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驱动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建构
作者: 魏亚丽【摘要】任务是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学生兴趣、思维、认知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驱动价值,能够驱动学生整体、有序地阅读单元文本。要发挥任务的驱动价值,就要以新课标为导向,结合单元内容、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情等方面,遵循一致性、复杂性原则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文章深入分析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特点,寻找任务驱动与单元教学的连接点,从提炼主题、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体系、调整任务四个方面探究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学段重视整体性教学。单元教学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能够推动学生有效发展。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开展,是对传统单篇教学的改革。这对语文学科而言是新的尝试。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具有主题多元化、内容结构化、教学任务化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与单元教学任务化的特点一致,基于多元化主题和结构化内容设计任务,能够驱动学生高效阅读,实现思想、能力、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特点
(一)主题多元化
小学语文单元以人文主题结合语文要素的形式组建。在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依据人文主题设计单元主题,并以此为基础落实语文要素。单元主题受教材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影响,具有多元化特点。
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乡村”主题和第二单元的“科技”主题,以题材为人文主题,单元主题的设计也以此为基础。又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诗歌”主题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外国文学名著”主题,以文本类型为人文主题。由此可见,单元教学主题受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影响,多元化特点较为显著。
(二)内容结构化
结构化指事物基于一定联系形成的整体。单元内的阅读、习作等板块活动具有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构成单元主题,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整体构建有序的教学。
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这儿真美”“语文园地”组成,虽然各板块类型、作者、要求和目标不同,但其内容都围绕“祖国美丽山河”展开,具备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组成整体。教师需要以“祖国美丽山河”为核心进行有序的教学。由此可见,单元教学内容具有结构化的特点。
(三)教学任务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单元教学具有多元化、结构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多元化主题与结构化内容进行整合。任务是连接多元化主题与结构化内容的桥梁,能够在突出主题引领作用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基于整体开展有序的阅读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学习能力。
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为单元教学主题,教师设计探析四篇神话故事的异同、分析四篇神话蕴含的情感、梳理《盘古开天地》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结构等任务,推动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展开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切入点。由此可见,单元教学具有任务化的特点。
二、任务驱动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策略
(一)深析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
深度分析单元内容并提炼单元主题,目的是保障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的一致,从而加强任务与单元教学之间的联系,发挥二者的教学优势。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学习,还要兼顾课内外素材、资源的整合,以此构建高效、先进、开放的语文课堂,推动学生将语文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教师需要将具有特色的素材作为单元教学的底色,并基于此设计任务,将课内外知识深层整合。此外,教师还需要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保障课内外内容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促使学生明确单元的重难点内容,深度理解单元知识。
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伟大的品格”为单元教学主题,文本侧重以人物描写凸显人物品格。因此,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设计为“人物的品格”。基于“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格”的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对单元各板块进行深层次的梳理、分析,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通过对景色、战争的描写,表现诗人的高洁品格,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黄继光》借助动作、心理,描写黄继光在危难时刻无惧敌人的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事迹,突出他英勇献身、不惧牺牲的品质和精神。《挑山工》展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品质。“口语交际”以“自我介绍”为主题,要求学生客观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及品质。“习作”与“口语交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与人物性格、爱好、品质息息相关。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单元文本、“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围绕“伟大品格”编排,与单元“人物的品格”主题相符,能够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为后续的任务设计打下基础[1]。
(二)创设体验情境,引出单元任务
教师结合任务创设体验情境,可以强化任务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作用,推动学生高效阅读文本。基于单元教学主题多元化、内容结构化、形式任务化的特点,教师在创设体验情境时,要注重切入点,保障情境的整体性、概括性,避免过度重视某一板块或某篇文本,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能力的发展。
例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世界各地”为单元教学主题。基于单元文本对世界各地景色的描写,教师创设“游览湖海草原,欣赏大漠风光”的体验情境,带领学生欣赏作者眼中世界各地的风景。首先,教师以此为开场白:“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许多人选择到他国体会异域风情,并写出经典佳作。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世界各地的特色风景。”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英国、荷兰、古埃及的相关信息。五年级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有所提升,信息的展示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帮助学生对世界各国形成初步认识。再次,教师展示作者描述的自然、人文景观,带领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世界各国的景色。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文本,分析其中的语言结构,感受文字的魅力。最后,结合单元习作任务,教师布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搜集任务,促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体验式情境,学生能够基于作者的视角了解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此外,单元阅读任务能够推动学生分析文本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迁移、运用,达到掌握、内化的目的[2]。
(三)设计任务体系,搭建阅读支架
基于驱动性任务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立足整体视角,自主思考、探究、分析、概括、总结文本,从而攻克重难点。教师主要依据新课标、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任务。单元教学涉及的范围较广,而任务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虽然能够发挥驱动作用,但是对学生而言难度较高。为提升任务驱动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设计任务体系,以大任务结合子任务的形式构建单元学习支架,推动学生在有序的任务体系中有效地学习单元内容。
例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为单元教学主题,以“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语文要素,以中国四大名著的节选内容为主,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四大名著的方法。教师设计整体性任务,即“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的人物形象”。为推动学生完成核心任务,教师基于各文本,设计子任务,构建任务体系。针对《草船借箭》,教师设计“抓住人物细节,结合背景和典型事例感知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形象”的任务。针对《景阳冈》,教师设计“多角度、立体地欣赏人物,解释重点词语”的任务。针对《猴王出世》,教师设计“抓住语言、动作描写感受石猴的形象”的任务。针对《红楼春趣》,教师设计“想象、感知放风筝的画面,基于语言、动作分析人物的性格”的任务。
子任务根据整体任务和单元阅读文本设计,是对整体任务的进一步诠释,能够推动学生有效地开展单元阅读活动。教师设计任务体系,能够降低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充分发挥任务驱动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用[3]。
(四)观察课堂效果,实时调整任务
设计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任务是推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重要途径。单元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具备复杂性、挑战性,不仅要难度、广度适中,还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相贴合,帮助学生解决单元学习的难题,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多在课前准备阶段设计单元教学任务,预设教学目标、主题。实际上,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思维、能力、认知的发展难以与预期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设计的单元教学任务难以真正适合学生。教师要观察课堂效果,基于单元教学的进展、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任务的适配性,科学调整任务结构和内容,保障任务对单元教学的驱动作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猜想与推测”为单元教学主题,学生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预测故事情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小狗学叫》的语言简单直白,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基于单元教学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将任务设计为“展开联想,适当停顿,推理并续写故事结尾,感受想象的乐趣”。如此具体的任务,贴合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情况,能够发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成长的作用,落实语文要素。此外,教师观察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求适当调整任务,保障任务贴合单元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驱动性作用,促使学生在单元教学中获得综合发展[4]。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通过任务驱动,而任务需要基于单元内容、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学生学情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从整体到局部推动学生循序渐进地实现高效阅读。教师要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任务的驱动性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探究任务设计的方法策略,助力学生把握重难点内容,推动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卉.数据驱动,让教学更精准:基于“易加”平台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3(24):4-6,13.
[2]朱凌依.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2023(36):128-130.
[3]滕凯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分析[J].格言(校园版),2023(36):41-43.
[4]陈艳.大观念下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3(24):48-49.
作者简介:魏亚丽(1986—),女,甘肃省宁县新宁镇龙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