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作者: 韦立东【摘要】文章阐述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中的优势与限制,探究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中的有效实施路径,分析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课堂中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效果,以期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课堂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韦立东(1967—),男,来宾市第八中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核心,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话题为引导,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中的优势与限制
(一)优势
议题式教学由选定议题、创设情境、探究活动等要素构成,能够赋予课堂教学活动深刻意义,不断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议题式教学是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路径,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深度学习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议题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强调把握问题的导向。在议题式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及多个子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研究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议题式教学适用于对各种类型的、与思想政治课程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而且不局限于简单的案例和事实,更倾向于探究社会热点问题背后的逻辑关系。这对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提高学习成效具有积极意义。第三,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进行深度学习,展开详细的议题研究,让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
(二)限制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部分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议题量多且杂无序列,二是议题内容直接且简单无深度,三是议题设计形式化且无针对性。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对议题的合作探究与讨论停留在浅层面上,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其次,部分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过于强调分析和探究过程,从而忽略对知识的传授。最后,议题式教学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适用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深度学习中,为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议题的选择和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的现象,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中的应用实践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围绕学习主题,探索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并逐渐完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迁移,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习阶段[1]。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通过确定中心议题,创设与之对应的教学情境,搭建具有逻辑关系的、序列化的问题支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其核心素养。
笔者以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公正司法”的教学为例,探讨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中的应用实践。
(一)精选生活典型实例,让议题“活”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议题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灵魂”,应具有引领性和思辨性[2]。确定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新课标在“依法治国”的教学提示中指出,应以“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为议题,探究司法公正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体现公正司法的制度和措施。由于新课标所提出的议题具有抽象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该议题转化为具体的、层次性强的教学子议题,并通过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展现议题内容,让议题“活”起来。如此,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各种见解,在分析具体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个人观点,完成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知过程,从而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公正司法”的教学中,教师以“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为总议题,通过播放《今日说法》栏目的视频“放不下的鸡蛋”导入课堂主题,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老人在超市被超市员工质疑偷拿了两枚鸡蛋,双方理论的时候,老人倒地猝死。事发后,老人家属将超市方告上法庭,要求超市方赔偿。该案的审理判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提名案件”。教师结合该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设置如下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的4个分议题。议题1:假如你是老人的家属,你会以哪些理由提出诉讼请求。议题2:假如你是超市方,你应如何应诉。议题3:假如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审理此案。议题4:结合解决纠纷的4种方式,谈谈公正司法的意义和价值。围绕以上4个分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和辩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理解公正司法需要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并理解公正司法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注重整合利用知识,让“议”有依据
为发挥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深度学习中的优势,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议题,并确定不同知识点的学习顺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公正司法”的教学中,教师对4个分议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议”有依据。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阶段整合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第一,公正司法的含义与要求是什么?第二,如何推进公正司法,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第三,解决纠纷方式有哪4种?第四,如何区分辩护权、辩论权?第五,如何从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了解案件的信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以上问题,使设问具有序列化的逻辑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结构性整合,让学生“议”有所依。
(三)设计梯度化问题链,让“议”有深度
问题链是链接教与学的核心。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能够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问题链应呈现梯度化特点,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公正司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分议题“议题3:假如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审理此案”设计如下问题链。第一,在传统习俗中“死者为大”,法官能否依据习俗观念,作出有利于老人家属的判决?第二,法官审理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要素?第三,若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决此案,为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并要求各组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如此,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把握重点知识,并学会调动知识分析具体案件。同时,教师应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改正认知错误和价值偏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在完成上述环节后,教师展示该案件的审理过程。2020年12月8日,崇川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判决,驳回了家属诉讼请求。原告家属不服,向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21年3月25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如此,学生能够领悟公正司法的含义,厘清法与情、法与理的关系,增强法治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
(四)突出议题价值引领,让“议”有升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教师应注重议题的价值引领,通过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入分议题“议题4:结合解决纠纷的4种方式,谈谈公正司法的意义和价值”,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类似案例,如“5·2郑州电梯劝烟猝死案”。而后,教师提问:“人民法院驳回这些不合理的诉讼请求,有何意义?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公正司法的作用。”如此,学生能够在辩证思考中领悟:公正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作用,能够引领社会公正、维护公序良俗,促使人们遵纪守法,成为法治社会的公民。此外,案例中的人民法院以公正司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议题式教学中影响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因素
在“公正司法”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议题式教学的意见和看法,从而总结在议题式教学中影响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因素。
第一,精选议题、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直接影响深度学习效果。议题式教学能够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课程联系起来,并能将课程知识点融入议题,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相关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掌握抽象的思想政治概念和原理。例如,在“公正司法”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如何实现司法公正”的认知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可引入影响较大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典型案例,并通过设计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驱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第二,紧扣核心素养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议题、多角度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激活高阶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深入探究知识、思维及思想,逐渐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应设计具有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掌握学习重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推进公正司法相关措施,领悟司法的过程公正与结果公正,厘清情、理、法的正确关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第三,议题式教学应坚持“以学定教”原则,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教师需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具体而言,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避免简单化,既要具有真实性,来自现实生活,又要有争议性,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探讨。这样的议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研讨与辩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演示、小组研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探讨议题;同时,鼓励他们不断提出问题、开展研究、表达意见和反思探讨,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深度学习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积极开展议题式教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乐,李红.运用深度学习促进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0(12):92-94.
[2]胡莹,吴现海.在高中思政课的议题研讨中促进深度学习[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