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提升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作者: 陈磊磊【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积极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提升品格。文章分析了教师如何基于课程需求丰富教学素材,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学习法律法规,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诚信故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也分析了教师如何拓宽教学途径,让学生在跨学科融合教学课堂上理解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还分析了教师如何创新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提升道德品质。
【关键词】品格提升;规则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
作者简介:陈磊磊(1987—),男,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初级中学。
促进学生品格提升的教学活动指的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锤炼学生品格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础教育生态为方法,开展的聚焦现实、问题导向、价值引领的教学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他们愿意遵守各种规则,形成法治精神,同时还要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提升个体道德修养,增强自我教育能力[1]。
一、基于课程需求,丰富教学素材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培养学生法治观念、责任意识、道德修养等核心素养。教师应基于新的教学要求,选择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规则、诚实守信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利用趣味游戏带领学生学习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通常较长且较复杂、难懂,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避免学生感觉法律法规抽象、乏味,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游戏,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法律法规,初步形成法治精神。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卡片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在组织游戏时,教师需要先展示一些描述突发事件具体情况的卡片,学生则需要据此快速找到与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所在的卡片,并根据法律法规简要说明这些突发事件中的人物该怎么办。比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内容为“某司机在行驶时遇到救护车,此时司机该怎么做呢”的卡片,学生则要找到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卡片,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条文,说出司机应该怎么做。在学生说出司机应该怎么做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这种行为在道德层面的意义。由此,学生自然能够顺利地在游戏中学到法律知识,明白自己需要遵纪守法,这对于他们的品格提升也有一定帮助。
(二)利用动画视频展示遵守社会规则的案例
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并由此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2]。教师可以寻找遵守社会规则的案例,用动画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做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让他们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图片展示一些违反社会规则的案例,然后用动画视频展示遵守社会规则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图片中的同学插队后,发生了什么呢?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动画视频中的行人都在有序排队,结果是什么呢?如果你是排队的人,你看到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做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认识到,自己需要遵守社会规则按照次序排队,以维持良好的秩序。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过来排队,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让老大爷插队是不是不遵守社会规则呢?”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很多服务窗口都有优先为老人服务的规定。”由此,学生自然会意识到,让老人优先接受服务,其实展现了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讲述诚信故事,培养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是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著名的诚实守信的案例,编成有趣的故事,然后讲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曾经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柱子,并贴出告示说,谁能将柱子从南门搬到北门,就给谁赏金十两。人们不相信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巨额赏金,所以没有人做。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人尝试后,商鞅立即兑现承诺,给了那个人五十两。”在讲述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商鞅为什么要花费五十两做这件事呢?他想达到什么目的?”学生会由此认识到,商鞅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们觉得自己诚实守信,这样人们自然也会相信商鞅准备发布的新法令。此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更多诚实守信的人物故事,然后和同伴分享这些故事。
二、指向法治观念,拓宽教学途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让学生慢慢变得自律,在没有规则束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言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避免使用直接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的方法,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一)融合多学科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信息科技、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两课后,教师可以将信息科技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上网搜索和权利、义务有关的案例,结合具体的事件理解抽象的知识。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整理学习思路,从而对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二)组织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合理用法
在参与社区实践活动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由此,学生会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明白如何合理用法,并在思考如何守法用法的同时提升道德品质。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积极奉献社会”一课后,教师可以联系附近社区的工作人员,与他们一起组织“构筑美好社区”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尝试处理社区居民之间的纠纷,了解哪些问题属于普通矛盾,需要好好地和业主沟通交流;哪些问题涉及法律,要合理用法以解决问题。比如有家庭存在家长打骂孩子的情况,在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沟通后,这位家长仍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便不再只是家庭内部矛盾,社区工作人员需要报警处理。由此可见,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认真分析具体事件的性质,搞清楚如何运用法律、如何更好地协调邻里关系。
三、聚焦健全人格,创新教学策略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多采用新奇、有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法律法规,并端正自己的态度,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据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道德品质。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或者依据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司机、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图片中的司机、行人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呢?”在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展示十字路口的图片,然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站在十字路口的图片前,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遵守交通规则的正确做法。而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则需要思考走到讲台上的学生演绎的内容是否准确,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深入思考如何遵守规则,并由此逐步成为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任务驱动法
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时,教师要以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动、交流,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任务。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三项学习任务:1.分析“某工作小组成员违规操作,导致炸药误伤同伴”的案例,讨论如何防止这类安全事故发生;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思考如何确保安全生活、生产;3.设计安全知识宣传广告,介绍相关安全知识并提醒人们端正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在上述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自觉探究安全知识的具体内容,并逐渐明白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明白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提高安全意识。由此,学生的道德修养、责任意识都会得到有效培养。
(三)项目学习法
在采用项目学习法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要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需要确保学习内容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同时也要确保学生能够针对项目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建设美好祖国”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法,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布置以下学习要求:1.收集不同时期的英雄少年的事迹,了解他们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撰写宣传英雄少年事迹的短文,展现英雄少年的风采。为了完成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先合作收集信息,并通过交流、讨论明确英雄少年产生的影响,确定如何撰写宣传短文。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明白如何合作完成任务,并且会受到英雄少年的精神鼓舞,了解自己应该担当的重任。
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丰富教学素材、拓宽教学途径、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规则和法律对于构筑良好社会的巨大影响,逐步成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责任感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刘艳丰,李国军,李子明.着眼学生发展 践行立德树人[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7/8):97-100.
[2]陈颖.于无声处听惊雷: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体现[J].新教育,2022(3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