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深度体验实践探索

作者: 王丽芳

【摘要】深度体验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参与有深度、有广度的学习活动。同时,深度体验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紧密结合,使教与学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深入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科学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推动自身数学思维层次、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实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体验;数学教学;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王丽芳(1976—),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长山小学。

新课标提出,学习应是一个主动寻求知识的过程。认真听课、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独立探索、交流合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不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从而促使学生实现深度

体验。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度体验的实践

要求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教师的深入引导显得尤为关键[1]。

(一)强调思维的深度

深度学习的精髓在于思维活动的深度拓展。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应满足于浅显的理解,而应深化思考,以形成更清晰、深入、全面且合理的认知;不应依赖他人的指导,而应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攀登;不应止步于单纯的知识获取,而应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促进思维的成长,最终实现从理性思维的培养逐步过渡到理性精神的塑造。

(二)强调问题的深度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教学问题应追求少而精,确保每个问题都具有深刻的思维价值。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度体验的实践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问题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好的问题不仅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体验[2]。因此,教师应投入大量精力,精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度体验的问题。

1.激发学生思考—设计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指一节课中具有指导性和统领性的问题。在一节课中,可能不止一个核心问题。教师可以借鉴传统的提问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如在“小数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直接呈现教学主题并激励学生自发提问。学生主动提出关键性问题,包括“小数代表什么含义?”“我们为何要掌握小数的知识?”“小数的知识可用在什么地方?”等。这些基本问题可作为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核心问题。

2.推动学生深思—设计系列问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除了受到自身内在学习动机的影响,也受到外部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师精心设计的连贯性问题作为外部学习的激励因素,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驱动学生持续深入地学习。如在“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之前,大家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大家回顾之前是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其中使用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推导?是否也可采用类似的思想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之处?”这一系列问题,可推动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深度思考。

(二)创设递进情境

要想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就要关注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内在动机与外在条件,科学创新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表达能力[3]。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递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以“商的近似值”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的递进情境如下。

第一重情境:住宿考验。2024年杭州音乐节期间,大家要担任音乐节志愿者,为外国友人提供帮助。已知住宿费一晚为300元人民币,外国友人需要住5晚。外国友人只带了本国货币,大家需要帮助外国友人计算他们应该支付多少本国货币作为住宿费。

第二重情境:购物闯关。美国友人在游玩时看中了精美的刺绣团扇,单价为57元人民币,他想买回去给家人留作纪念。他手中有200美元,大家需要帮他计算他最多可以购买多少把刺绣团扇。

商的近似值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将这一知识点融入具体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兑换外币、购物等实践活动。通过情境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还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激活创新思维。

(三)设计深度练习

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经验和能力[4]。这一过程是衡量学生是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要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内容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为了促进学生从表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变,教师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深度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1.合理利用题组练习

题组练习,即由多道思路相似但内容各异的题目组成一组的练习,是一种有效的分层练习形式。这些题目在难度上可能是递进的,也可能是平行的,旨在帮助学生深入巩固知识。例如,在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技能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组:

(1)24÷2和34÷2;

(2)48÷4和48÷3;

(3)96÷3和64÷2。

这样的题组练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让学生发现除法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除数不变时被除数与商的关系、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与商的关系等,从而进一步提升除法运算技能。

2.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检验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教室的占地面积,或者估算装修教室四周墙面的材料用量等。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现实应用价值的理解。

(四)注重深层梳理

1.注重思维连贯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通过系统地整合和梳理知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尤其是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成新的知识体系。以“小数的加减运算”的教学为例。小数的加减运算可以看作整数加减运算的延伸,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将其与整数加减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和差异。如此,学生能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概念紧密联系起来,理解不同数的加减运算本质上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与减除,从而形成新的知识

结构。

再以“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为例。教师基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将两个分数转化为具有相同分母的分数,再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可能会让学生无法主动关联不同的知识点。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其他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如,有的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将分数转换成小数再进行比较。如此,学生就关联了分数和小数的知识。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分数在数轴上表现出来再进行比较。如此,学生就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大小,使数学思维更加连贯,从而达到深度体验的学习效果。

2.注重思维进阶

高阶思维是指学生不仅停留在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还能够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5]。通过进阶到高阶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深度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关于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在学生理解圆的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巧妙引入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以助推学生思维的进阶。“如果你知道一个炸弹距离你的左脚正好3米,你能精确地指出炸弹的位置范围吗?”这个问题能够驱动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探索并应用圆的几何特性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一致得出结论:炸弹一定位于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一个圆上。然而,教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追问:“炸弹真的一定在这个圆上吗?”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一些学生开始意识到,炸弹有可能埋藏在地下,也有可能位于地面上。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讨论多种实际情况,使认知逐渐从平面图形知识进阶到立体图形知识。这样循序渐进的思维引导能逐渐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同时,通过积极的讨论、勇敢的质疑和激烈的辩论,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如此,学生在深度学习体验中,得到数学思维的进阶。

结语

深度体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认知,将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数学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核心知识点,安排好细节与整体、新知与旧知之间的教学。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和深度理解,教师应适当引导和启发,巧妙设计教学问题或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实现深度体验。这种深度体验不仅能让学生在知识层面有所收获,还能让学生在思维层面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数学深度学习,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生活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红霞.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高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2(28):49-52.

[2]张伟.指向学生数学理解的数学实验[J].教学与管理,2022(14):38-40.

[3]周祝光.深度体验视域下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维度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1(增刊2):77-82.

[4]逯怀海.指向高阶思维培育的探究性习题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初中数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4(6):61-68.

[5]马艳.基于高阶数学思维培养的数学例题教学优化路径: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为例[J].数学通报,2023,62(12):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