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农耕文化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探究
作者: 卢羽佳【摘要】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深远的意义。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值得教师挖掘和弘扬。文章探究幼儿园依托本土资源,结合农耕文化开展的一日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农耕文化的内涵,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农耕文化;幼儿园;一日活动
作者简介:卢羽佳(1991—),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
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我园地处昆山市千灯镇,这里有丰富的人文特色资源。我园教师将传统的农耕文化转化成教育资源,旨在让幼儿了解农耕文化的内涵,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
一、丰富一日活动的内容
农耕文化强调“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在结合农耕文化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我园教师注重结合本土文化资源,积极挖掘有价值的部分,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农耕文化蕴含的智慧。
(一)挖掘农耕文化资源
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我园教师梳理了以下一日活动内容。
首先,为了让幼儿园内的种植区域分配更加合理,我园教师除了引导每个班级认领一块种植区域,还调整了原本教学楼周围的灌木丛区域。各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增加或减少种植区域。通过种植活动,幼儿可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以及生长规律,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其次,我园有饲养区域。饲养区域内有小鸡、小鸭等小动物。通过饲养活动,幼儿可以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培养责任感。
再次,我园鼓励家园合作。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走进千灯老街,寻找千灯美食,帮助幼儿了解具有千灯特色的饮食文化,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家长还可以和幼儿走进田间地头,让幼儿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最后,我园教师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习有关农耕文化的谚语,如“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等等。通过学习谚语,幼儿可以加深对农耕文化的理解。
(二)结合农耕文化主题
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后,我园教师着手利用资源,结合有关农耕文化的主题开展农耕文化活动。
以农耕文化主题活动“我与水稻的故事”为例。幼儿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种植经验,这一次,他们想要种水稻。为了满足幼儿对种植水稻的兴趣,笔者尊重幼儿的意愿,给幼儿提供种植水稻的机会。幼儿充分调动种植经验,帮助水稻除草、浇水、施肥,亲身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通过主题活动,幼儿了解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增强了珍惜粮食的意识。
又以农耕文化主题活动“舌尖上的桂花”为例。金秋时节,一阵阵馥郁的桂花香拂面而来,沁人心脾。笔者引导幼儿自由结伴,在幼儿园中赏桂花,并采集桂花。笔者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吃过几种桂花制作的美食呢?”有的幼儿回答:“我吃过桂花糕。”有的幼儿回答:“我喝过桂花茶。”还有的幼儿回答:“我吃过桂花酿圆子。”幼儿七嘴八舌,激发了探索桂花美食的兴趣。此时,笔者引导幼儿利用采集的桂花制作桂花蜜。首先,笔者引导幼儿将采集的桂花清洗干净,平铺晾干。其次,笔者引导幼儿取适量干燥的桂花放入密封罐中,再放入适量蜂蜜,层层叠加。最后,笔者和幼儿一起等待一周时间,开封桂花蜜,享用美食。
再以农耕文化主题活动“二十四节气”为例。笔者向幼儿解释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农作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密不可分。二十四节气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时间尺度和气候预测,因此其对农业生产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雨水’节气,雨水增加,草木发芽;‘惊蛰’节气,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农民开始春耕……”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二十四节气,组织幼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因此,我园教师通过组织实施和农耕文化有关的一日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农耕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营造农耕文化环境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我园教师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利用大量的农耕文化元素,激发幼儿对农耕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走廊的农耕文化环境
在幼儿园的走廊上,我园教师投放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标本,旨在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农作物。在此基础上,我园教师引导幼儿对不同农作物的标本进行加工和改造。幼儿可以在走廊上自由组合农作物标本,从而加深对农作物的印象。
(二)读书角的农耕文化环境
在幼儿园的读书角中,我园教师投放了有关农耕文化的绘本。如描绘大米从种子变成米饭历程的绘本《盘中餐》、描绘各种食物的来源和历史的绘本《一餐饭里的世界》、讲述不同农具的使用原理和趣事的绘本《一把锄下的历史》、讲述节气与耕作的联系的绘本《节气歌里的秘密》等。通过阅读有关农耕文化的绘本,幼儿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对农耕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班级的农耕文化环境
我园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农耕文化布置班级环境。有的班级幼儿共同合作,将千灯镇的歇马桥村中的农耕元素融入其中;有的班级幼儿共同合作,将千灯镇的“大唐生态园”中的农耕元素融入其中。通过结合农耕文化布置班级环境,幼儿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
此外,我园教师鼓励幼儿动手动脑,设计有关农耕文化的海报、制作手工作品布置班级环境。幼儿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环境布置,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唤起了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四)打造农耕文化生态校园
我园注重校园环境与农耕文化的结合,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共同打造农耕文化生态校园,营造宽松自然的校园文化氛围。
例如,我园教师引导幼儿收集自然资源,利用自然资源搭建“农耕文化集市”。有的幼儿用大小不同的石头搭建“集市小路”;有的幼儿用树枝、树叶、松果搭建“美食灶台”;有的幼儿用葫芦、辣椒和花瓣布置“集市舞台”。
又如,在“农耕文化集市”的基础上,我园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一日活动。有的幼儿自发组织“以物换物”的游戏,即用不同的果实进行交易;有的幼儿组织角色扮演的活动,扮演菜农售卖蔬菜;还有的幼儿组织手工活动,利用花瓣制作香囊,利用树叶和树枝制作服装。
打造农耕文化生态校园,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与农耕元素互动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体验农耕活动
我园教师鼓励幼儿参加农耕活动,让幼儿感知自然、探索自然,从而更好地理解农耕文化,体会农耕的乐趣。
(一)共同开展农耕活动
幼儿知道,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可以在同一时间播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都有所不同。我园教师开展农耕活动,以此来提高农耕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以“土豆生长记”的农耕活动为例。首先,笔者和幼儿一起探究土豆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其次,笔者和幼儿一起选择比较早熟的土豆品种以及更有利于土豆生长的疏松土质。再次,笔者引导幼儿思考:“播种土豆的时候,需要埋深一些,还是埋浅一些?”有的幼儿认为:“要埋浅一些,因为埋得太深土豆会无法呼吸。”有的幼儿认为:“要埋深一些,这样能更好地保护土豆。”此时,笔者向幼儿科普:“播种的时候,把土豆埋在深度为二十厘米的土壤里比较合适。”最后,笔者和幼儿一起播种,并等待土豆发芽。
(二)共同记录农耕情况
在开展农耕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情况百出,但正是这样,幼儿才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农耕的不易。我园教师鼓励幼儿在开展农耕活动的过程中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记录,从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农耕。
仍以“土豆生长记”的农耕活动为例。笔者鼓励幼儿利用绘画等不同形式记录土豆的生长情况。幼儿一有时间,就拿着画笔和画纸去观察记录土豆的生长变化。记录土豆生长变化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丰富了幼儿的种植经验。
又以“番茄的秘密”的农耕活动为例。幼儿通过绘画等不同形式记录照顾番茄需要用到的工具、浇水的频率以及除草的日期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图画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农耕的规律,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爱护植物的意识。
四、传承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承农耕文化,不仅可以让幼儿增强对自然、对土地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引导幼儿传承农耕文化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园教师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工作,联合家长的力量探索传承农耕文化的教育工作。
一开始,有一部分家长不太理解我园结合农耕文化开展的一日活动。有的家长提出问题:“自己的父辈种了一辈子田,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还要学习这些?”有的家长质疑:“幼儿园的孩子怎么有能力开展农耕活动呢?”
对此,我园教师积极向家长进行宣传讲解。具体来说,一方面,我园教师向家长宣传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我园教师向家长宣传有关农耕文化的一日活动与园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与方法以及教学重难点等内容。通过我园教师的宣传讲解,家长可以了解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为幼儿园结合农耕文化开展一日活动提供支持。
以“开心农场”的农耕文化活动为例。在活动中,幼儿需要挖一条引水灌溉的沟渠,但是幼儿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无法完成任务。此时,幼儿的家长积极为活动提供工具以及建议,并和幼儿一起劳动。家长的支持对培养幼儿传承农耕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又以“幼儿园丰收节”的农耕文化活动为例。在活动中,幼儿需要进行农产品义卖,并将义卖款用于购买农耕活动所用的种子和肥料等材料。此时,幼儿的家长为活动提供了支持,让幼儿感受到劳有所得,并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传承农耕文化始于心,践于行。幼儿园积极联合家长,可以让传承农耕文化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传承农耕文化任重道远,幼儿园和家长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帮助幼儿理解农事,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幼儿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
结语
结合农耕文化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深入地感受和认识自然,还能让幼儿体悟生命的意义,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意义非凡。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重要价值,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幼儿园丰富的一日活动,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兴趣,促使幼儿传承农耕文化,帮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