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者: 胡志明

【摘要】“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着力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是一种更具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的非书面作业,文章分析了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的重要意义,并围绕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分析布置绘画类、手工类、表演类、应用类、亲子类实践性作业的方法,期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逐步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进而有效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简介:胡志明(1978—),男,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小学校。

实践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实际生活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作业形式。小学阶段是奠定知识基础和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作业形式进行合理的改革创新,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点燃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英语,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奠定坚实基础、发展多方面能力,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

一、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的重要意义

(一)减轻作业负担,推动“双减”落地

布置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举措。对学生而言,实践性作业具有更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找到新的学习路径,也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找到优化教学的新思路[1]。

(二)提高作业质量,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在完成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时,学生会处在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中练习英语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使得这类综合性作业摆脱枯燥、单一的书面作业的困境,能够更综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2]。

(三)重视作业过程,丰富教育评价

实践性作业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更高的丰富度。学生在完成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时,会更加重视自身实践过程,这有利于他们积累知识和经验。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的成果时,也会更加重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养成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评价也会更加准确,教师能够更顺利地找到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

二、设计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的策略

(一)设计绘画类作业,夯实知识基础

积累基础知识是学习与运用英语的基础。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布置大量的抄写、默写作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实在欠佳。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绘画类作业,将写作业转变为“画”作业,提升英语作业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英语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夯实知识基础。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3“Our animal friends”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leg、body、arm、wing、foot、finger等单词,熟悉多种动物的英语名称。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与其要求学生反复抄写、背诵上述单词,不如邀请学生绘制他们想象中的动物园,并在图上标注相关英语单词,然后在图的下方使用“Pandas are cute,they like eating bamboo.”等句子补充说明图中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在完成这一绘画类作业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需要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补充说明,这有利于他们扎实掌握相关知识,也有利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绘画类作业可以让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布置这类作业体现了对小学生学习语言规律的尊重,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与此同时,布置绘画类实践性作业可以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逐步夯实知识基础[3]。

(二)设计手工类作业,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但是不够重视文化知识教学。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设计手工类作业,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外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鉴赏优秀文化,以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8“At Christmas”、五年级下册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两篇课文,分别展现了西方和中国的节日及相关习俗。受到课时限制,教材没有具体地展现中西方节日的特点。在教授这两课后,教师可以布置手工类作业,引导学生由此深入了解中西方节日,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At Christmas”聚焦圣诞节这一西方重要节日,展现西方文化与习俗,教师可以在授课后布置制作圣诞花环与圣诞树的作业,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了解西方文化,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又如,“Chinese festivals”介绍了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这四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这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布置剪窗花、做灯笼的作业,引导学生了解Spring Festival的辞旧迎新文化,学习paper-cut、jiaozi等单词;可以布置包粽子、编手绳、制作艾草包的作业,引导学生了解Dragon Boat Festival的驱邪消灾文化,学习rice dumpling、Ay Tsao等单词;可以布置制作纸糊兔子灯的作业,引导学生了解Mid-Autumn Festival的团圆文化,学习lamp、glue、moon等英语单词;可以布置动手制作重阳糕、泡菊花茶的作业,引导学生了解Double Ninth Festival的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文化,学习rice cake、mountain等单词。

手工类作业可以将教学面拓展到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在完成手工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劳动能力,还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逐步形成文化意识[4]。

(三)设计表演类作业,鼓励表达交流

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书面作业,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布置表演类作业,给学生创设表达的环境,鼓励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表达,逐步推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

例如,在学生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Unit 3“Asking the way”后,教师可以布置表演类作业,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据此设计对话,并在下一节英语课上表演自己设计的台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问路者、指路人、交通警察等角色,运用“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How can I go to ...?”“There is a ... on the street.” 等句子对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趣味配音表演活动,播放经典英文影片的片段,鼓励学生给片段中的角色配音。这样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单词与基本句式,也会激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表演类作业给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练习机会,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单词与基本句式,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四)设计应用类作业,感受知识价值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应用类作业,引导学生感受英语知识的价值,让学生由此产生充足的学习动力。教师设计的小学英语应用类作业应该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教师才能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词汇量、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布置阅读英语绘本并据此进行交流的应用类作业。面对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三四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建议他们阅读词汇量少、内容简单的英语绘本,如I Went Walking、From Head to Toe等,并在阅读后使用英语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面对已有一定词汇积累和英语学习基础的五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建议他们阅读难度稍高的英语绘本,如Andersen's Fairy Tales、Cinderella等,并在阅读后结合自己看过的动画片、读过的中文版绘本进行分析、交流。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我是小小翻译家”作业,鼓励学生翻译英语小故事。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故事、自主翻译、交流分享,他们的多方面能力可以得到锻炼。

在完成阅读、翻译、交流等应用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应用所学英语知识。由此,学生会感受到英语学习是有实际价值的,从而产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并且会明确自己进一步学习英语知识的方向和目标。

(五)设计亲子类作业,推动思维发展

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家长的力量,确保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亲子类作业,给学生提供在家中应用所学英语知识表达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实践探究。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Unit 6 “In the kitchen”与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家庭活动有关,在教授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亲子类作业,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的工作,和父母一起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回家后,使用英语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工作与爱好,然后据此写一篇小短文,使用“My father/mother is a ...”“My father can ...”“My mother like ...”等句子介绍父母。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回家后,和父母一起仔细观察自己家的空间结构,在家里的冰箱、空调、电视等家具上贴上写着refrigerator、air-conditioning、television等英语单词的小纸片,并尝试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

亲子类作业具有多方面价值。它不仅可以延伸英语教学空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英语知识,使英语学习场景更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生活化,还能影响亲子关系,使得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要重视实践性作业,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多种类型的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英语知识,在多种情境中应用英语知识,由此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产生充足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打好英语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惠贤,潘晓芳.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施创新[J].语言与教育研究,2024,8(1):37-45,2.

[2]宋晓英.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英语实践类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2(22):55-57.

[3]李翔.初中“薄弱校”英语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实践探究[J].英语广场,2020(24):125-127.

[4]李姣.开通“作业超市”,培养英语实践能力[J].华夏教师,202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