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作者: 张允鹏 陆学玲【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阅读策略,可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知识,有效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简要分析阅读策略的应用价值,围绕情境、阅读材料、生活、讨论、创新阅读五个方面,探讨阅读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阅读策略;阅读材料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儿童的语文’视阈下‘任务+迈阶’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徐教研KT1405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允鹏(1979—),男,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英华路实验学校。
陆学玲(1980—),女,江苏省运河中学文和校区。
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价值观、法治意识、道德素质起着直接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资料等途径了解相关的常识,逐渐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提高对阅读策略的重视程度,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学习能力及思维发展阶段,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提升阅读积极性,合理运用阅读策略,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得到身心的全面
发展。
一、阅读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某些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理解起来难度较高。而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学生可通过略读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或精读有关书籍,更加直观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在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
(二)促进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涉及面广,每册教材中的各个单元、课时主题不同,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能仔细地剖析学科知识内涵,深入理解重点概念,将各个知识点关联起来,并通过对比、分析阅读材料,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与道德素质,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及良好品德的公民。通过运用阅读策略,学生会全面地了解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并在多种阅读材料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在阅读中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道德问题,随着思考与讨论的深入,使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得到培养,这对其终身发展起着积极影响[1]。
二、阅读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读懂主题
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教师可以基于课程内容,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主题,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阅读策略,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为例,由于一年级学生储备的学习经验不多,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设计趣味性的阅读情境。教师可结合学习主题和教材中的“走,看花看草去”这一部分提到的内容—“大树有生命,花儿有生命,小草也有生命。它们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种子落在地上,又长出新的嫩芽……”,引导学生齐读教材内容,并为学生展示或播放有关花草树木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让学生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中的画面。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本课内容。对于教材中的“爱护花和草”这一部分,教师可为学生呈现采花、践踏草坪等场景,并让学生讨论这样做是否正确;教师也可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花和草对生活、社会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它们,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利用特定的场景完成对教材中“花草面前要小心”及“我和小树”这两个部分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逐步形成热爱自然等良好品德。
(二)拓宽视野,提供多种阅读材料
在阅读策略的运用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阅读教材,而可让学生在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内涵的同时,基于学习主题,阅读多种材料并进行探究,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有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浅层,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容易遇到困难[2]。对此,教师可结合绘本等阅读材料延伸教学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其阅读视野,让其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培养其观念与意识。
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挑战第一次”一课为例,本课教学旨在鼓励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尝试新事物和应对挑战。教师可围绕学习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对于教材中的“我的第一次”这一部分,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第一次,要求其用“我试过……当时心里……试过之后……”来讲述自己的体验。随后,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绘本《做最勇敢的自己》,让学生围绕故事中的兔子洛根第一次出门探险的经历展开交流。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我还想试……”这一部分,让学生运用阅读经验,描述自己还想尝试的事情。在讲到教材中的“我们一起来挑战”这一部分时,教师可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再试着分析自己不敢挑战某些事情的原因,然后结合自身实际阅读教材中“小马过河”的内容,进而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见解与学习体验。可见,多种阅读材料的融入,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启发自身思维,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
质量。
(三)结合生活,自主探究材料内涵
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确保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在阅读策略的运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将阅读材料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实现知识及认知的迁移[3]。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与材料提到的内容相关的问题、困境或亲身经历,并对材料的内涵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充分发挥阅读策略的作用。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为例,本课为学生提供了多个生活场景,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处处有规则”“守规则要自觉”这两个部分的学习,认识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因此,在学生阅读完“生活处处有规则”这一部分后,教师可布置“游戏中有规则,生活中也处处有规则。请你讲一讲自己知道的规则以及与规则相关的事件”等任务,让学生思考自己应当遵守哪些规则,并鼓励学生围绕上下楼梯靠右行、在乘坐交通工具前排队等遵守规则的经历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守规则要自觉”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材料讲述自己对材料内涵的认识,探究插队、不走过街天桥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这样,学生不仅能从阅读材料中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四)相互讨论,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阅读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形成正确的观念与意识[4]。为巩固学生阅读成果,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分享、交流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认识,与同学相互讨论,加深对学习主题的理解。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为例,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这一部分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共同建设有序生活”这一部分学会维护公共秩序和共建有序生活。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完“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这一部分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同时针对“阅读角”板块中的《应急车道就是“生命通道” 》,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生命通道”的理解,通过倾听他人的分享获得启发。接着,在“共同建设有序生活”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活动园”板块设置分享、交流环节,要求学生围绕材料中的情境展开讨论,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在理解学习主题及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五)创新阅读,全面解读所学知识
将阅读策略运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课程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策略的价值,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全面地解读课程知识,为学生提供具有创新性的阅读内容,如可让学生借助新闻、典型案例等,掌握实用的阅读策略[5]。随着学习能力的提升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学生能逐渐学会如何阅读较为复杂的读物。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为例,本课以生活为切入点,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作用和生活与法律的关系,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报纸等阅读材料开展创新性的教学,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形成深刻感受。对于教材中的“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教师可列举关于财产权、受教育权、交通法规、野生动物的新闻报道,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对于教材中的“生活与法律”这一部分,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如“村民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企业营业执照”“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解释税收政策”等有关法治的案例,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教材中的“法律作用大”这一部分的教学。可见,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取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而且提升了教学效率。实践表明,阅读策略的有效运用,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以阅读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教师应加强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在实践中逐渐优化课程教学,以阅读活动来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碧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应用探究[J].教师,2023(31):45-47.
[2] 潘小梅.例谈运用绘本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研究,2023(23):64-66.
[3] 张媛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阅读方法探析[J].郑州师范教育,2023,12(5):46-53.
[4] 纪华英.“读思达”教学法的思与行: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吉林教育,2023
(19):14-16.
[5] 苏大鹏.融合绘本资源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智力,2023(18):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