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历单”,提升学生思维力
作者: 张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突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历单提升学生思维力的实践策略,得出结论:学历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历单;创新思维;实践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泰州市教育学会研究课题“以‘学历单’为载体,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力的案例研究”(课题编号:tzjyxh2020206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勇(1981—),男,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历单的运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开拓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学历单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通过采取科学的教学指导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巧设学历单,引导学生预习
(一)结合教材,开展自主预习
在设计学历单之前,教师应先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积极备课,设立教学目标,再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学历单的内容,以学历单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通过初读教材和自主预习,建构对数学知识的初步印象,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思考[1]。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首先,教师在学历单上设置了一个预习通关游戏:“老师这里有4块月饼,把它们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能分得多少块?怎么用数学方法将物体总数的一半表示出来?1/2的含义又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依照学历单上的提示进行自主预习和思考,让学生经历翻阅资料、查找答案的独立探索过程,对分数形成初步认识。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历单上的填空题。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展开自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分数的含义,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涂色游戏,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形涂色,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以上,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学历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
(二)结合学情,提升预习效率
知识学习并非盲目性的,缺乏方向性、目的性的学习会使学生产生盲目感,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通过师生交流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整合新旧知识,有的放矢地设计预习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效率,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框架[2]。
以“千克和克”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初步形成量感,首先,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历单调查了解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知情况。
其次,教师为学生示范用秤称物体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感知克与千克的区别。
最后,教师在学历单上设计了克和千克单位的填空题和变换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克、千克等常用质量单位的意义及其关系。
以上,教师通过学历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基于学生学情设计学历单内容,引导学生在学历单的有效引导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形成量感。
二、巧设学历单,创设教学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强化概念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教学活动,发挥学历单的导学功能,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数学概念、运算规律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有趣的互动过程中进入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百分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读写百分数,首先,教师通过学历单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你认为以上表格中哪位学生投篮练习的成绩最好?”学生根据表格内容,用各种方法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每位学生的投篮成绩,最后得出结论:“为方便比较,可以将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教师由此引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
接着,教师继续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较,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学历单上的百分数练习题,加强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学历单内容学习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在运用学历单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建立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年、月、日”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促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年、月、日之间的联系,首先,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日情况与教师展开交流讨论,并在学历单上圈画出自己的生日,初步了解了年、月、日这三个常用的时间单位。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探索月和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学历单上2023年的年历填写完整,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大月和小月的区别,感知年、月、日之间的联系和奥秘。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学历单上的问题:“2023年有多少天?”学生根据2023年年历得出“2023年有365天”的结论,不仅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培养了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依托学历单创设生活情境,发挥学历单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发展了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巧设学历单,实现任务驱动
(一)合作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疑点和难点巧设学历单,引导学生根据学历单的内容开展小组探究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据意识。此外,教师应对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此激励学生学习,改进课堂教学。
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在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首先,教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观察学历单当中的统计表,合作统计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具体人数。学生通过提炼图中信息,完成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接着,教师出示四张统计表,让学生将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到统计表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统计表来记录和分析数据。由此,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掌握统计表的绘制方法。
最后,教师依托学历单组织学生开展数据收集活动,引导学生在收集数据和填写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建立数据意识。
以上,教师依托学历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通过布置有效的小组任务,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据意识,提升合作交流
能力。
(二)实践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依托学历单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师可在学历单上设置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趣味活动经历数学运算的推理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以“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学会定性描述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形成一定的推理能力,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猜球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初步感知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各组分别选出一名参赛选手参与摸球比赛,哪个小组摸出的黄球多,哪个小组就获胜。学生通过亲自摸球,学会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术语描述摸球比赛活动中出现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最后,学生根据实践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术语完成学历单上的填空练习,以此加深对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可见,教师依托学历单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模型观念和数据观念,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认知发展规律,合理运用学历单设计趣味、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等合理运用学历单,充分发挥学历单的导学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惠煌.设“单”导学 赋能提质:以小学数学知识点教学为例[J].甘肃教育,2023(24):66-69.
[2]漆娥.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4(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