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 邓林珍【摘要】阐释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 2“Experiences”Unit 2“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的阅读课为例,分析如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专项课题“基于新课标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课例研究”(立项编号:2023ZJY4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林珍(1975—),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西城中学。
阅读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但是,如果教师采用以灌输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那么学生往往会对阅读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在阅读课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互动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之后,他们的学习动力自然会增强。同时,教师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进步空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后续学习中。通过阅读评价,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语篇的阅读情况,知道他们是怎么阅读语篇的,据此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教师也可以将阅读评价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教学评一体化”中的“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既是一条教学建议,也是一种指导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理念[1]。因此,教师要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案例
笔者经过课题的集体备课,围绕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 2“Experiences”Unit 2“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上了一节阅读课。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课堂评价等方面来分析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教学实践过程。
(一)教学分析
1.深度解读语篇
教师在研读语篇时,应明确语篇的主题及内容(What),语篇所传递的意义(Why),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及语言特点(How),并从What、 Why 和How三个层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2]。
What—本节课教学的语篇是关于美国男孩迈克·罗宾逊及家人的故事。迈克和妹妹克莱尔同父母先后在德国、法国、中国和埃及生活。他们学会了不同的语言,结识了各国的朋友。现在他们快要回到美国了,这让他们感到高兴。
Why—学生通过阅读语篇,能够了解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景名胜,以及西方人热衷旅行、追求自由的个性,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How—语篇共有五段,主要是用现在完成时描写的,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部分是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部分是第五段。其中,第三段描述了迈克和家人在埃及参观过什么景点。
2.分析学生情况
笔者班上中等水平的学生居多。学生喜欢在游戏或活动中学习。他们大都能读懂语篇,已经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浓。这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关注章节标题、插图等内容,不知道如何仿照语篇的结构进行写作。
3.制订教学目标
笔者在进行语篇解读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之后,为本节课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提取和梳理有关旅行地点和旅行活动的信息,掌握核心词汇、核心句型。
(2)让学生学会根据语篇结构图,概括语篇内
容。
(3)让学生学会用略读、寻读这两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语篇,用现在完成时描写个人的旅行经历。
(二)具体教学实践
第一步,上课伊始,笔者介绍和展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完成的
任务。
第二步,笔者借助生动的图片,提出“Do you like
travelling? Have you visited the Great Wall yet?”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之后围绕China、France、Germany、Egypt等国家的词汇,开展首都抢答比赛,运用“What is the capital of ...?”这一句型对学生进行提问,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笔者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为表现出色的学生送上掌声,给予他们表扬。
第三步,为达成有关信息提取和梳理、略读和寻读的目标,笔者带领学生参与到语篇阅读活动中。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让学生基于标题、插图浏览全文,回答“What's the passage about?”这一问题,并试着进行略读;检查学生能否理解语篇大意。
2.让学生观看视频,回答“Where are Mike and Clare at the moment?”“Where are they moving?”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阅读首段和尾段,学习如何略读。
3.用“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并展示与语篇有关的部分内容(见后文),要求学生根据语篇的上下文将句子补充完整;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来进行寻读,帮助学生理解核心词汇和句型;让学生根据填写、朗读句子的情况,从内容是否准确和朗读是否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同桌互评。
At the moment, the Robinsons are in in . They moved here two years ago.
is the capital of Egypt. It'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busiest cities in .
In Egypt, the Robinsons have seen . They have travelled . They have visited . They have begun .
Mike and Clare are moving back to with their parents. They feel . They their friends in the US. They are the days.
4.让学生深入阅读全文,结合语篇相应的段落回答问题链,以此引导学生经历思考、概括和整合等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问题,给予回答问题的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并与其他学生一起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表示
赞扬。
5.让学生利用融入核心词汇和现在完成时的练习,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并对练习中出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第四步,笔者带领学生回顾语篇的结构,让学生思考语篇是如何引出主题的,以及语篇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语篇内容进行复述,帮助学生对语篇内容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接着,笔者让学生完成教材中需要用词汇的正确形式补充短文内容的课后习题,旨在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从学习理解逐渐过渡到应用实践。在评价时,笔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学生做课后习题时,观察学生能否将词汇的正确形式填入短文的相应位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据此评价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步,笔者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来阅读“A trip”这篇短文,展现学习成果,以此实现迁移创新。
第六步,笔者要求学生用现在完成时写一篇关于旅行经历的作文,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展示包含四个档次的评价标准和范文“A trip to Beijing”,在学生完成写作后让学生与同桌进行互评,找出同桌的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评出等级。
本节课结束前,笔者为学生提供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自评、互评表,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反思。
(三)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是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比赛,对一些国家形成认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以便学生在之后的环节更好地学习语篇,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交流能力。二是让学生在语篇阅读活动中运用略读、寻读的方式,对语篇大意、主旨、结构等形成全面认识,总结学习方法,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语篇中获取信息,分析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把握其中的细节,促进学生语言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三是让学生通过开展多种学习活动,培养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提升跨学科学习等方面的素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前,笔者深度解读语篇,精确分析学情,制订了具有指导作用和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开展了联系学生生活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学会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的优点是进行了多维度的课堂评价,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及时检测活动的有效性,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同时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激励,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帮助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好坏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形成了清晰的自我认识,从而发挥出评价促教、促学的作用。本节课教学的缺点是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提供的评价量表不够科学,这使得不少学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打钩以及评分的层面,他们对于需要进行语言输出的评价还比较缺乏经验。对此,笔者认为自己在后续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将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使生生互动变得更有效,帮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渐提高语言能力[3]。
结语
笔者在本文中介绍的一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是一节逆向设计的、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课。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先确定预期结果,然后设计教学活动,最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能够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关注“教什么”“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贯穿始终。这样能让教师在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的同时,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专业化;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据此调整学习策略[4]。
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通过课前的预设和课后的反思,提高课上的应变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评价,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确保自身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于这一理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明确后续教学的方向。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对不同主题的单元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单元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实现他们的全面提升,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沈海燕.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教育界,2023(23):125-127,40.
[3]曾琳琳,邓静.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读写教学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2(11):54-58.
[4]李宇航.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探究[J].英语教师,2021,21(13):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