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领域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任益民

【摘要】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掌握重要的社会情感技能,增强记忆力与注意力。在五大领域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体育健康活动;以身示范引导幼儿进行语言练习;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通过创造开放的艺术空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游戏化;游戏化教学

作者简介:任益民(1981—),男,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六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能够在非游戏的情境中融入游戏的元素、机制与设计理念,在幼儿教育具有显著优势。这种方法适用于幼儿园教育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及艺术这五大领域,能有效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可以在游戏化的课程中提升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创造性思考等重要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与潜能,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

一、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

幼儿往往通过与环境互动来构建知识。课程游戏化能够为幼儿提供安全且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尝试、犯错、再尝试的过程来理解新概念[1]。例如,在数学游戏中,幼儿可通过匹配相同形状或颜色的积木来学习分类的概念,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社会情感技能

良好的社会互动对幼儿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社交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或集体搭建活动,学会分享、轮流、协商等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此外,这些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情绪管理能力。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冲突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分歧,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解决即时的问题,也为他们将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三)增强幼儿记忆力与注意力

学习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鼓励其主动参与学习。游戏通常包含重复练习的元素,这对于巩固记忆至关重要。例如,在语言学习中,歌曲、韵律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有效记忆新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同时,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往往富有挑战性和变化性,这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集中精力的状态。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形式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记忆力,还能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五大领域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从五大领域视域(健康与身体发展、社会与情感发展、语言与交流发展、认知发展和艺术与创造性表达)来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情境创设

游戏化教学强调通过创设丰富的社会交往情境来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为幼儿模拟生活场景,让他们学习遵守规则、轮流发言、相互合作等社会行为[2]。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从而增强其在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互动能力。

(二)关注幼儿认知发展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幼儿通过参与搭建积木或拼图游戏,在尝试不同方案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推理。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未知的事物,并在实践中不断试错、调整策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认知灵活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五大领域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动静结合,健体益智

动静交替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其注意力与专注力。动态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而静态游戏则有助于精细动作的训练。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如将跑步、跳跃等运动游戏与绘画、拼图等静态游戏相结合。通过定期变换活动类型,确保幼儿能够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获得均衡发展。

例如,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充满活力的户外接力赛跑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奔跑和欢笑,从而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接着,为了帮助幼儿调整呼吸、平稳情绪,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到教室参与一项静态活动—如手指操练习,这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还能帮助他们学会集中注意力。此外,教师可以变换活动类型,以确保幼儿能够在多样的体验中获得成长。如在午餐后开展音乐律动活动,让幼儿跟随节奏轻轻摆动身体,既有助于消化又能放松心情。而后,教师引入桌面游戏,如拼图或者简单的迷宫挑战,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耐心。最后,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自由阅读,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故事书,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创造一个既富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言传身教,语畅心通

针对语言与交流,教师的示范和幼儿的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语言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语言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师可运用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并创设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如设立语言角,让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练习语言表达,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习惯。

例如,在讲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邀请他们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这样,幼儿不仅可以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语气,还能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练习对话。随后,教师可以设立“语言角”,并在“语言角”里放置各种书籍、图片和玩具,营造温馨舒适的语言学习环境。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与同伴一起讨论,或是向教师提问。比如,一名女生拿着一个兔子玩偶问:“老师,这只兔子叫什么名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她为玩偶起名字,并围绕这个名字编织一个简短的故事,以此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语言游戏,如“找朋友”:幼儿围成一个大圈,教师随机抽出一名幼儿,让其对教师指定的幼儿的外貌进行语言描述,教师先做示范,如“××小朋友长着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身穿粉色短袖,蓝色的裙子……”并鼓励负责描述的幼儿讲出更多的细节性内容。这样的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对细节的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语言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演讲能力。

(三)多元社交,情理交融

开展角色扮演、情感识别等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这些活动有助于幼儿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共情能力。为此,教师可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和情感识别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从而帮助幼儿学会适当表达情绪的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小商店”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这样,他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礼貌用语,还要学会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比如,当“顾客”询问价格时,“售货员”需要耐心解释,并确保“顾客”满意。接着,教师可以组织情感识别游戏,让幼儿使用卡片展示不同情感的表情,比如高兴、伤心、生气等。教师可以邀请幼儿观察每一张卡片上的表情,并尝试模仿这些表情,同时让其他幼儿猜测卡片上表达的是哪种情绪,旨在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情绪,并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如何适当地表达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团队拼图挑战”。在这项任务中,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块拼图,但是不告诉他们完整的图案是什么样子。幼儿需要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拼图,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习如何分工合作,还要学会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比如,某个小组遇到了难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直到找到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

(四)探秘自然,全面锻炼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游戏化活动,培养其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些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游戏化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

例如,在教室的一角设立自然探索区,这里可以摆放各种各样的植物盆栽、放大镜、小铲子、水壶等工具,为幼儿提供近距离观察自然界的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这个区域,鼓励他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叶子上的纹理,或是用小铲子轻轻挖开土壤,看看里面藏着什么秘密。通过这样的互动,幼儿会逐渐学会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土壤下面有什么东西?”这种好奇心是科学探索的重要驱动力。再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彩虹水实验”。首先,教师示范如何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滴入透明杯子里的水中。然后,教师慢慢地倒入一层层清水,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水是否会混合在一起。随后,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看是否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彩虹水”。如此一来,幼儿不仅能学会观察和预测结果,还能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季节变化的规律,开展一些与季节相关的活动。比如,在春季,可以组织幼儿种植向日葵或其他易于照料的植物。幼儿可以亲手播种、浇水,并记录下植物生长的过程。通过观察植物每天的变化,幼儿不仅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还能感受生命的奇妙。

(五)形声并茂,展现个性

教师可以将音乐、绘画、手工制作类艺术游戏引入教育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这些活动有助于幼儿表达自我,展现个性[3]。为此,教师应该创造开放的艺术创作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发挥,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并通过定期举办作品展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角布置色彩斑斓的艺术创作区,摆满各式各样的画笔、颜料、纸张及废旧材料等。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用手指沾上颜料,在画纸上自由涂鸦,或是用剪刀和胶水将五彩缤纷的纸片拼贴成独一无二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比如演奏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跟着音乐舞蹈。幼儿可以围坐成一圈,轮流使用铃鼓、木鱼等乐器,尝试着模仿教师弹奏出的旋律,或是即兴创作一段节奏。在音乐的陪伴下,幼儿的身体将随之舞动,释放无限的活力与创造力。通过这样的互动,幼儿不仅能够学会倾听和合作,还能够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对于幼儿全面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应综合运用动静结合、言传身教、多元社交、探索自然与艺术表现等教学方法,为幼儿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习环境是安全、开放的,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时注重言传身教,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使他们在适合的节奏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小红.五大领域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J].求知导刊,2023(26):110-112.

[2]祁亚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思考与提升路径:以A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3):88-90,115.

[3]高艳晴.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