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绘本发展小班幼儿创新思维的实践探究

作者: 黄雯嫣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在幼儿园中,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读物,因内容生动有趣、配图和谐精美而受到幼儿的喜欢。教师可借助绘本开展游戏教学,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绘本教学;创新思维;小班幼儿

作者简介:黄雯嫣(1996—),女,福建省厦门康乐新村幼儿园。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培养幼儿创新思维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认识到绘本教学对于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将教育活动与绘本内容相结合,设计能够激发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帮助幼儿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与发展价值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种不同于常规思维的思维方式,具有敏捷性、独特性、流畅性与变通性的特点[1]。

具备创新思维的人能够在旧的方法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突破惯例,探索出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价值

1.满足幼儿探究的需求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问题,求知欲比较强。在此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新知识、新事物,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此时,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对比、发现,从而从不同角度了解新知识、新事物。

2.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幼儿教师需要侧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帮助幼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绘本对于小班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价值

绘本的内容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可以得到知识启蒙。笔者所带班级的幼儿处于小班阶段,在一次区域游戏中,幼儿来到“娃娃家”玩起了“喂宝宝吃饭”的游戏,由于“娃娃家”缺少一张桌子,因此他们奇思妙想,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造一张可以旋转的桌子。基于此,笔者和幼儿共同开启了一段“造桌之旅”。在此过程中,笔者借助绘本引导幼儿利用猜想、对比、观察等方式攻克种种难题,进行创新实践,最终和幼儿一起造出了一张双层可转动的桌子。可见,绘本对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启发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

在小班阶段,幼儿的思维开始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当幼儿遇到难题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语言进行解说而非借助具体事物进行引导,那么幼儿很难自主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

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提出要制造一张旋转桌子的想法后,笔者和幼儿共同梳理了旋转桌子的基本特征。接着,幼儿遇到了第一个挑战—“用什么来当桌子的转盘呢?”幼儿围绕这个难题热烈地讨论了起来。由于幼儿对转盘材料的认知有限,因此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对此,笔者决定以绘本为载体丰富幼儿对材料的认知经验。笔者借助绘本《转不停的小狗》,带领幼儿走进绘本,了解生活中一些可以旋转的物品,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最终幼儿发现最适合当转盘的材料应当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第一,物品表面必须是平的;第二,物品不能太重也不能太小;第三,物品要能够旋转。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利用绘本帮助幼儿解决了“寻找能做转盘的物品”这一难题。在绘本内容的启发下,幼儿联系现实生活,萌发新的想法,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二)提高幼儿创新思维的科学性

幼儿对旋转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找到了废旧的方向盘、蛋糕裱台、收纳旋转盘等生活中可以旋转的物品,并且从轻重、大小、表面的倾斜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对比,筛选出最合适的转盘替代物—蛋糕裱台。在此过程中,幼儿发展了“以物代物”的意识,并积极地通过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根据验证的结果及时调整操作方法。由此可见,幼儿的创新思维初步具备了科学性。

(三)增强幼儿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在“寻找大小合适的桌面”这一游戏阶段,幼儿需要用地垫裁剪出一个比蛋糕裱台面更大的圆形,于是他们在地垫上画圆形,但画出来的圆形不圆。笔者提示幼儿可以借助圆形物品来画圆。因此,寻找合适的画圆工具成为他们本环节的挑战。基于此,笔者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数学认知”的相关目标,选择《圆形骨碌碌》这一绘本开展教学活动。通过阅读绘本,幼儿了解到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形通过不同的组合变成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加深了幼儿对圆形的认知。最终,幼儿在教室里找到最大号的脸盆,将脸盆反扣在地垫上,用描边的方式在地垫上画出了一个比蛋糕裱台还大的圆形。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主动思考,快速迁移绘本知识,顺利找到教室中比蛋糕裱台还大的脸盆,并借助其来画圆。这说明幼儿通过绘本的启发,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迅速找到解决方法,提升了思维的敏捷性。

三、借助绘本发展幼儿创新思维的策略

根据前面“制作旋转桌子”的案例,笔者研究出借助绘本发展幼儿创新思维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善于倾听幼儿,基于最近发展区,挑选合适的绘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借助绘本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支持他们的奇思妙想,从中挖掘幼儿的待发展经验,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促进幼儿更多经验的形成。

例如,幼儿提出“制作旋转桌子”的想法,从成人视角来看,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因此否定这个想法,并建议幼儿提出别的想法。如此,幼儿难免会受到打击,从而降低积极性。其实,看似难以实现的想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的创意,教师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保护幼儿心中创造思维的稚嫩种子,让其茁壮成长。笔者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仔细聆听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探索,并通过观察挖掘幼儿的待发展经验:对旋转概念的认知不足、对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认知经验有限、对剪刀与刻刀工具之间的差别感兴趣等。基于此,笔者为幼儿挑选绘本《转不停的小狗》《圆形骨碌碌》《大剪刀小剪刀》等,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为幼儿继续萌发创新想法铺垫基石。如此,既推动了游戏进程,又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儿童视角,聚焦幼儿兴趣点,将绘本内容与生活连接起来

1.开展集中活动,利用绘本激发幼儿的创新想法,解决实际问题

绘本中的内容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仅依靠几次简单阅读是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的。对此,教师可以将绘本与幼儿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开展相关集中活动,在集中活动中引导幼儿多角度研读绘本,激发幼儿的创新想法,充分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3]。

例如,在“制造大小合适的桌面”这一游戏中,幼儿因对圆形认知不足而遇到“画不圆”的问题。对此,笔者依据《指南》中“科学探究”的目标,利用绘本《圆形骨碌碌》开展了一节集中活动课。笔者首先让幼儿自由欣赏绘本中不同的圆形图案,从大小、颜色、组合形状等方面对比各个圆形,加深幼儿对圆形的认知;接着,引导幼儿将从绘本中习得的经验迁移到实际游戏中,启发幼儿思考可以利用哪些合适的圆形物品画出所需要的圆形。在幼儿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后,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寻圆”游戏,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大的、能够用来画比蛋糕裱台还大的圆形的物品,并进行操作验证。

2.巧用班级区域,投放绘本拓宽幼儿的创新思路,丰富认知经验

除了开展集中活动,教师还可以开展区域游戏,依据幼儿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兴趣将绘本分类投放到不同的区域,借助绘本推动区域游戏的开展,拓宽幼儿的创新思路。

例如,在造桌子游戏中,集中活动结束后,笔者将绘本灵活地投放到各个游戏区域。在游戏的第一阶段,笔者发现幼儿对桌子感兴趣,但对旋转的概念认知不足,于是就在建构区投放《桌子就是桌子》《我的疯狂桌椅》等绘本,在阅读区投放《转不停的小狗》等绘本。在游戏的第二个阶段,幼儿的经验需求转移到“圆形的认知”“剪刀与刻刀的区别”上面。于是,笔者在美工区投放了《小剪刀大剪刀》《切水果的刀》《圆滚滚》《圆形骨碌碌》等绘本。在游戏的最后阶段,幼儿已经成功制作出旋转桌子,此时,他们的经验需求转向“装饰桌子”。于是,笔者把原先的绘本替换为与装饰有关的绘本。在整个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充当幼儿的支持者,根据幼儿不同的需求不断调整绘本的内容,隐性支持幼儿的想法,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及时肯定幼儿,以问题启发式教学,助推幼儿的创新想法

在活动中,幼儿的创新思维被充分激活,此时,有的幼儿会提出偏离活动主题的想法。对此,教师不应立即纠正幼儿的想法,否则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教师可以先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新想法,再利用多元的提问方式,如启发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思辨性提问等,帮助幼儿分析自己想法的可行性,从中选择具有操作性的创新想法,由此发展幼儿创新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制作桌腿环节,幼儿依据《桌子就是桌子》等绘本提供的经验,用奶粉罐充当桌腿,随意摆放在桌子下面,导致桌子不稳固,容易倒塌。幼儿经过反复尝试仍没有发现是桌腿的原因,游戏就此停滞。幼儿知道桌子应有四条桌腿,但不知道四条桌腿的摆放会影响整个桌子的稳定性。看到这里,笔者思考了一会儿,上前对幼儿说:“我们教室里的桌子都很牢固,你们可以看看这些桌子和你们现在做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室里桌子的桌腿是怎么样的?它们桌腿摆放的位置和你们摆放的有什么不同?”幼儿听完后,立刻围到桌子边,蹲下来仔细观察。幼儿发现教室里桌子的桌腿分别安置在桌底的四个角,两两对齐,而自己却随意安装桌腿,如此自然会导致桌子不稳固。于是,幼儿和同伴一起调整了奶粉罐的位置,让它们恰好立在桌面的四个角下。此外,幼儿还用透明胶把奶粉罐与桌面黏在一起,这下桌子终于稳固了,不管在桌面的哪个地方放置东西都不会导致桌子倒塌。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绘本以其丰富的内容为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点与遇到的问题,以绘本为载体,采取多元且适宜幼儿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促使幼儿在观察、思考、探索、表达中不断萌发创新想法,助推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未来,笔者还将继续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继续深化这一实践研究,为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独特的思维光彩。

【参考文献】

[1]边宇晓.如何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J].科技资讯,2020,18(18):125-126.

[2]马志秀.情境绘本阅读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探究[J].知识文库,2021(17):31-33.

[3]杨晓琪.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智力,2023(2):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