。在幼儿提出猜想后,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以了解不同颜色和透明度的液体混合后的神奇现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锻炼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借助故事解释了液体混合的原理:“大家可以把水分子看作一群喜欢交朋友的小精灵,它们遇到不同颜色的朋友后会混在一起玩耍,这使得液体的颜色发生变化!”
通过这种引导,教师不仅能让幼儿了解活动涉及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为今后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定阶段性目标,引导幼儿有序学习
为了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知识,教师应引导幼儿设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幼儿有序习得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定期回顾目标完成情况,让幼儿学会自我评价、调整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确定短期和长期数学学习目标,以引导他们有序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确定了短期目标为“这周学会从1数到20”,长期目标为“这个学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为了确保幼儿实现上述目标,教师还与幼儿通过讨论确定了具体的学习步骤,包括每天早晨用手指练习数数以及在游戏中关注数字等。教师还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指导幼儿使用实物演示1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在角色扮演等游戏中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帮助幼儿逐步实现目标。除此之外,教师每周组织一次小结会议,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遇到的挑战,以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意识。教师还会根据小结会议上幼儿分享的内容帮助他们调整学习计划,适当增加学习难度或者放慢学习步伐,确保全体幼儿都能顺利实现目标。
(三)锻炼专注力,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专注力是高效学习的关键之一,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时,幼儿会有较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专注力训练项目,比如指导幼儿静坐、定时阅读等,以逐步提升幼儿的专注力。当然,教师应当先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专注力训练项目,再逐步增加难度、延长训练时间,以帮助幼儿逐步提升专注力[3]。
例如,教师组织了训练专注力的绘本阅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先安排了简短的静坐训练,让幼儿闭上眼睛、深呼吸、集中精神,为接下来的阅读学习做好准备。随后,教师分享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鼓励他们开始自主阅读。这些绘本有丰富的插图,可以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如果绘本的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则会指导幼儿一边用手指指着绘本上的文字一边阅读。
(四)设计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增强幼儿学习信心
耐挫力是指遇到困难、挫折时坚持不懈、继续努力的能力。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教师应该设置有一定挑战性的训练项目,让幼儿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并由此增强面对挑战的信心。这种培养项目会使幼儿逐步形成在遇到难题时积极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4]。
例如,教师挑选了一些内容有趣的故事,组织了“讲故事大赛”,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练习讲述这些故事,并在班里展示自己练习的成果。教师选择的故事包含较多情感转折点和一些生字、新词,幼儿难以轻松地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和家长会在幼儿练习过程中主动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除此之外,教师还建议幼儿在遇到读不准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时,通过反复练习或是观看相关动画片等方式解决问题。在幼儿完成表演任务后,教师则及时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
(五)开展规则教育,引导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是幼儿顺利融入集体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规则教育活动,比如教导幼儿排队等候、轮流发言等,引导幼儿形成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意识。这样的教育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适应小学生活。
例如,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融入规则教育。在组织“接力赛跑”时,教师先介绍游戏规则:“每位小朋友都必须等排在自己前面的队友完成任务,才能开始跑。如果有人违反规则提前出发,那么整个队伍需要重新开始游戏。”在组织“障碍穿越赛”时,教师则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障碍物,并强调游戏规则:“大家需要按照指定路径前进。”除此之外,教师还在发现幼儿试图绕过或直接跨越障碍时,提醒他们按照游戏规则行动,并向他们解释:“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和游戏的公平性。”这样的即时反馈可以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推动幼儿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通过这些体育活动,幼儿会逐渐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学会在不同情境下正确地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幼儿会明白,遵守规则不仅是自己与他人顺利合作的保障,也是对自己和集体负责的表现。这样一来,未来他们在步入小学乃至更广阔的社会环境时,就能更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六)分配简单任务,增强幼儿责任意识
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还应该给幼儿分配一些简单而具体的任务,引导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同时让他们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样做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在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等方式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学习成果,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5]。
例如,教师组织了“环保小卫士”活动,设立了“植物守护者”岗位,让幼儿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并轮流照顾班里的盆栽。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及时给予幼儿正面反馈,表扬他们认真完成任务,并总结他们取得的进步。通过完成上述任务,幼儿不仅学到了基本的植物养护知识,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增强了责任意识。
结语
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并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规则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幼儿顺利适应未来的小学学习生活,还能够推动幼儿情感、态度、习惯等多个层面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席.做好幼小衔接 聚焦习惯养成: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J].好家长,2023(38):25-27.
[2]刘思含.浅论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27):120-122.
[3]吴婧.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J].亚太教育,2023(9):39-42.
[4]杨雯珺.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现状与研究[J].科技风,2021(31):186-188,195.
[5]蒙芸芸.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