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德育策略

作者: 申贵军

【摘要】德育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明灯,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逐步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栋梁。小学班主任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德育内容,拓展德育的厚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文章就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德育策略进行探讨,旨在解决德育中的普遍性问题,健全德育体系,让美好品格的种子在学生的心底扎根、发芽。

【关键词】小学;立德树人;德育工作

作者简介:申贵军(1985—),男,甘肃省西和县蒿林乡申集教学点。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且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在此期间,国家进一步出台了相关德育策略,为现阶段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也为班主任开展德育赋能,有效加快德育专门化、全面化的进程,精准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时效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德育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工作形式陈旧、德育内容僵化、德育知识难以内化、家长重视力度不够等,这些都影响了德育的进程,阻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对此,班主任有必要聚焦学生的成长需求、发展需要等,优化德育策略设计,不断健全德育体系,全面提高德育的质量。

一、巧妙设计活动,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设计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强的特点。与其他学习活动相比,主题活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提升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班主任结合德育目标设计主题活动,能有效深化学生对德育主题的认识,提升德育质量。对此,班主任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维持学生参与德育主题活动的热情[1]。

例如,为了塑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班主任创建“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班主任先开展“微笑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充分打造班级的微笑礼仪文化。随后,班主任设计“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的礼仪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充分展现学生自信、阳光的精神风貌。紧接着,班主任开展“榜样在身边”学习活动,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引导学生树立榜样,建设良好班风。同时,班主任也要鼓励学生争优、竞优,促使学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争做文明、快乐、自信的人。

(二)设计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难以真正地实现对德育理论的内化,这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对此,在德育中,班主任要为学生设计动手、动脑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汲取养分,丰盈精神世界,熏陶学生的心灵[2]。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绿色生活等良好习惯,班主任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快递箱等,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准备充足素材。在活动中,班主任展示收纳箱、盆栽等,让学生观察。有的学生说道:“这些收纳箱、盆栽的原材料是不用的快递纸箱和喝完的饮料瓶。”班主任给予学生肯定:“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老师也知道同学们非常聪明,也能对自己手中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让它们重新拥有价值,对不对呀?”在获得学生肯定的答复后,班主任为学生引入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对收集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创新设想给予肯定,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爱上创新活动,自觉赋予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新的应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勤俭节约等理念。

(三)设计户外活动

部分班主任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德育的场所局限在室内。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要积极地挖掘社会资源,拓展学生的德育场所,促使学生在户外活动中实践,汲取精神食粮。这样,在实际步入社会生活后,学生能主动践行优良品德,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时,为了让红色基因更好地在学生的心底扎根,班主任可以与当地革命根据地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共同商定德育方案。在户外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可以请负责人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并为学生讲述发生在革命根据地的故事,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德育体验,感悟革命先辈的付出精神。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讲述活动的收获,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的质量。

二、迎合信息化趋势,打造与时俱进德育模式

(一)创设直观情境,触动学生心灵

班主任单纯讲解德育理论内涵,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甚至会引起学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导致德育的效果背离预期。现代教育资源能够创设直观情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全面提升教育效果。在德育中,班主任要积极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画面、音频创设生动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美好品格的种子在学生的心底扎根[3]。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班主任为学生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初步感知本次德育活动的主题。随后,班主任对学生提出“从歌曲中,你有哪些感触”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深意进行分析。接着,班主任为学生播放《我的父亲母亲》《妈妈再爱我一次》等电影的片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影片的内涵,促使学生在观影的同时深入思考。在讨论后,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电影蕴含的哲理,积极地学习主人公的行为,用心回报父母。

(二)自主搜集信息,强化德育感知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便捷高效的信息资源平台,使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信息,拓展自身的见闻。对此,在德育中,班主任要让学生自主搜集德育知识,并鼓励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知,从而深化其对德育内涵的理解。通过自主搜集和分享信息,学生能够更切实地感受德育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形成自身独特的认知和感悟,进而形成更为健全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4]。

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美德,班主任在课前为学生布置“搜集雷锋的人物事迹”的任务,让学生借助“小度”“天猫精灵”等人工智能设备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班主任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片段,向学生展示雷锋无私奉献的一生。随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引导:“相信通过课前的积累,同学们对雷锋有了一定的认识。有谁想要担任今天的小老师,为大家介绍你眼中的雷锋呢?”班主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分享自己事先搜集的信息。在学生进行分享时,班主任提出“你从雷锋身上学到了什么”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将雷锋当作学习的榜样,主动向雷锋学习,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注重家校合作,携手助力学生品德发展

(一)转变家长观念,重视德育工作

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形式会直接影响德育的质量。然而,目前许多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专注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对此,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联系,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与家长携手推动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5]。

例如,班主任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家长呈现近期的社会新闻,让家长直面当下许多学生品行有亏的现象,使家长意识到德育的迫切性。随后,班主任从专业的角度为家长解读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让家长秉承科学的理念,更好地辅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接着,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讨德育工作开展方案,鼓励家长分享德育经验,进一步提升家长的德育能力。

(二)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提升德育能力

班主任积极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是实现与家长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通过线上平台,班主任能够及时向家长传递最新的德育理念、方法和目标,让家长清晰地了解学校对学生品德培养的规划。同时,家长也能借助这一渠道,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在家中的品德表现和遇到的问题。这种实时且便捷的沟通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促进了双方信息的快速交换与整合。通过线上交流,班主任能够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提升德育能力,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为学生的品德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实际推进家校合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创建班级专属的微信群,并邀请所有家长加入。为了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和规范性,班主任制订群规则,如文明发言、尊重他人等。在平台搭建完成后,班主任定期在群内分享德育相关的文章、视频,包括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情心等内容。同时,班主任还发布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通知,鼓励家长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当发现部分学生在品德方面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应在线上与家长单独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具体情况。例如,有的学生在学校有不诚实的行为,班主任在微信上与该生家长交流,探讨学生这种行为产生的可能原因,并一起制订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计划。家长按照教师的建议,在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班主任在学校也给予该生相应的关注和引导。此外,班主任在群里组织家长进行讨论,让家长分享各自的德育经验和困惑。通过线上交流互动,家长能够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通过这一过程,家长也能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布置家庭德育任务,落实德育要求

在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状况及学校的德育总体规划,为家长提供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家长明确家庭德育的方向和重点。同时,班主任要布置家庭德育任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共同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努力,为学生创造全方位、连贯且一致的德育环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此外,班主任要与家长密切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德育任务并非额外的负担,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必要举措。

比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发现班内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意识,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有一些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表现得较为自私,不懂得分享。为了改善这些情况,班主任设置家庭德育任务。针对学生缺乏自律意识的情况,班主任建议家长为学生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并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要求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专注学习,家长负责监督。对于学生不懂得分享的情况,班主任让家长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物品或快乐的事情,引导学生关心家人的需求。班主任通过定期电话交流的方式,向家长了解任务的执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策略,真正辅助家长科学执行家庭德育任务,逐步落实班级的德育目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在未来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德育理念,继续深究德育中的问题,并挖掘多样化的德育策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健全德育体系,从而让美好品格之花开遍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王洁.德育先行  提升品格: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略[J].试题与研究,2023(5):114-116.

[2]范丽君.做好“起承转合” 实现“育人育心”: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J].教书育人,2021(16):35-36.

[3]陈知芳.以劳育心,探寻班级育人新路径[J].中小学班主任,2023(1):45-47.

[4]吴静.育心育人:小学“五维一体”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2(9):38-41.

[5]陈秋梅.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方法[J].第二课堂(D),2023(9):72-7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