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 丁依依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真实、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所设计的系统性学习活动,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数学学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既符合学科教学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文章分析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要点,围绕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完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保证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丁依依(1993—),女,江苏省宜兴市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整合信息、活用资源工具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项目化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能够突显数学学科的应用性特点,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应综合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特点,科学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学习项目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流程。

一、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项目化学习以具体的任务目标为导向,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团队实践等方式,利用已学知识探索课程新知,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和解决项目问题,掌握知识,探索知识应用方法。在学生全身心投入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充分锻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其数学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习能力

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需要付出努力解决一系列项目学习任务,达成高阶学习目标。在多种学习任务的锻炼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三)培育合作精神

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确定任务、分配任务、分析任务,还需要就任务中的问题展开合作探讨,在交流与思考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这一过程能够改变学生以往的数学学习认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促使学生与同伴一起

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领悟数学学习的本质。

二、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联系生活设计活动

基于项目化学习要求,教师在设计项目活动时应以具有实际意义的生活问题作为参考,创设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项目化学习热情,使其在项目化学习中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方法,认识数学核心概念和相关原理,提高数学认知水平。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实施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其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其自主研究的学习空间,拓展其数学学习范围,培养其发散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达成项目化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提供丰富的教辅工具

考虑到项目化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应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辅技术,结合课程知识收集网络中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将其整合为辅助学习资料,以供学生作为学习参考,降低课程知识的学习难度[2]。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便于其根据项目化学习目标,筛选、整理、分析相关的学习资料与信息,明确项目化学习思路,快速、高效地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围绕课程核心知识,设置项目学习目标

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课程核心知识的理解,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教师应围绕课程核心知识设定学习目标,指引学生从实际应用角度了解课程概念知识,明确项目学习方向。教师应梳理教材知识内容,依据知识内容与问题解决的关联性整合项目资源,以项目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应用思维,使其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在真实应用场景中的运用方法,助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教学为例。该课的核心知识“分数”较抽象,且该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基础课程。教师应以“理解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为项目学习目标,基于学生的现实经验整合项目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分数概念,了解分数所代表“几分之几”含义的形成过程。认识分数需要从学生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入手,教师可以设定“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能够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关系”为项目基础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项目探究学习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认识过程,将“整数”与“平均分”等数学概念整合,便于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在探究分数实际应用的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认识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依据对“几分之一”的理解,思考在哪类数学习题中能够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使其从实际应用角度探究分数知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逐步攻克课程重难点知识,达成项目化学习目标。

(二)参考学生真实学情,设计项目驱动问题

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项目内容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思考如何驱使学生深入探索课程知识,提高其项目化学习参与度,保证其学习质量[3]。教师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展开分析,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或场景作为知识探究的载体,更有助于引导其发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应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项目驱动问题,依托问题引导,点燃学生的项目化学习热情,使其在生活情境中充分运用自身思维探索数学知识,深化课程知识理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的教学为例。教师应从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方向出发,引导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思考并探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价值,总结其绘制方法。教师需结合课程知识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经历统计过程,灵活掌握课程知识。教师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角度出发,以“定制校服需要统计学生身高体重数据”为话题,与学生就“统计”展开讨论,并将这项统计工作作为本次项目化学习任务。结合项目化学习内容,教师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统计班级所有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吗?”这一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解决统计问题中的应用。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统计数据,并提供具有统计功能的教学软件供学生使用,以提高项目学习效率。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讨论统计表应包含的内容和绘制方法,通过软件实操,运用统计表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将数据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解决项目问题。在生活情境及实际问题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将直观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用途,并掌握相关的统计技能。

(三)基于数学思维培养,布置项目学习任务

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自主思考数学知识的解题应用思路,发散其思维,提升其能力[4]。教师应深入研读项目化学习的应用价值,基于项目化学习目标设置相关的学习任务,以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项目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内驱力,创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思维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为例。本课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设置系统的项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等学习活动中,直观认识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掌握其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项目学习任务:

1.裁剪出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观察这三个几何图形,简要概述其各自的特征,如边角的数量。

3.回顾制作或绘制的过程,思考在制作和绘制上述三个图形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4.结合所学知识,尝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比较三者的面积计算公式,分析其区别。

5.尝试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完成上述项目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而且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绘制的基本要求,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几何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建构系统的几何思维体系,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四)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推进项目实施进程

项目化学习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学生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整体掌握课程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度有所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以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5]。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动态学习特点,学生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需结合具体的项目化学习任务内容,合理划分小组,指导组内学生确定项目化学习方案,通过合作探究完成项目化学习目标,有序推进项目化学习活动进程,提升项目化学习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设置例题,如“0.25×0.73×4”“0.15×43”“0.58÷0.64”等,并以同组异质为原则进行分组,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带领组员探究乘法运算律在小数乘法计算中的应用及小数除法运算法则与整数除法运算法则的区别,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组内学生开展合作讨论,尝试使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上述习题,并思考如何将小数除法转变为更易计算的形式。在实践探索中,学生通过实际习题演练,能够加强对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运算能力。

(五)回顾项目学习过程,开展项目教学评价

评价活动在项目化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价不仅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发挥实质价值的手段,还是引导学生反思项目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综合教学角度和学习角度实施多元评价,既要通过评价反思教学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又应以评价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问题。教师要以全面、客观、针对性的评价作为依据,一方面完善项目化学习方案设计,一方面指导学生完善个人学习计划,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取得理想的项目化学习成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12和6的关系可以如何表示”,要求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进行作答。在检验学生能否通过项目化学习掌握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由此实施评价。如,教师可以设计“试一试找出36的所有因数”这一习题,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教师还可以变换出题策略,如设计“2×6=12,表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在这一算式中,还存在哪些因数和倍数的关系”,由此检验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施多样化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反馈。

对于教学方面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习题的实际情况,分析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指导思路存在哪些问题,譬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需要教师在项目情境创设方面进行改进,以更为贴合学生认知模式的方式引入课程核心知识。教师要通过对教和学两方面实施评价,依据反馈信息完善教学方案,切实提高项目化学习活动质量。

结语

以项目化学习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载体,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方法。教师应在明确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要求的前提下,立足课程教学要求合理设置项目化学习目标,基于实际学情创新教学引导方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项目任务设计,引导小组合作,实施多元评价,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科学培养其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助力其学科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晶.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江西教育,2024(3):7-8.

[2]陈恒.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84-86.

[3]乔赛.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0):64-65.

[4]张万永.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5):14-16.

[5]徐乙鑫.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6(2):109-1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