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文飞【摘要】识字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解决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内容浅显、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和内涵。将深度学习理念引入识字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文章从创设识字情境、组织游戏活动、启发想象联想等七个角度,概述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学生应达到一定的识字量,把握汉字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具有主动识字的学习意识;学会用音序检字法与部首检字法查找字典,逐步理解汉字结构与字理,为后续开展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识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氛围,设计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学习基础。
一、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小学识字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生识字时容易出现记忆混淆、写错笔顺等问题,原因在于基础不牢固。而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逐步从浅层过渡至深层,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深化学生对文字表意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汉字的兴趣。识字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较为突出,学生不仅能了解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还能深入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学生能够在了解汉字起源和演变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发现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识;通过学习和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古诗词等,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一)创设识字情境,初步认识汉字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对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自制力不足,容易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情境式教学能给予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减少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干扰,提高其学习专注度,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与认知发展规律。为此,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创设识字情境,合理把握开展情境教学的契机,在情境熏陶下组织语言训练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1]。
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该课中,学生要了解端午节的日期、风俗习惯和历史由来,了解与屈原相关的历史典故,结合句子“长大了我了解到,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感受人民对屈原的爱戴之情。由于本课生字词都与端午节相关,教师可基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创设识字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全体学生介绍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从而营造热烈的讨论交流氛围。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国各地区庆祝端午节的视频,讲解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吞食其身体,将粽子投入江中,此后人们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最后,教授本课生字,在大屏幕上呈现“端”“粽”“肉”等生字,引导学生认读,并将生字誊写在练习本上,以此加深记忆。
(二)组织游戏活动,开展趣味识字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游戏具有趣味性强和形式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完成由易到难的游戏挑战,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可在识字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开展“摘苹果”“汉字迷宫”“汉字对对碰”等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丰富识字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2]。
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该课中,学生应了解荷叶的形状及其对不同动物的作用,准确认读生字,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明其他事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由于本课识字量较大,且生字分布在不同段落,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教师可将游戏活动与识字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提到的荷花、荷叶与小河等元素,创设游戏情境。学生扮演青蛙的角色,需要踩着“荷叶”过河,“荷叶”上有许多生字,只有准确认读出生字,才能顺利过河。学生每认读出一个“荷叶”上的汉字,就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最终收集完全部奖励即可通关。学生在趣味游戏情境中学习汉字,不仅能够调动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对汉字的记忆,提高识字、认字效果。
(三)启发联想想象,实现灵活识字
联想想象是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而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从多角度启发学生想象联想,引导学生感知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以更灵活、轻松的方式记忆汉字。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读字辨形和看字辨义两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3],使学生深入领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讲述了乌鸦在水瓶中加入石头成功喝到水的故事,学生要感受乌鸦着急喝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到水的过程,学习“只”“多”“个”等生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乌”这个汉字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强化学生的汉字认读能力。
“乌”与“鸟”这两个字在字形结构上高度相似,最大区别在于“鸟”字上半部分多了一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汉字,鼓励其自主发现二者的区别,再由点入手,启发学生联想—这个点相当于小鸟的眼睛,如果将眼睛去掉,小鸟的眼前就会一片乌黑。这样,学生就能从字形入手,将“乌”字与“鸟”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的规律,通过联想的方式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四)注重动作演示,引导活力识字
纵观小学阶段常用的汉字可以发现,部分汉字有明显的动作特征,代表运动状态或身体形态。为此,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动作演示的方式,用肢体动作表现汉字字义,并鼓励学生亲身实践,通过强化肌肉记忆加深对汉字含义的理解,营造充满活力的开放性语文课堂[4]。
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操场上》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该课中,学生应了解不同的课间操场活动,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强健身体;认识两个新的偏旁部首,学会用课文的固定句式造句;结合句子“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感受体育锻炼的好处。本课涉及较多表示动作的生字,如“跑”“丢”和“拍”等,为强化学生对这类汉字字义的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演示教学法。
比如,在讲解“跑”“跳”这两个字时,教师可在讲台前示范跑和跳的动作,鼓励学生根据动作猜字。又如,在讲解“打”这个字时,教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一同参与动作演示,要求其分别表演打鼓、打靶和打字等动作,使学生既能理解字义,又能掌握汉字的搭配词组。在动作演示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加深记忆,提高识字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汉字认读与识记能力。
(五)运用微课技术,辅助高效识字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可灵活应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切实发挥其教学优势,形象展示汉字,促使学生深入感知汉字的演变规律,逐步突破识字学习的瓶颈。
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该课中,学生需要了解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掌握“青”字的不同含义,认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初步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本课生字“清”“晴”“请”“情”在字形上较为相似,学生认读的难度较大,教师可借助微课开展识字教学,在微课视频中展示与每个字含义相关的图片。比如:在讲解“清”字时,可以展示清澈小溪流的图片;讲解“晴”字时,可以展示太阳在天空中照耀的图片,以增强识字学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六)做好书写示范,提升识字效果
汉字书写也是识字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感受汉字书写特点和形体美的有效途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教师应做好书写示范,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引导学生按基本的笔顺规则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场景歌》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该课中,学生应了解运用语言文字描绘场景要素的方法,学会准确使用量词,学会规范书写“处”“桥”“队”“铜”等汉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认读该课生字,再在黑板上示范“艘”“船”“帆”等生字的正确笔顺规则,详细展示笔画较多、结构复杂的汉字的书写过程,并现场指导学生练习汉字的书写,确保学生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七)讲解汉字结构,加深形象记忆
理解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是提升独立识字能力的重要前提。为此,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应着重讲解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感受汉字美观性与实用性兼具的特质,从而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山川》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该课中,学生应能准确认读和书写“日”“水”“田”等汉字,简单描述太阳、月亮、山川与河流的特点,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先详细讲解相关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笔画的主次规律。例如,“川”字的主笔是最后一竖,中间笔画稍短,两边笔画稍长,整体应长短呼应、错落有致。随后,教师可介绍该课汉字的结构类型是独体字,其笔画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与汉字表示的实物形态较为相近。学生不断观察思考,总结汉字识字规律,有助于提升独立识字能力,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语
总之,教师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助于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丰富识字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帮助其准确把握汉字的结构和规律。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识字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其全身心投入识字学习,提高识字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姚丽.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说理性文章教学策略探讨[J].大学,2023(S1):149-151.
[2]梁佳兴,赵聪.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3,39(6):112-116.
[3]付小娟.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81-83.
[4]崔姝华.大语文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90-92.
作者简介:文飞(1976—),女,贵州百里杜鹃管理区百纳彝族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