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语文教学腾飞的翅膀

作者: 卢彩霞

情境:语文教学腾飞的翅膀0

【摘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提出“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感受学习乐趣;以问题情境为渗透点,实现深度探究;以任务情境为着力点,促进个性发展”这三种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路径,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创设;生活;问题;任务

作者简介:卢彩霞(1983—),女,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高中语文教学亦需寻求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贴合实际的学习环境,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情境就是语文教学腾飞的翅膀。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真正地投入学习。而情境创设通过构建与文本内容紧密相关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体验、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大观园的美景、人物的生活场景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红楼梦》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走进作品所展现的广阔、绚丽的世界,感知学习的乐趣和作品创作年代的文化气息[1]。

(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和感悟。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知识储备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难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而情境创设作为理解文本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多方面的限制,还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内涵、思考人生。以《赤壁赋》为例,它寄寓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也蕴含了人生哲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场景。在此场景中,学生仿佛能够看到战场上硝烟弥漫,听到阵阵鼓声,从而直观地了解文本中描述的历史,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对文本的主题思想进行解读和探讨,获得关于文本的独特感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路径

(一)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感受学习乐趣

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生活情境的运用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分析文本,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先深入研读课文,找出契合学生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的点,再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实物呈现等多种方式构建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人物情感、情节发展等。在情境中,学生可以以主人翁的身份,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与作者、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由此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课文的作者老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济南的冬天里温晴的天气、秀美的雪景以及澄清的水等。教师在研读课文时,需要关注其中的细节,思考如何将这些细节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相结合。

为了构建与《济南的冬天》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或播放关于济南的冬天的图片或视频,彰显济南的冬天独特的魅力,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冬天里的经历,分享自己对冬天的感受,以此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老舍选择写济南的冬天以及在写作时抓住“温晴”这个特点的原因,说出济南的冬天与自己家乡的冬天的不同。这样,学生可以理解课文背后的含义和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感[3]。

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获得关于课文所描述内容的情境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在活动筹备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角色,如游客、导游、当地居民。之后,为了增强学生的角色代入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外貌、性格和动作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设定,并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服装和道具。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设定拟演绎的具体场景,如济南的某个景点或某条街道。在排练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所扮演角色在济南的冬天里的行为举止,如欣赏雪景、品尝美食、参与冬季运动,并通过对话和动作表达角色的情感。在正式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投入[4]。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表演中的感受和收获,讨论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理解课文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可见,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与运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可以由语言文字转化成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丰富情感的画面。学生能够激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二)以问题情境为渗透点,实现深度探究

运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具体而言,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有关课文的一系列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探究课文的深层含义的主动性。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讨论等多种方式,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随着探究的深入,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假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消除困惑,让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融入问题情境,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领学生深度探究郁达夫所写的《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具体内容见表1),以此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5]。

在上述教学阶段,教师使问题自然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维度,助力学生体会课文《故都的秋》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以任务情境为着力点,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优生“吃不饱”,让学困生“消化”不了。如今,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差异化的任务情境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应先通过日常的观察、交流以及学生的作业和测试反馈等,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据此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升层、优化层,再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布置情境任务,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以此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以《雷雨》教学为例,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剧情脉络梳理”任务,旨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剧本,全面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需要寻找关键的情节,了解各个人物的行为变化和心理变化,形成对《雷雨》剧情的整体认识,为后续分析打下基础。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角色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角色内心独白撰写”任务。学生需要选择剧中的一个角色,结合剧情和人物性格,为该角色撰写一段内心独白。

对于提升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情感纠葛探究”任务和“主题意蕴挖掘”任务。就“情感纠葛探究”任务而言,其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探究纠葛产生的原因。为此,学生应探讨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对人物命运和剧情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升共情能力。就“主题意蕴挖掘”任务而言,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雷雨》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挖掘其深层内涵[6]。因此,学生可以从情节、人物、冲突等方面入手,对相关的社会现象、人性弱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探讨。

对于优化层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雷雨》新解创作”任务。此任务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雷雨》剧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见解和创意,对剧本进行改编或续写。为此,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手法重新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情节等。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创作完成后,学生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找出其中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剧本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技巧,提升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鼓励学生在相互学习和帮助中共同成长。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学生可以演绎所改编或续写的剧本片段,分享对剧本的理解和感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实现自我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情境创设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任务情境等多元化情境创设的路径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探索的平台。从本文对《济南的冬天》《故都的秋》《雷雨》等教学案例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合理的情境设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本理解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打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笔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创新性的情境教学模式,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芳.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J].考试周刊,2023(52):28-32.

[2]朱一凡.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2):23-25.

[3]王万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J].宁夏教育,2023(10):43-44.

[4]许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设计与情境创设[J].中学语文,2023(27):70-71.

[5]徐大涛.高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学语文,2023(5):19-22.

[6]曹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J].中学语文,2023(2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