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体验的幼儿语言游戏实践探索

作者: 杨虹

基于审美体验的幼儿语言游戏实践探索0

【摘要】丰富的审美体验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美感体验之下提升核心素养。文章以幼儿语言领域的游戏化实践为基础,深入探讨基于审美体验的汉字游戏、绘本游戏、游戏故事、古诗游戏四种语言游戏化实践策略,以期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领域;游戏化;审美体验

作者简介:杨虹(1977—),女,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语言领域的要求是“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语言交往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幼教实践中主要是通过语言游戏活动来落实。笔者所在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儿语言交往游戏的编排和设计,并在编排和设计中融入美的要素,让幼儿在参与语言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收获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幼儿的品格。

一、汉字游戏:拓展造型结构“美”

汉字游戏借助对汉字的结构、造型、源头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并从中感受汉字之美。这就需要教师纵向挖掘汉字之美,再横向拓展适宜幼儿参与的汉字游戏,以实现汉字“美”的纵横双向拓展。

(一)汉字之美—多视角发现

汉字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孔子曾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见“观物取象”是古人最早的造字方法。如日、月、人、目、云、雨、山、水、马、牛、羊、犬、鸟、虫等都是象形字。把造字的意图和图像所指代的事物形体高度抽象和概括,这种可称之为汉字的形态之美。除了形态之美,汉字还有着意境之美、音色之美、字韵之美、情感之美……教师深入挖掘汉字中蕴含的美,创新拓展,有助于幼儿发现汉字之美。

(二)汉字游戏—多环节准备

在开展汉字游戏之前,教师要找出汉字的形态之美,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再对其中多种要素进行游戏化整合,进而形成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如“美”字甲骨文(如图1),其造型是一个站立的人,头上有羽毛,对“人”进行打扮装饰,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古代戏曲中戴雉鸡翎的武将人物造型。教师可以借助羽毛这个有趣的元素,让幼儿开展“戴上羽毛头饰比美”的选美游戏,并为幼儿们准备各色服装,制订明确的游戏规则。

图1 “美”字甲骨文

(三)游戏践行—多策略实施

在做好游戏的准备活动后,教师便需要带领幼儿开展多种汉字游戏,如“汉字‘动’起来”“字画巧搭配”“魔法汉字”等。

1.汉字“动”起来

教师可以将汉字进行全面解构,并借助辅助工具让汉字“动”起来,让幼儿感受汉字之美。例如,在对“美”字进行解构后,教师可以融入羽毛、戏曲等多种元素,让幼儿进行“美”字的创意创编,扮演“美”字、表演美的行动。幼儿能在“头插翎羽、摇头晃脑”的游戏中,感受到“美”的原始意义,让“美”的种子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中。

2.字画巧搭配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在语言游戏化活动中让他们完成“简单连线、字画搭配”等主题活动,以此让幼儿感受汉字之美。例如,在“给动物配名字”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展示牛、羊、马、犬等字的甲骨文图片,让幼儿把图片和动物相对应;引导幼儿观察甲骨文与动物的形似之处。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观察,体验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美。

3.魔法汉字

“魔法汉字”游戏是从汉字的结构、造型等方面入手,寻找汉字之美,并借不同的汉字游戏活动予以展示。在“魔法汉字”游戏中,教师要先投放汉字卡片,再给出游戏的要求,如让幼儿按“左右、上下、上中下、左中右”等结构拆分汉字,或者视幼儿年龄、汉字积累情况进行灵活的规则设定。这样做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对汉字的结构产生探究兴趣,感受汉字的结构之美。

二、绘本游戏:体验图文并茂“美”

绘本游戏,是将文学绘本中的图文要素进行整合,形成适宜幼儿参与的语言游戏活动。教师要明确绘本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和意义,并以游戏化形式开展绘本教育,引导幼儿在文学绘本游戏中感受语言之美。

(一)发现文学绘本之美

早在2005年,英国BookStart阅读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数据就显示:幼儿在1—3岁婴儿期中50%的阅读机会来源于绘本阅读。文学绘本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故事有张有弛,内容生动,很能吸引幼儿的阅读注意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简洁的文字说明配合着色彩鲜明的画面,图文相互印证,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以把文学绘本改编成游戏,让幼儿收获丰富的审美体验。

(二)文学绘本游戏之旅

要想把文学绘本改编成游戏化活动,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色出发,借角色游戏活动进行演绎,以此让幼儿体悟语言之本;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情节创新,把绘本中的某一场景进行游戏化演绎,以此让幼儿在场景游戏中感受语言之美。

1.角色游戏重“语言积累”

角色游戏活动应侧重语言的表达。例如,教师可以把《小英雄雨来》红色经典绘本改编成角色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雨来”“交通员李大叔”“鬼子军官”“鬼子士兵”等角色。具体游戏活动从如下几个环节实施:一是游戏开展前,教师让幼儿阅读绘本,并对不同角色、角色语言要求进行讲解,然后让幼儿进行排练;二是在排练过程中,考虑到绘本中有叙述、对话、场景描写等不同类型的语言,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孩子的口吻描述机智勇敢的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三是在游戏实施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念台词,这样做既能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让幼儿积累词汇、句式、语气等有益经验,也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和勇敢等美好的品质。

2.场景游戏重“客观表达”

场景游戏是指把不同文学绘本中的场景借语言游戏化活动予以呈现,让幼儿体验语言之美、感受场景之美,这就要重视客观的表达。例如,教师在把绘本《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改编成语言游戏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分别以“城市老鼠”“乡下老鼠”的视角,去讲述对方所在的场景,这样可以让幼儿更细致地观察绘本画面,在观察对比中对不同场景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绘本的印象,帮助幼儿爱上语言表达。

三、游戏故事:细致演绎“美”情节

游戏故事,是基于幼儿语言领域目标,挖掘幼儿审美体验需求所生成的游戏化故事。在游戏故事中,幼儿可以借助编创、叙说、表演,表达内心需求,发现美好心愿,感受语言之美[1]。

(一)审美体验与“指南”需求对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倾听与表达”以及“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入手,对幼儿语言领域提出目标:“愿意发言并能清楚表达、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其中“愿意”是美的愿望,“清楚表达”是美的表达效果,“文明的语言习惯”是美的语言养成。游戏故事恰好蕴含了促进幼儿这两方面的能力发展的重要价值。

(二)游戏故事从学习故事演变

“游戏故事”是我国学者借鉴学习故事提出的一个概念。刘炎指出:“游戏是幼儿自己编写叙说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反映了孩子的生活经历、兴趣和愿望。”幼儿在游戏故事中能够进行假想,产生角色体验,并以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角色话语,在“说”的过程中能够坚持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而去想象,从而获得语言发展,其想象美、创造美、社会交往美和情绪情感美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由此可见,游戏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幼儿编写、幼儿讲述”的审美体验。

(三)游戏故事以随机策略开展

游戏故事以随机策略开展。基于此,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并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寻找游戏灵感;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需求,为幼儿创设一定的语言游戏情境,进而开展游戏活动。例如,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在模仿《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便可让幼儿在语言游戏化活动中自主讲述《西游记》的故事。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强求幼儿完全按原著内容讲述,而是要鼓励幼儿自主创编情节。如有的幼儿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创编出“白骨精变成水果,被猪八戒吃掉;变成鱼儿,被沙僧抓住;变成小猴子,成为孙悟空的徒弟”等情节。在创编情节讲述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自主创编和表演能锻炼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表达出他们对故事结局的美好心愿。

(四)建设“游戏故事集”与“游戏故事文化墙”

在随机性开展的游戏故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之美、创意想象之美不断体现,教师需要对此加以整理,并借助“游戏故事集”与“游戏故事文化墙”的方式予以呈现。例如,笔者所整理的“游戏故事集”就以生活故事、童话故事、原创故事等进行分类,其中“生活故事”主要是指幼儿从生活经验中拓展出的游戏故事;“童话故事”则是指幼儿对原有童话的崭新演绎;“原创故事”是指幼儿自主创编的不同故事。笔者还在这些故事中寻找最具引领性、趣味性的内容,将其中的部分情节、元素制作成图片,在“游戏故事文化墙”上予以呈现。由此,幼儿的游戏故事成为大家共享的游戏素材。

四、古诗游戏:丰富情感体验“美”

古诗游戏,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引入语言游戏活动之中,让幼儿从中体验到美的情境,在语言之美的审美体验下,形成更美好的情感[2]。

(一)古诗之美细追究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语言领域教学中,教师可以古诗美引领语言美,以古诗美塑造人格美,充分利用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二)古诗游戏有方法

围绕“古诗语言美”这个聚焦点,教师可以从“情境体验游戏法”“古诗演唱游戏法”“人文审美挖掘法”等几种策略出发,拓展不同的语言情境之美。

1.情境体验游戏法

情境体验游戏法是让幼儿在古诗的意境下进行语言游戏,从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例如,教师可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为素材,创设田园生活情境,为幼儿播放相关的古诗情境视频,让幼儿在唯美的音乐中,扮演大儿在田间除草、二儿在编制鸡笼、小儿横卧在溪头草丛的场景。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诵读古诗,构建“音、视、景”三位一体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如诗如画的田园情境中,体验到《清平乐·村居》的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

2.古诗演唱游戏法

古诗演唱游戏法是让幼儿在不同的节奏、配乐下进行自主式、接龙式的游戏演唱,再配以与古诗意境相符的动作,如此形成音乐、舞蹈与语言相融合的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孟浩然的《春晓》为题材,为幼儿创设古诗演唱游戏,以“快、慢”两种节奏分别开展对比性游戏,看看哪位幼儿唱得美、演得棒。在寓教于乐的古诗演唱游戏中,幼儿能够不断丰富自身对古诗的审美体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人文审美挖掘法

艺术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此,教师可以将人文审美元素渗透到教育实践中来。例如,教师可以挖掘当地有名的人物,开展相应的“演名人”“说名人”“唱名人”等主题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悟名人优秀的品质,深度领悟人文之美。同时,在实践中,幼儿可以与同伴展开互动交流,体会合作交流之美,进而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结语

只有美的体验才能让幼儿全身心投入课程游戏中。在基于审美体验的语言游戏化活动中,教师可以借汉字、绘本、故事、古诗四大要素展开实践,通过汉字的解构与扮演、绘本的演绎与表达、故事的创编与想象、古诗的演唱与体会等角度,将游戏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现,在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让他们接受审美的熏陶,培养审美习惯,进而发展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英.助力幼儿在绘本阅读和绘本剧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3):42-46.

[2]屠玥.借助游戏强化幼儿审美体验[J].江西教育,2021(12):94-9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