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南引领下,关于一对一倾听的研究

作者: 王敏

评估指南引领下,关于一对一倾听的研究0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有的关于一对一倾听的研究文献,以及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一对一倾听时存在的预留的倾听时间不够、对于倾听的理解存在偏差、倾听手段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一对一倾听质量的两方面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一对一倾听;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王敏(1982—),女,江苏省淮安市翔宇北路幼儿园。

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该文件在学前教育领域引起很大反响,也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的一步。根据《评估指南》,我国学前教育应面向未来,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前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通过一对一倾听等师幼互动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表达,促进幼儿平稳发展。

一、关于一对一倾听的现有研究与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调研、教师访谈,笔者发现,虽然在近阶段与一对一倾听有较强相关性的研究文献数量变多了,但是总体而言,该领域的研究文献的数量仍较少。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对于如何进行一对一倾听存在困惑和迟疑。

(一)综合分析已有研究

截至2024年6月,在中国知网以“一对一倾听”为主题进行搜索,可以搜到58篇文献,其中学术期刊3篇,暂无被选入北大核心和CSSCI的研究文献。而在中国知网以“幼儿教师 倾听”为主题进行搜索,可以搜到687篇文献,其中学术期刊76篇,特色期刊238篇,学位论文351篇,被选入北大核心和CSSCI的研究文献共计8篇。对上述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文献数量增长迅速

以上述研究文献的发布时间来看,以“一对一倾听”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在2022年《评估指南》印发后出现。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多,研究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但是从整体上看,该领域研究文献的数量至今仍较少,关于一对一倾听的理论研究依然有待补充,教师可以据此进行深入研究、尝试实践探索。而以“幼儿教师 倾听”为主题的研究文献从2013年开始,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

图1 以“一对一倾听”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2.研究方向分析

从研究方向看,目前以“一对一倾听”为主题的研究文献集中讨论了在一线幼儿园开展的教学实践,在这些研究文献的标题中,“实践”“探索”“策略”都是高频词语。由此可知,目前已有的以“一对一倾听”为主题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具体实践进行探索与经验总结的阶段,形成体系化内容的研究还不多。

但是综合以“幼儿教师 倾听”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来看,关于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倾听和幼儿进行互动的研究的数量是充足的,只是对于“一对一倾听”这一新理念的具体研究较少。

3.研究内容分析

在以“一对一倾听”为主题进行研究时,施坤发现,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应用一对一倾听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徐朗煜认为,一对一倾听有利于教师了解、读懂每一个幼儿,从而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2]。

在分析实施一对一倾听的路径时,许翠单认为,教师要进一步调整一日生活的安排,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尽量减少集体转换和让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一对一倾听并记录幼儿的真实想法和体验[3];罗玮娜认为,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听懂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据此分析教育活动的效果,适当调整后续教学方案,支持幼儿发展[4]。

(二)分析存在问题

在对X园进行持续性观察与分析后,笔者发现X园内教师在一对一倾听幼儿的想法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预留的倾听时间不够

由于幼儿园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将不同环节之间的过渡时间设置得较短,教师难以灵活安排一对一倾听的时间。而且目前幼儿园里多数班级的师幼比例为1 ∶17左右,在活动结束的短暂时间里,教师难以一对一倾听幼儿参与活动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于幼儿感受的记录难免出现简略化和臆断化的趋势,教师也没有足够时间关注幼儿分享内容的细节。

除此之外,幼儿园给教师预留的一对一倾听时间不足,还导致教师为了尽快从一对一倾听转换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只能在倾听幼儿的想法后匆忙收尾。在这种情况下,一对一倾听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幼儿也难以很快进入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会因此受到影响。

2.教师对于倾听的理解存在偏差

教师在一对一倾听过程中的表现和记录的倾听内容,能够直观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然而,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一对一倾听时,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没有顺着幼儿说出的感想提出合适的问题和建议;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记录倾听内容时,只记录了幼儿的行动,如“和朋友玩了球”,没有认真记下来幼儿描述的心情、思考的过程,也没有据此分析幼儿对于教学活动的观点和幼儿由此获得的收获。不难看出,这些教师对于一对一倾听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没能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组织教学活动,也没能真正发挥一对一倾听的价值,一对一倾听活动变成空洞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难以找到自己在教学时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改进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要充分发挥一对一倾听的作用,教师理应树立正确的观念,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在了解幼儿遇到的新问题后不断追问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更加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支持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幼儿在与教师沟通后进行进一步尝试。

3.倾听手段单一

还有一些教师在实施一对一倾听时出现的问题是倾听手段过于单一。这些教师没有意识到一对一倾听其实可以在不同场域下进行,以及记录倾听内容时自己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就倾听场域而言,由于部分幼儿比较害羞,难以在公共场合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尊重这部分幼儿的性格特点,单独与他们在相对隐蔽的场合进行交流,让这部分幼儿愿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还应当明白,自己应该在一对一倾听时及时回应幼儿,支持幼儿采取下一步行动,而不是只要了解幼儿的感受并埋头将其记录下来就完成任务了。所以,在记录与幼儿沟通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对有趣的记录方式,并将这些记录用于后续教学活动,和幼儿进行多样化的互动。

二、提高一对一倾听质量的方法

(一)优化一日活动安排,预留弹性倾听时间

预留弹性倾听时间既有利于教师灵活安排倾听时间和空间,营造使幼儿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也有利于教师逐步引导幼儿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需要与幼儿园领导沟通,优化一日活动安排,划分大致的时间段,并灵活安排过渡环节,充分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长。

在组织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先和个别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了解幼儿参与游戏后大致的感受,然后据此思考是否需要延长一对一倾听时间,与幼儿深入沟通、交流。在确定需要和幼儿深入交流后,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幼儿参与游戏的感受,积极地给出反馈,并根据幼儿说出的内容反思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一对一倾听的时长超出原定计划,教师和幼儿仍有时间慢慢调整好情绪,从容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会因此在一对一倾听时不停担心时间、感到焦虑。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告诉其他幼儿,在教师和个别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幼儿可以自主进行其他事项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午餐前的一对一倾听环节,在有幼儿与教师交流时,其他幼儿可以在保育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桌面清洁和餐具摆放等工作。

(二)以幼儿为本倾听,重视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在一对一倾听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幼儿展现出来的需求,并在后续记录时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倾听、沟通质量。

首先,幼儿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深入分析幼儿表达的内容。根据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一是认真学习相关资料,如阅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马赛克方法》等聚焦观察与倾听幼儿的方法和技巧的书籍,获得方法论上的指导,或者深入研读《评估指南》;二是积极进行实践尝试,并在尝试后认真总结自己在一对一倾听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何在后续倾听时避免问题再次出现;三是认真分析优秀的一对一倾听案例,了解如何让幼儿有充足的表达意愿,如何激励幼儿在好奇心与探究欲的驱动下进行下一步尝试;四是多参与园所组织的研讨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询问有效进行一对一倾听的技巧,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还需要重视一对一倾听的细节,引导幼儿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选择倾听对象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幼儿,并着重引导平时说话较少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际倾听时,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幼儿在表达时的动作、表情,分析幼儿的独特表达方式,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思考内容具象化,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此后,教师要结合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兴趣点引导幼儿,鼓励幼儿进行深入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幼儿说出的内容,以便自己在倾听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幼儿的表达和给幼儿适当的回应,而不是处于埋头写字的状态。而且将幼儿表达的内容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下来后,教师在后续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反复观察幼儿表达的情况,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幼儿表达的内容。教师还应明白,幼儿在发出交流信号之后,是期望得到回应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一对一倾听时,要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教师回应的内容并不一定要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可以只是一段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的话。对幼儿来说,这就是支持他们进行持续学习的信号。

最后,教师需要认真分析记录下来的倾听内容,思考如何优化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明白,一对一倾听的重点不是听的过程,而是通过一对一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并据此优化后续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真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实际观察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一对一倾听时出现的问题为机械倾听和记录多但后续改进少。这些教师认为将幼儿表达的内容记录在纸上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这样的行为显然是没有理解一对一倾听价值的表现。要真正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意见,从幼儿的角度完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幼儿表达的内容,并据此完善教学活动。

结语

一对一倾听是教师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要取得良好的倾听效果,教师需要留出足够的倾听时间,同时着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重视一对一倾听时的细节,结合记录内容分析幼儿真正的需求,然后由此完善教学活动,以切实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坤.基于“一对一倾听”模式的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34):69-71.

[2]徐朗煜.基于儿童本位的“一对一倾听”实践与思考[J].学前教育,2023(7/8):26-29.

[3]许翠单,史艳梅.幼儿园开展“一对一倾听”的实践与反思[J].学前教育,2023(9):44-49.

[4]罗玮娜.“一对一倾听”园本行动研究[J].教育视界,2023(19):30-3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