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作者: 石晓梅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发挥着落实课程标准、拓宽文化视域、培养关联思维等优势。以群文阅读优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具有将议题与主题相融合、将课内外阅读相融合、将精读与略读教学相融合的功能。基于此,以提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群文阅读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切入点,浅谈群文阅读的教学优势、独特功能和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

作者简介:石晓梅(1986—),女,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正大路酒泉第七中学。

群文阅读是现阶段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型阅读模式。其本质为: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组合一套结构化文本,通过集体建构落实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多文本的组合设计是发挥群文阅读教学优势的落脚点。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主题、多文本教学顺序的设计,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相通之处。教师应重视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在教学中融入群文阅读要素,以群文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语文大单元教学品质。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融入群文阅读的教学优势

(一)落实课程标准,达成自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人文底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群文阅读教学以有关议题的多文本为载体,能在教材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优质阅读文本和更多阅读机会,从而让学生循序达成课外阅读目标,训练自主阅读能力。

(二)拓宽文化视域,积累阅读经验

以群文阅读指导大单元教学,能拓宽学生文化视域,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审美素养。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需以大单元主题、局部课时议题为依托,且具备高品质特征。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长期阅读高质量文本,能形成对多元文学作品的审美经验,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阅读能力将获得显著提升。

(三)培养关联思维,养成阅读习惯

以群文阅读教学理念指导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关联思维,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关联阅读方式融入课外自主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在群文阅读学习中,学生能立足课时,整体认识多文本的内在联系,把握文本共性,并从关联阅读中吸取自主选材、阅读的经验。在课外选读阶段,学生能运用关联阅读理念,找到感兴趣的同主题、同要素、同作者的作品进行关联阅读,自主构建阅读体系,取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二、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独特功能

(一)将议题与主题相融合,聚焦主题思考

群文阅读的核心要素在于议题,而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核心在于主题。将群文阅读议题与大单元主题相结合,依托主题设计议题,让议题为主题服务,能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使主题外显化,借助议题探究,聚焦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以多元议题明确主题探究思路,能提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层次性,使大单元教学的结构更鲜明。

(二)将课内外阅读相融合,优化教学思路

群文阅读内容通常会涉及课外阅读材料,大单元教学内容则涵盖课内阅读文本。将课内外阅读文本相融合,能构建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教学格局,进一步丰富阅读文本的组合形式,优化教师对局部课时的设计思路。

(三)将精读与略读教学相融合,走向高阶阅读

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入群文阅读文本能提升学生阅读总量,而大单元教学容量有限,这意味着:多元文本将面临删减或改动,教师对多元文本的处理需要更精细、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探究需要更精准。将精读与略读教学设计相融合,能优化学生课时学习体验,帮助学生逐步跨越低阶阅读层级,走向高阶阅读[1]。

三、群文阅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大单元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序列

在教学设计前期,依托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设计大单元主题,并初步确立大单元教学的多层级目标,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所设计的主题需契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块存在紧密的内部关联。教师可以从教材的单元导语部分出发,从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中确立大单元主题,再结合主题设计群文阅读的总议题和子议题,以确保群文阅读紧扣大单元教学计划,起到锦上添花的教育效果。教学目标的设计能为教师前期选用群文阅读文本提供参照意见,使文本具备探究价值,更好地为教学整体设计服务[2]。教师可以遵循课程标准,按照“单元整体目标—局部课时目标”的结构来设计教学目标序列。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下简称为“本单元”)人文主题与“爱国”有关,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在本单元教学设计初期,教师可以将大单元主题定为“爱国—涌动在血脉中的民族情怀”,并围绕主题,设计如下群文阅读议题:1.听爱国者自白,品诚挚爱国情怀;2.读爱国者事迹,悟情感描写精髓;3.列爱国文题干,理分段叙述思路;4.诵爱国之诗篇,树伟大爱国理想。

而后,教师可以依托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学生制订如下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目标: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能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参与当代的文化生活。

2.语言运用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散文等文体的特点,掌握分段叙事的写作技法。

3.思维能力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想象、分析比较、评价创新等方面的思维。

4.审美创造目标: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体会诗歌的格律美,文本的情感美、哲思美,语言描写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可见,议题能将教学载体分为议论文本、叙事文本、诗歌文本等类型,并明确文本描写的侧重点、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标的确立能为备课与教学实施提供导向。

(二)整合大单元内容,确立阅读教学结构

设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需梳理大单元教学的主体内容,合理编排教学模块,预设大单元教学结构,再依托结构分析局部课时教学所需的群文阅读选材要求和文本类型、内容,并进行合理选择。教师可以选择以主题探究为主线,按照教材文本编排顺序搭建“1+X”纵向教学结构;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或议题选择课内外的多篇文本,以此搭建“X+Y”横向教学结构。确立教学结构后,教师可以合理绘制局部课时教学环节的群文清单,使大单元教学设计更具精准性[3]。

本单元教学包括《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主题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教师经过细化解读可知:上述阅读材料或教学模块在教学特征、文体形式、主题表达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适合采用“1+X”纵向教学结构。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教学模块编排顺序,设计以课内文本为探究主体、以多元群文辅助课内文本教学的教学格局。所设计的大单元内容具体如下。

1.爱国诗歌—《古诗三首》《南园十三首·其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金错刀行》《七子之歌》。

2.爱国名人—《少年中国说(节选)》《最后一次讲演》《记念刘和珍君》。

3.叙事技法—《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分钟》《和平宣言》。

4.爱国事迹—《小岛》《雷锋的故事》《赤色小子》《一袋干粮》。

5.爱国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我看家乡新变化”“贫穷时不忘家乡,富有时故土难舍”。

6.语文园地—爱国格言合集。

上述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分为六个模块,其中,阅读课程占四个模块。每一课均根据教学主题、议题,为学生提供具有指向性的群文阅读材料。立体、清晰的教学脉络设计,能确定所需的群文及其应用节点,初步构建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秩序。

(三)布置大单元任务,营造群文探究氛围

初步确立教学结构后,教师可以着眼于教学整体,为大单元设计大任务、大情境。其中:大任务是贯穿大单元教学的长线任务,具有复合性、挑战性特征;大情境则是与大任务相匹配的,且便于学生理解大任务的价值、意义和内涵。学生可以分析大任务、大情境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带着问题进入大单元学习状态,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群文阅读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在任务设计中融入群文阅读要素,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来解析任务,了解完成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的学习思路,使群文阅读成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必要步骤。如此,能在班级里营造浓厚的群文阅读氛围,促使学生自发提升阅读总量,积累阅读经验,培养阅读习惯[4]。

在本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大任务。

任务主题:著爱国文集,做爱国少年。

任务目标:请学生在大单元学习结束前,合作完成班级文集《爱国之歌》的撰写。

任务要求: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合作商议文集的目录,分组撰写文集内容,投票确定封面、序言、插画等书籍排版要素。学生撰写的文章需经过“自改”“互改”“师改”三个阶段,做到内容凝练,抒发真情实感。每篇文章不少于200字。内容文体不限,可以是爱国现代诗、爱国人物小传等。

任务步骤:班级讨论—小组分工—组内分工—独立创作—文章评改—成稿排序—美工设计—修改完善—装订成册—读书分享。

为提升学生对大任务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教师可以为大任务搭配如下大情境:爱国作品是先贤志士为我们留下的可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少年不断前进。请观看影视作品《觉醒年代》,搜集鲁迅先生、郁达夫先生、闻一多先生流传下来的爱国篇章,了解爱国志士为国奋斗的光辉事迹。假设你是民国时期的有志、爱国青年,你会如何以笔为刀,保家卫国,唤醒国人的爱国情怀?然后请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仿照经典爱国篇目完成文集创作,为唤醒国人爱国热情奉献个人力量。

上述情境点明群文阅读学习方向,提示学生将群文阅读作为大单元学习任务完成的依据和参照,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可行思路。将群文阅读融入大任务与大情境中,能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增效。

(四)着眼大单元局部,优化课时教学设计

经过前期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框架与基本要素已得到合理搭建与利用。之后,教师需着眼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局部,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优化局部课时的教学计划,使局部课时的群文阅读教学优势得到发挥,高效落实教学目标。而局部课时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需注意体现差异化、创新性特征。如:教师可以把握某个语文要素,引领学生提炼群文共性;或者让学生围绕一个人文议题,通过对多篇文本的对比阅读,分析不同文本在该议题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以此培养学生的文本辨析能力。差异化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能丰富学生的群文阅读学习体验[5]。

以本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示儿》为例,本诗为爱国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所作的。由于陆游流传至今的诗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将“陆游”作为局部课时的群文阅读议题,为学生提供群文阅读材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诉衷情》《金错刀行》等。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后对《示儿》所蕴含的情感形成深切体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示儿》作为教学的主题,围绕《示儿》向学生提出指向性问题,让学生阅读群文,在群文中找到答案。可见,在大单元教学中着眼于教学局部,提升课时教学设计品质,能以局部带动整体,增强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群文阅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群文选材、群文阅读议题的确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设计均应围绕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来进行。将群文阅读穿插于以主题活动为主要脉络的大单元教学中,让群文阅读辅助大单元教学,能凸显群文阅读的独特功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使大单元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培钰.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2(12):18-20.

[2]朱雪玲.小学统编教材“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刍议[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167-169.

[3]邱俊.刍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整体编排思路与教学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5):39-41.

[4]罗明.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分析[J].作家天地,2022(14):113-115.

[5]贾学礼.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8-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