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多元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者: 薛银【摘要】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借助高质量的作业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设计表达型作业、分层式作业、实践类作业的策略,期望可以帮助教师构建多元化的作业体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多元化作业;作业设计;初中生物教学
作者简介:薛银(1995—),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学。
“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布置多元化作业,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一、设计表达型作业,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在设计多元化作业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先尝试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表达型作业。在完成表达型作业时,学生需要梳理、整合所学知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这样的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后,笔者先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思维导图,用简洁的图形和语言概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关键概念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升归纳总结能力。在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后,笔者要求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分享、评价彼此绘制的思维导图,并讨论如何使用简洁的语言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介绍这些关键概念。在笔者提出这一要求后,某组学生概括了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学生A说:“我是细胞,是绿色开花植物体最基础的结构单位。”学生B说:“我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我叫组织。在绿色开花植物体中,我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形式。”学生C说:“我是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在绿色开花植物体中,我有六种样子,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学生D说:“我是植物体,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整体。”笔者称赞了这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其他学生参考这组学生的表达形式。另一组学生借鉴这一形式总结了人体的结构层次。学生E说:“我叫细胞,在人体内也是基础结构单位,我们会组成更多类型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学生F说:“我叫器官,和开花植物体内的器官一样,我也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我的名称有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学生G说:“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我叫系统,是由一系列器官组成的,具有特殊的功能。在人体内,我会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形式出现。”学生H说:“我就是人体,是由各种系统构成的整体。”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顺其自然地记住了开花植物体和人体在结构层次上的差别。
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布置表达型作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加强
合作。
二、设计分层式作业,适应个体学习需求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布置更有针对性的作业, 切实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而不是让所有的学生做一样的作业。布置分层式作业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法,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可能存在很大区别,给学生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2]。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后,笔者设计了不同层级的作业。笔者设计的基础层作业为“说明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至少说出三点)”;提高层作业为“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对某一生物圈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提出至少两项具有可行性的改善措施”;拓展层作业为“假设你是一个环境保护组织的成员,需要在某社区介绍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请设计一份介绍大纲,大纲应当包括:1.人口增长过快与生态环境的基本关系,2.人口增长过快对当地生态环境至少两个方面的影响,3.提出至少三项减轻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的措施”。
在笔者设计的上述作业中,基础层作业是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且必须完成的。在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能就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这三点影响阐述更具体的内容。对于提高层作业和拓展层作业,笔者则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性完成。在完成提高层作业时,有学生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碳储存能力下降等后果,然后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森林保护、砍伐限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森林的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人们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由于拓展层作业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完成了这一作业。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笔者在讲评作业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完成拓展层作业的思路,让没有完成这一作业的学生同样得到提升。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有所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式作业,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锻炼,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成就感。
三、设计实践类作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逐步发展核心素养[3]。
(一)布置观察类实践作业
例如,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生态系统”后,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或动物,然后观察并记录该植物或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情况。
在阅读任务要求后,有学生选择樱桃番茄作为观察对象,并设计了具体的观察计划。该学生先在自己的卧室和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阳台各放置一盆樱桃番茄幼苗,然后及时给两盆幼苗浇水,每天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经过几周的观察,该学生发现,在自己卧室的樱桃番茄幼苗开始出现枯黄的迹象,而在阳台的樱桃番茄幼苗则更加茂盛了。该学生告诉笔者这一观察结果后,笔者建议学生将放在卧室的樱桃番茄幼苗挪到阳台,然后继续观察。在进行这一操作后,学生发现原本放在卧室的樱桃番茄幼苗也逐步成长了。由此,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植物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不适宜生长的环境中,植物的生存会受到限制。
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可以切实理解生物学知识,意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这样的作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二)布置实验类实践作业
例如,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后,布置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类实践作业。
首先,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如黄豆种子、绿豆种子等),让学生任选自己感兴趣的种子设计实验。其次,笔者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设置一个保持正常室温(约25 ℃),环境既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对照组;然后设置一个保持正常室温(约25 ℃),但不浇水,保持干燥的无水组;设置一个 保持正常室温(约25 ℃),但浇大量水,使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的过量水组;再设置一个温度保持在10 ℃左右,环境既不太干也不太湿的低温组。最后,在学生顺利设计实验方案后,笔者提醒学生将实验组、对照组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每天观察并使用相机或手机拍照记录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情况,然后写下文字
记录。
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学生会发现,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在没有水的环境中种子不会萌发,过多的水则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与此同时,适宜的温度也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在低温环境中,种子会出现萌发速度减慢或萌发不完全的情况。学生得出以上结论后,笔者还适时提醒学生思考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合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的过量水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很快想到,空气也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
在完成实验类实践作业时,学生不需要每天花费很多时间,但他们可以由此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素养。
(三)布置调查类实践作业
例如,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后,布置了调查类实践作业,引导学生探究合理的饮食结构,并给自己和家人设计“一日食谱”。
笔者设计的作业背景如下:我们每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但你是否知道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呢?请你展开调查,了解合理的饮食结构的特点,并为自己和家人设计一份营养丰富的“一日食谱”。笔者提出的作业要求如下:请通过书籍、互联网了解有关饮食结构的知识,然后调查家人的饮食习惯,并分析自己和家人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再设计适合自己和家人的营养丰富的“一日食谱”。
在笔者布置这一作业后,有学生对家中三位成员的饮食习惯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得到了家中三人吃早餐、午餐和晚餐的具体情况。他分析调查结果后发现,家中三位成员的饮食习惯比较接近,均存在蔬菜摄入量较少且饮食烹饪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确定了以下改进饮食结构的方向:1.建议家人增加蔬菜摄入量,尤其是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菠菜、芹菜等;2.鼓励家人尝试蒸、烤、炖等方式烹饪的食物;3.建议家人尝试一些新的食物种类,如全谷类食物、豆类等,以增加膳食结构的多样性;4.建议家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吃饭、吃饭时细嚼慢咽等。在确定上述改进方向后,该学生顺利地设计出了适合自己和家人的“一日食谱”。
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记住相关生物学知识,他们还会意识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多元化作业,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在具体设计初中生物作业时,教师还要重视作业的精简性、高效性、趣味性,确保学生愿意完成作业且可以通过作业发展多方面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加强.“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智力,2024(1):9-12.
[2]王婷.“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元化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4):97-99.
[3]陈敏.“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探究[J].新教育,2022(3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