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小娟【摘要】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构建具有结构性、指向性、生动性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一步提升单元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学生深刻把握文本情感、写作手法、人生哲理等内容,实现能力、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文章简要分析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立足单元导语确定目标、提炼主题情境融入资源、分析阅读难点选择教法、设计比较教学提升能力、加强读写结合教学促进发展等五点策略,以期构建高质量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单元整合视角;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解决了小学语文内容孤立、目标碎片的教学问题。群文阅读教学则为单元整合提供了更具指向性、细节性的指导。笔者通过分析、提炼、探究等方式设计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发展构建更加科学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更加综合地锻炼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一、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特点
(一)指向性特点
小学语文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精读某一篇文章,掌握其中蕴含的知识和情感,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写作能力的锻炼较少,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指向性特点较强,摆脱单篇阅读逐字逐句分析的教学形式,侧重锻炼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生动性特点
单元阅读文本存在共通性,或侧重于人物形象刻画,或侧重于风景描写,或侧重于写作手法运用。教师将各文本基于某一主题进行整合,能够进一步凸显文本的特点。群文阅读以单元整合为导向,基于主题或主线整合阅读文本。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具有生动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炼信息、多元比较等形式构建灵动、真实的形象,掌握某一类文本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结构。此外,基于文本的生动性特点,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还能够较为轻松地与生活建立联系,推动学生精读阅读文本,把握群文内容,明确单元各文本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体系。
(三)丰富性特点
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趣味阅读教学整合的文本具有丰富性。与单篇阅读教学相比,学生能够基于某一议题接触不同题材、种类、内容、情感的文本。这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单元导语,确定目标
单元导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单元教学的导向,还是单元内容的概括。但是,部分教师忽视了单元导语对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基于单元整合的视角来看,单元导语包含单元议题、题材、目标等内容,能为学生开展单元整体阅读活动指明方向。基于单元整合视角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解读单元导语,带领学生了解单元议题、题材、目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群文阅读目标,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转变成课堂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后续有效、深度地开展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引导学生思考单元文本的体裁和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表达不同的想法。如有的学生认为单元文本以诗歌为主,有的学生认为单元文本以抒情为主,还有的学生认为单元文本以赞颂自然为主。教师肯定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过程,并组织学生制订群文阅读目标,如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需要弄明白哪些内容、需要探索哪些知识点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基于单元导语,提出群文阅读要从诗歌的遣词造句切入,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诗歌描述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情感。基于此,教师继续追问学生:“怎样的眼睛是发现美的眼睛?”如此,可以为学生分析诗歌的特点和情感等方面提供正确方向。学生在后续的群文阅读中,可以客观分析诗歌中的字词句段,体会作者的深刻情感,明确现代诗歌的创作方式和特点。
通过阅读单元导语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能够推动学生明确议题在群文阅读中的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习惯,实现高效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确保学生可以正确探究单元导语和群文阅读文本[1]。
(二)提炼主题情境,融入资源
教师在单元整合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深入教材,基于内容、题材、体裁提炼主题情境,并根据主题情境科学地融入课外资源。为充分发挥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优势,教师还要基于两方面选择课外阅读资源。一方面,选择教材文本作者的其他作品,推动学生基于同一作者,体会两篇或多篇文本的情感、思想、文风等多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依据主题情境选择相似文本,推动学生基于主题情境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深意。如此,学生可以掌握相似文本的阅读技巧、写作技巧,深化对情感、主旨的理解。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群文阅读,主题情境和文本主题的提炼多由教师完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独立阅读的价值,并在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让学生自主提炼主题情境和文本主题。教师详细分析单元阅读文本,结合单元导语“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将主题提炼为“神话”。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快速阅读单元文本,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单元主题情境、不同文本的主题是什么等问题。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分享答案。有的学生认为,单元的主题情境是神话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如《盘古开天地》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为自己与他人带来光明;《精卫填海》包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等。有的学生认为,不同神话故事的主题分别是它们的标题。为深化主题、构建主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经典神话故事,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推动学生迁移知识。此外,教师还基于学生选择的阅读资源,为学生设计阅读书单,拓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空间[2]。
通过提炼主题情境,融入课外阅读资源,学生能够在巩固课堂所学的同时迁移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的独立性、自主性,真正内化课堂所学,获得能力的发展。
(三)分析阅读难点,选择教法
教师、学生受惯性思维影响,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关注文本陌生字词的把握和运用,忽视整体的认识和信息提炼。在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加强文本整合,还要组建学生小组,让学生基于学习任务从不同的文本中搜集相关知识点和碎片化要点,攻克群文阅读的重点、难点内容。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单元文本不仅重视刻画人物形象,还强调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在阅读《摔跤》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梳理文本,明确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设计群文阅读项目,推动学生从字里行间提取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攻克难点:文章没有刻意描写人物形象,但人物立体、生动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探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文本掌握正面、侧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在课堂结尾时,教师组织学生基于思维导图整合群文阅读后的收获,为后续运用、巩固提供便利条件。
教师明确群文阅读的重难点内容、组建学习小组、设计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有关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打下基础[3]。
(四)设计比较教学,强化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运用文章之间的差异制造矛盾,以矛盾为切入点,推动学生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把握重难点知识,获得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发挥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和价值,教师可以设计比较教学,制造认知冲突,推动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在设计课堂时,教师要以主题为导向,科学规划同类型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情感、写作手法、时代背景等方面出发进行比较。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学生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过苏轼的另一首写景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西湖不同气候下的不同美景,让读者感受祖国河山之美。教师在开展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整合《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两首诗,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先搜集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分析苏轼当时的情绪、心态,并让学生自由地发表看法。学生通过搜集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可知,《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题西林壁》作于诗人被贬时期。因此,诗人的心境、感悟有所不同。《饮湖上初晴后雨》侧重描写西湖的美景,隐含诗人的意气风发;《题西林壁》侧重描写游览的感受,隐含诗人被贬的无奈和看待问题时要客观、公正的人生哲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情境、思想等方面的异同,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4]。
(五)加强读写结合,促进发展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与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具有较强的适配性。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的教材结构来看,各单元中不仅包含文本,还包含写作、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整本书阅读等板块。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打破语文听、说、读、写各板块之间的壁垒,设计读写结合课堂,实现知识点的整体输出、输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学生不仅要学习阅读名著的方式,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还要将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形成的感悟写下来。针对单元教学任务,教师设计“阅读的感悟”读书分享活动。学生可以任选一本名著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分析,并以批注的形式记录想法和感悟。阅读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让学生介绍感悟深刻的部分或段落,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由此,学生可以完善阅读成果,发展自主阅读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具有指向性、生动性、多元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不仅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分析单元导语,提炼主题情境,还需要科学选择教法,设计对比、读写结合等教学活动,以此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和价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探究,实现能力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丽.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说理性文章教学策略探讨[J].大学,2023(S1):149-151.
[2]潘艳.新课标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3(36):67-69.
[3]程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3):32-34.
[4]陈晓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新通信,2023,25(24):182-184.
作者简介:王小娟(1987—),女,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宁镇北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