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趣味水墨画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康乐【摘要】水墨画是中国画的重要代表,学习水墨画可以深层次地了解中国文化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为此,如何借助美术课程中的水墨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是教师需要深刻思考的课题。文章从创设教学情境、开发趣味游戏、引入生活元素、组织合作探究、设置思考问题、融合学科知识六个方面入手,探索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趣味水墨画教学的策略,旨在调整与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趣味性
作者简介:康乐(1984—),女,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
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阐述,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知识,应形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基于此,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水墨画知识,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审美,进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笔者阐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美术水墨画教学创新手段。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水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完全理解水墨画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未积累足够丰富的人生经验,可能无法真正从水墨画中获得深刻的体会[1]。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美感及思想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水墨山水画”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山水图片,如高耸的山、怪石林立的山、流速缓慢的水、奔流的水等,借助这些内容带领学生进入形状多样、充满想象的山水空间。在展示这些山水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整体观察山的外形,是连绵不绝,是高耸入云,还是云雾缭绕;再观察山的局部,是碎石堆积,还是布满植被。同样,在观察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听来感受不同水势的状态。在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水墨画中的笔墨技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传统皴法的美术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中的墨点、墨线、墨块等内容,真切地感受笔墨生动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教师可借助具体的水墨山水画作品,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幅画作,如从山下仰望山巅的高远,在山顶俯视一览众山小的深远等。
教师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引入与介绍,将学生带到水墨山水画的情境中,能够让学生对水墨山水画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开发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采取开发趣味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了解水墨画的兴趣[2]。教师需要将水墨画知识充分融入游戏中,保证学生能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有效掌握水墨画知识。
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水墨山水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水墨山水画知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游戏山水间”这一游戏学习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创意表达,释放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让学生借助创作水墨山水画的契机充分展现自我,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课程中。在学生创作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自己游览山水的顺序,从山的底部画到顶部,或针对山的某一部分进行描绘,真正画出自己认知中的山水。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你的作品我来品”游戏活动,让学生互相点评画作,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创作水墨山水画,品评作品,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推动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引入生活元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看,其思维模式尚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元素,以生活化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水墨画知识,提升学生对水墨画的认知。借助生活元素,学生可以将水墨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升自己对水墨画内容的情感认知,丰富情感体验,真正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3]。
以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水墨画蔬菜”的教学为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抓住蔬菜的特征,巧妙组合构图,突出蔬菜的质感与生机。在正式开展课程教学前,教师可以展示各样蔬菜,让学生充分感知蔬菜的形状、色彩、纹理等,为学生绘制水墨画蔬菜做铺垫。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如白菜、茄子、萝卜、黄瓜、香菜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如在观察白菜时,有的学生说白菜的颜色较为分明;有的学生认为白菜根茎较硬,而菜叶较为柔软;还有的学生从白菜长有小毛刺、白菜的纹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也对其他蔬菜一一进行了展示,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身感受。在创作水墨画蔬菜时,直观的观察、感受有助于画作质量的提升。在完成对生活中蔬菜的观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从颜色的角度看,蔬菜的不同面有什么颜色?这些颜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墨画蔬菜的理解与认知。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石涛、张大千、齐白石等画家的水墨画蔬菜作品,让学生对照自己从生活观察中得到的信息,深入分析、有效理解名家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元素的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为基础,观察不同的蔬菜,把握蔬菜的形状、纹理、颜色等,能够为学生后续创作出有质感、有情感内涵的作品打好基础。
四、组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合作探究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参与课堂。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应让学生围绕一幅或几幅水墨画进行探究,同时设置相应的探究任务,帮助学生实现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仍以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水墨画蔬菜”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手段,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蔬菜水墨画。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蔬菜分发给学生,并设置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分析蔬菜并进行创作。教师设置的第一个合作探究任务为观察蔬菜,探究使用哪种画法更能突出蔬菜的特点。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先观察蔬菜的特点,再关联思考水墨画知识。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分析,学生认为画蔬菜一要体现蔬菜的鲜嫩,二要体现蔬菜本身特有的纹路,如白菜上的褶皱。在讨论画法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可模仿石涛画蔬菜的方法,采用碎笔的形式创作,以此体现青菜叶子的透亮;有的学生认为可模仿张大千的画法,即大笔泼墨,突显青菜的特征。教师设置的第二个探究任务为:尝试利用不同浓淡的墨色、不同粗细的线条,画出自己手中的蔬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想法、能力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合作小组的学生,其画出的蔬菜形态也会存在差异。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整体探究、交流创作的注意事项,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完成创作。如有的小组手中的蔬菜是白菜,经过合作交流后,学生一致认为画白菜应注意两点事项:白菜结构要有区分,菜叶纹路要清晰。这样,学生可以高效完成课堂任务,创作自己的蔬菜水墨画。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具体探究水墨画蔬菜的画法,并完成创作,不仅能够增进学生间的交流,而且能够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知识,在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的同时,提升美术能力。
五、设置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设置具体的思考问题时,教师应紧紧围绕水墨画作品,并引导学生对水墨画作品进行鉴赏,让学生在思考问题、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
以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水墨人物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问题,组织学生鉴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今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教师在课前分发纸质版学习资料,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资料中展示的人物作品是哪些画家的?这些画家分别是如何画人物的?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需要根据纸质资料,了解不同画家的水墨人物画创作风格,这对学生后续分析美术作品有指导意义。在思考第二个问题时,学生需要从人物的五官、表情、着装等方面分析画作。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画作中虽然有许多人物,但人物的整体形象却各有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动作、嘴巴的开合等方面看出。在整体感知作品时,学生能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如有的人物是开心的,有的人物是焦虑的。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人物个性、作品整体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认知。教师让学生鉴赏学习资料中的作品,并思考以下问题:该作品是以哪种元素呈现人物状态的?你能从中感受到人物的哪些特质?经过观察与分析,学生发现,作品是以不同粗细的线条来呈现人物状态的,如老人的线条是细长且颜色浅淡的,而年轻人的线条则是粗重的,这就直观呈现出两种人物的不同状态。
教师以设置思考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欣赏作品,能够帮助学生在画作鉴赏中掌握水墨人物画的知识,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认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六、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水墨画知识,还应拓展补充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点,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学科知识中汲取营养,提升水墨画创作能力[4]。
以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水墨园林”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重点讲授在创作水墨园林作品时,如何合理恰当地运用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用笔的点、线、皴、擦等水墨表现技巧,使画面呈现近、中、远的层次,做到取舍有度,虚实结合。在讲解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关于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园林建筑的认识与了解,为学生创作水墨园林作品打好知识基础。在带领学生了解关于“常州四大名园”的园林作品时,教师可以对园林的地址、历史、主人、景观、人文等知识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对学生创作不同风格的水墨园林作品有重要意义。在水墨画教学中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采取详略结合的方式,介绍园林背后的文化内容,也可以在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园林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水墨园林的创作技巧,还能够掌握园林蕴含的文化,提升创作能力与文化理解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应采用学生感兴趣、能参与的方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核心素养培养成效。文章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开发趣味游戏、引入生活元素、组织合作探究等趣味水墨画教学策略,能够对学生的水墨画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晶.笔墨韵律,文化传承: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实践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3(36):164-166.
[2]杨倩倩.核心素养背景下水墨画游戏教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3):71-73.
[3]徐国淦.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趣味水墨画教学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168-169.
[4]谢明亚.在资源的融合里浸润生长: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水墨画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21(1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