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黄逸青【摘要】文章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的意义,并围绕设置朗读目标、创设朗读情境、科学指导朗读、注重课外朗读四个方面,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黄逸青(1983—),女,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这对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有重要作用。朗读是说与读的结合,也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多样化的指导,助力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语感能更迅速地领会文章的内涵[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教材,并积极调动学生的眼、口、耳、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还有助于学生在朗读中领略文章意境之美、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认为,吟咏的时候,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将所探究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大声朗读能延长其注意力集中时间,有利于其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传授学生一定的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停顿、重读等方式,将书面的文字充满感情地朗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
(三)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部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文章的词句、内涵,还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设置朗读目标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组织学生朗读文章,但并未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导致学生在朗读时缺少方向,在朗读后也未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性,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明确的朗读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即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综合判断,保证朗读目标的有效性[3]。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章大意,笔者设置合理的朗读目标。首先,笔者在设置朗读目标前,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坚实的拼读基础,不仅能用普通话朗读文章,还能借助插图理解文章的内容,这些都能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笔者在组织学生朗读文章时,采取分阶段朗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小蝌蚪每个成长阶段的特征。在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在朗读时会留意课文的叙述顺序,联系课文前后的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最后,笔者在学生朗读后,围绕朗读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小蝌蚪将谁错认成妈妈?小蝌蚪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什么特点?”基于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回答,能判断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效果。
(二)创设朗读情境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情境教学法可以应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朗读情境。展开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素材,生动呈现课文描述的场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朗读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朗读活动。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为例。本课讲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朗读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朗读。首先,笔者在组织学生朗读文章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泼水节的视频,创设生动的情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视频中的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学生结合视频人物的服饰特点,猜想这可能是傣族的节日。其次,当学生的注意力被视频吸引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继续展示泼水节的有关习俗,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充分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为后续深入感知文章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笔者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思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学生朗读后发现—1961年,傣族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与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最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精读文章后用笔圈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相关词句,细细品味句子蕴含的情感。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吸引下,能够主动参与朗读活动,并在笔者的耐心指导下,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科学指导朗读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技巧,并为学生提供应用这些技巧的机会,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恰当停顿
学生朗读能力的强弱,从其朗读的停连上可见一二。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无法一鼓作气从头读到尾的,段落之间、句子之间、标点符号之间都需要停顿[4]。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学生运用停顿技巧,从而气息平稳地朗读文章。具体来说,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位置,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气息长短,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地方稍做停顿,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强调某一事物或语义时做停顿。总之,朗读中的停连技巧有很多,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应用。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为例。文章的第一段描写了不同民族、穿戴的小学生上学的场景;第二、第三段则生动地描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场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进行衬托,展现出校园的静和动。笔者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停顿。首先,笔者提示学生在朗读文章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如第一段在介绍各民族的学生时,频繁使用逗号,则逗号与逗号之间都要停顿;与句号停顿相比,逗号停顿要稍短一些,且语气、气势要足。其次,笔者提示学生在朗读文章时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如在朗读与山坡、坪坝的相关内容时,要在停顿后快速换气,继续朗读下一个句子,体现山坡、坪坝的整体性。最后,笔者提示学生在朗读文章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停顿,如在朗读完第一段后,可以停顿长一些,让气息更加平稳,不会显得急促。
2.突出重音
为了让朗读更具吸引性,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突出重音,明确文章词句的主次关系。具体来说,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以采取并列、对比、强调等方式,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从而更精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文章通过讲述“我”的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给“我”买书的事,表现母亲无私、深沉的爱。首先,笔者针对第九段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突出重音,如加大“七八十台”“震耳欲聋”等词的音量,表现母亲工作环境的嘈杂。其次,笔者针对文章的第十九段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本段着重描述母亲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作的场景。部分学生在朗读中为了保证流利,会刻意加快朗读的速度,这会影响到情感的传递。笔者指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指导其放慢语速,体现对母亲辛勤工作的敬意和感慨。再次,针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一句,笔者指导学生降低音量朗读“疲惫”等词,由此让听众更加了解母亲的形象。最后,笔者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将部分重音拖长,如针对“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一句,可以将“弯”“俯”等词延长,让听众有充足的时间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
3.变化语气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表达情绪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声音和气息进行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组合,可以适时表达不同的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控制语气的变化来突出文章的情感。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语气变化,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或人物特点调整朗读的语调,抑扬顿挫地朗读文章[5]。此外,一篇文章可能涉及多个人物角色或多种情感变化,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应引导学生灵活变化
语气。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调整朗读的语气。首先,文章涉及曹操、曹冲、官员等多个人物,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从人物的特点出发判断其说话时的语气。如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而且曹冲想到称象的方法,说话时的语气应该是胸有成竹的。其次,笔者指导学生在朗读与官员有关的语句时,如“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要让学生突出句子中的反问语气。最后,笔者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内容,再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如在“曹操听了直摇头”一句中,“直”字表现出曹操的不满,朗读时的语气应表现出不满;又如“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一句中,“才”字突出曹冲年龄之小,朗读时的语气要突出惊讶、夸赞。
(四)注重课外朗读
课外朗读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注重课外朗读,为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课外读物,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朗读经验。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是著名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笔者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后寻找完整版的《海的女儿》,并朗读故事,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首先,笔者结合课堂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和奉献精神。其次,笔者引导学生从完整版的《海的女儿》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并大声朗读,在此过程中形成深刻体会。最后,笔者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其他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掌握的朗读技巧,自行朗读故事,加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朗读中继续获取文学知识,提高朗读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成长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并通过创设情境、技巧指导等方式,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智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语文新读写,2023(17):42-44.
[2]王红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评价研究[J].考试周刊,2023(31):60-63.
[3]马翠花.立足课堂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105-108.
[4]黄丹青.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家长,2023(21):125-127.
[5]潘蕾.信息技术在低年段小学语文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7):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