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罗净【摘要】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着积极意义。简单介绍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对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意义展开分析,同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环境改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落实四个层面出发,论述STEAM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工作的策略,以期为教师提升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罗净(1989—), 女,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要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要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STEAM教育理念是一种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与《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STEAM教育理念开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对STEAM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仍有不足。为此,教师有必要做好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研究,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STEAM教育理念概述
STEAM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跨界,是一种集科学(Science)教育、技术(Technology)教育、工程(En-gineering)教育、艺术(Arts)教育、数学(Mathe-matics)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理念脱胎于STEAM教育,而STEAM教育由STEM教育发展而来[1]。STEAM教育不仅注重对学生理科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STEAM教育理念强调不同学科的有机融合,主张将项目式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使学生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思维。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意义
第一,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领域的知识用于信息科技教学工作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更多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升华其理解、应用、创造等方面的学习情感。
第二,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结合课程主题开展项目式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总结的过程中明确知识原理,从而锻炼学生的方案设计、实践操作、总结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师在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跳出刻板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应用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着积极意义。
第四,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可以促进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与科学、工程、数学等领域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发挥课程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三、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一)分析教学要素,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导向意义[3]。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有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有序安排教学活动。为此,教师需要分析教学要素,提炼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重点,并遵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制订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的工作方向。
以闽教版五年级上册“收发邮件提效率”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STEAM教育理念分析该课的教学要素:课程内容涉及因特网信息交流(“S”),信息存储技术、信息传递技术(“T”),“编写完整的邮件并发送”这一项目式教学内容(“E”),邮件内容创作、电子邮箱用户名设计(“A”),电子邮箱地址设计(“M”)。分析完教学要素之后,教师可以确定该课以培养学生编写、发送邮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思维为教学重点,进而确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意义;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字正确书写电子邮箱地址的方法;让学生从艺术角度编写邮件。这样,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安排讲授、练习、实践等教学流程,确保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实施。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STEAM教育理念分析教学要素并提炼教学重点,之后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安排教学流程,能够为推进信息科技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二)改善教学环境,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这里的“教学环境”指的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物理环境。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要以跨学科融合教学为主,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环境则需要满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领域教学工作的开展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课程教学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器材,并做好STEAM教育理念下不同学科教学工具的准备工作,为学生综合学习、综合发展提供物质支持,从而改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环境。
以闽教版五年级上册“防范病毒保安全”一课教学为例,为满足该课知识教学与综合素养培育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计算机室里认识计算机病毒与学习计算机病毒查杀的方法。在课前,教师一方面应做好计算机的配备及桌椅的摆放工作,以便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项目式学习;另一方面应准备病毒模型、噬菌体模型等生物学模型,将其作为类比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在了解病毒、了解病毒被人体清除的过程的同时,探究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方法,以满足学生科学探究、技术学习的需求。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STEAM教育理念落实的需求,配备硬件设施,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出发配备计算机、桌椅及跨学科教学资源,能够改善教学环境,满足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需求,营造良好的合作讨论、类比学习、深入思考的氛围,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与个性发展奠定环境基础。
(三)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STEAM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习得真知。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立足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合理组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组织情境式教学活动,升华学习情感
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充分投入教学活动当中[4]。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师有必要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导入阶段组织情境式教学活动,借助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课程中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内容。为发挥情境式教学活动的作用,促进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深度交互,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以闽教版五年级上册“确定主题搭结构”一课教学为例,为引发学生对PowerPoint软件的用途、应用方法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创设教学情境,用情境驱动学生对该课内容的自主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演示文稿《清新福建·魅力八闽》,展示福建美丽的山水,使学生陶醉其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情境问题,以此引出教学主题:“PowerPoint的功能强大。借助PPT展示文字、图片,播放音频、视频,可以让我们领略福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如果让你仿照《清新福建·魅力八闽》制作一个介绍家乡的PPT,你应该怎么做呢?”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PPT相关知识、学习制作PPT的兴趣,并激发学生自主、深度探究的动力。之后,教师再顺势讲解重要知识点,即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课程教学主题创设应用情境,借助应用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的应用意义,产生自主学习兴趣,之后基于学生学习兴趣顺势讲授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相关知识。
2.组织项目式教学活动,锻炼综合能力
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领域的关键能力。要想满足STEAM教育理念的相关教学要求,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深度学习的机会。为此,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项目式教学活动,用具体项目驱动学生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利用工具进行实验,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炼课程教学主题,之后围绕教学主题设计教学项目,再驱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项目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彰显,STEAM教育理念下不同领域教学内容也得以有机融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当中。
以闽教版五年级上册“插入图片秀美景”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设计教学项目—根据需求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并缩放、调整图片。围绕此教学项目,教师可以组建项目式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为了保证项目式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在项目活动中指导学生收集教科书中有关插入图片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关于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微课教学视频,为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筑牢知识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基于项目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与将图片设置为演示文稿背景的区别是什么?在Word软件中插入图片的操作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基于已掌握的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等探究项目内容,使其在观察、讨论、类比的过程中总结出将图片插入演示文稿的方法,从而提升其探究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等综合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并围绕项目主题指导学生利用线下、线上两种渠道收集信息,之后提出有关项目的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深度思考、类比迁移,有利于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关键知识,并形成科学、技术等多领域的关键能力。
(四)落实教学评价,巩固课程教学成果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做好教学评价,才能够及时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成果。STEAM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艺术素养、逻辑思维等综合素养。要想使教学评价满足STEAM教育理念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从科学、技术、工程等不同视角出发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并将教学评价标准用于情境导学、互动教学等教学环节当中,通过跟踪评价学生的行为指出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提升。
以闽教版五年级上册“修饰文本说成果”一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综合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以及STEAM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如:学生是否能合理应用字体选择、字体设置工具修饰文本;学生是否能根据文本段落间距等相关知识提升文本的可读性;学生是否能应用文本修饰工具提升页面的美观度;学生是否能创新文本修饰方法,提高文本的艺术性……完善教学评价标准设计后,教师可将评价标准汇集到教学评价量规表当中。其次,教师可在讨论、迁移练习等教学环节中应用评价量规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比如:评价学生所修饰的文本缺乏艺术性,导致页面的美观度不够;评价学生未能掌握相关工具的用法,不能按要求完成页面布局以及字体属性设置;等等。最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查阅书籍、观看教学视频,改正学习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综合教学要求以及STEAM教育理念内涵,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并应用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从不同角度给出建议,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方面的不足并改正。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STEAM教育理念设计教学目标、建构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对于提升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只有充分领会STEAM教育理念内涵,同时基于该理念制订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并做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STEAM教育理念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效率。为此,教师有必要做好相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为提升STEAM教育理念应用效果、推进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孙薪.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91-93.
[2]赫英傲. STEAM教育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28-30.
[3]徐旭.小学信息科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J].上海教育,2022(增刊1):12-13.
[4]徐美娟.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