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创新实践
作者: 王萱 赵真【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指导学生设计情节、分配角色、展示画作场景,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画作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法;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高中美术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和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刻理解和全面评价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审美享受,还会激发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之情[1]。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探索新颖、有趣且富有成效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角色扮演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为美术鉴赏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千里江山图》的画作鉴赏为例,分析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将角色扮演教学法应用于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以深入细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美术鉴赏学习资源。基于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开展的鉴赏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评价能力。角色扮演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精心模拟画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相应的角色,了解画作的背景与内涵。将角色扮演教学法应用于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能使学生跳出传统的旁观者身份,成为课堂中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师借助画作创设的艺术情境中,学生可以扮演艺术家,亲身体验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灵感迸发的瞬间;也可以扮演评论家,以专业的视角审视、评价美术作品;或者可以扮演收藏家,感受收藏家应具有的对艺术市场的敏感性与洞察力。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情节设计与讨论
教师需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出既具挑战性又不乏趣味性的表演情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情节内容的完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情节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学生,重视学生的反馈,在学生提出困惑时及时给予解答,在学生提出修改情节内容时及时给予支持。
(二)角色分配与前期准备
在实施角色扮演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进行角色分配,确保学生能扮演与自身匹配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对各种角色进行详细的背景阐述与任务说明,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角色特点,从而更好地代入角色。学生根据所分配到的角色进行资料补充,从而更自信、从容地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三)教师引导
在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确保学生按照预设的情节展开角色扮演,有效处理扮演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状况,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达成学习目的。教师还应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活动氛围,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活动体验感。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应用的案例
(一)《千里江山图》鉴赏教学分析
用于美术鉴赏的美术作品应具有典型性和多样性,在保证古今中外美术作品选用数量适中的前提下,增加我国美术作品的选用比例[2]。基于此,教师选择以《千里江山图》作为鉴赏教学对象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幅具有高超绘画技法的画作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学习范本,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提高审美能力与拓宽眼界。同时,画家王希孟个人的传奇经历使得作品富含历史韵味,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角色扮演素材。通过深入了解王希孟的成长轨迹、探寻王希孟的艺术师承等内容,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千里江山图》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悟社会环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画家的创作心路历程,从而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二)《千里江山图》鉴赏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角色设置与分配:教师根据《千里江山图》的内容,和学生确定情节内容,设置宋徽宗、王希孟、宫廷画师、旁白四个角色。接着,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角色分配,并让学生根据《千里江山图》与所扮演的角色搜集资料,做好表演准备。
第二,画作研究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对《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的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鉴赏画中的山水、建筑、船只、人物等元素的特点,使学生对画作的色彩运用、构图技巧等特点形成整体认知。
第三,场景布置与道具准备:为了增强学生体验的真实感,教师模仿宫廷画室的环境布置教室场景,摆上学生用黏土制作的青花瓷、种植的盆栽以及悬挂一些画卷等,并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千里江山图》的高清图。学生则利用废旧布料、卡纸、绳子等制作人物的衣帽。
第四,正式表演: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扮演者登场,学生根据剧本进行演绎,通过精彩的对话、灵活的动作以及生动的表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王希孟对绘画的坚守与才华、宋徽宗对艺术的深沉热爱与至高追求、宫廷画师对这两人完美配合创造出的传世佳画的由衷赞叹。
以下是师生共同创作的表演剧本部分内容。
《鉴赏〈千里江山图〉—传世佳画的缘起与问世》剧本
【场景一:宫廷画室的偶遇】
宫廷画室,古色古香,翰墨飘香。宋徽宗漫步其中,偶然间发现一位少年正在专注作画。
宋徽宗(轻声自语,目光深邃):“咦,这少年画笔之下,江山已有千里之遥。”
王希孟(全神贯注,未察觉宋徽宗的到来):“每一笔,都是我心中的江山。”
宋徽宗(好奇地走上前,轻声询问):“你叫什么名字?”
(王希孟惊觉,急忙起身行礼)
宋徽宗(面露微笑,赞许地点头):“你的画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江山。”
【场景二:共论画技】
宋徽宗(耐心指点,手中笔墨飞舞):“希孟,你要记住,画山水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
(王希孟虚心受教,频频点头)
二人一同挥毫泼墨,探讨画技。在宋徽宗的悉心指导下,王希孟的画技日益精进。
【场景三:创作《千里江山图》】
宋徽宗(充满期待地看着王希孟):“希孟,何不将这大宋的美好江山绘于纸上?”
(王希孟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奉旨作画,一笔一画间,千里江山逐渐显现在画纸之上)
【场景四:《千里江山图》问世】
经过数月的辛勤努力,《千里江山图》终于大功告成。宫廷画室内,宋徽宗凝视着这幅画作,感慨万分。
宋徽宗(轻抚画作):愿此画传于后世,让后人与我们共赏大好河山!
(王希孟拜谢,并表示将继续研磨画技,画就更多江山美景)
宫廷画师(肃然起敬,赞叹不已):此画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旁白(缓缓响起):在宋徽宗的赏识与指点下,王希孟得以发挥绘画才能,创作《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彰显了王希孟绘画技法的精湛,折射了北宋的艺术审美发展水平,蕴含了古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韵味。
第五,互动与讨论:在演绎剧本后,观众提问,与扮演者互动,扮演者结合演绎的角色与自身理解,解答观众的疑问。在互动与讨论中,学生意识到艺术鉴赏不仅仅是对画作内容的欣赏,更是对画家创作思想与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入探究。
第六,总结与反馈:活动后,学生分享感受,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总结,并解读《千里江山图》的细节之美。
这种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鉴赏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修养。
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美术教学中,科技手段的融入使得鉴赏方式呈现新的面貌。比如,在以上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可以引入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VR),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宋代宫廷画室环境,然后让学生佩戴VR头盔,进入虚拟空间。这样学生不仅能近距离观赏《千里江山图》的细节,还能与宋徽宗、王希孟等历史人物进行交流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比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画中孩童在玩什么游戏。学生通过思考与回答了解北宋的民间娱乐活动,逐步深入了解《千里江山图》画卷背后的历史故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技术手段亲身体验绘画过程,感受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如此一来,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
当然,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入美术鉴赏教学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设备成本高、技术操作有难度、教学时间有限等。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利用先进科技进行教学的方法,助力美术鉴赏教学更上一层楼。
结语
将角色扮演教学法应用至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优势。美术教师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优化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美术鉴赏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同时,结合先进技术创新鉴赏教学活动是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师应探索将前沿技术与美术鉴赏角色扮演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学生打造更加逼真的艺术鉴赏环境,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美术鉴赏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明.从自主创新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看高中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6):122-123,126.
[2]钱初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J].美术观察,2024(6):11-15.
作者简介:王萱(2001—),女,广西艺术学院。
赵真(2001—),女,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