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作者: 谢寿梅

【摘要】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基于学习任务群背景,探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谢寿梅(1978—),女,江苏省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学习任务群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学习成果的应用性,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大单元教学是将若干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教学模式。它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和深化,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明确学习任务群,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一)精准区分学习任务群

每个学习任务群都围绕特定学习主题展开,这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不同的学习任务群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因此还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往往融合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个维度,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提升综合

素养[1]。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围绕祖国的壮美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单元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洞庭湖和海滨小城等大好风光。教师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分为三个任务。

任务一是文本理解与语言积累。学生需要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和小兴安岭的富饶与美丽,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任务二是信息提取与整合。学生要从文中提取关于西沙群岛、洞庭湖和小兴安岭地理位置、自然风光、物产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设计表格或思维导图,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任务三是创意写作与想象。学生要以“我心中的西沙群岛”或者“美丽的洞庭湖”为题,表达对西沙群岛或洞庭湖的喜爱和向往。

(二)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助于显著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指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教学更为有的放矢。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编排了多篇寓言故事,教师可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上,为了让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寓意有所了解,并掌握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每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训练;在过程与方法上,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探究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为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寓言和生活联系起来,用寓言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情境化学习任务

情境化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情境中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些正面的情感体验能够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因此,情境化学习任务在促进学生学习上具有很好的效果[2]。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编排了多篇寓言故事,为此,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元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简单的农田场景,准备一棵“小树”模型,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农夫、兔子和其他村民,将故事演绎出来,从而让学生亲身体会农夫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后果,加深对不劳而获和勤奋努力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故事结尾进行创意续写,编写鹿失去鹿角后的故事。通过创意续写,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能有所提升,同时他们还能领悟到故事寓意,即每个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不能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二)活动化学习方式

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能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进而得到锻炼。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编排了多篇由四大名著改编而成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学习课文,体悟名著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要求小组学生挑选其中一篇课文,将其改编成课本剧,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这一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式表演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或者其他班级的学生到现场观摩,从而达到举办课本剧展演的

目的。

三、注重思维训练,提升综合素养

(一)设置思辨性问题

思辨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意图、角色动机、情节逻辑等深层次内容,深入文本内部,挖掘文本的主旨和意义。思辨性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设固定答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交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3]。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编排了多篇童话故事,教师可以构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设计多个思辨题。比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说说巨人的花园有什么变化,巨人又有哪些转变?”此题可以引导学生对巨人的内心世界展开分析,从而领悟巨人发生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巨人一开始就是一个慷慨的人,那么故事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发展下去?这样的改动,对于整个故事的主旨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这道思辨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既定的情节中跳出来,对不同的故事走向进行想象,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主旨的感悟。

(二)实施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融入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跨学科学习可以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4]。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课文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教师可结合科学学科的知识,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或到植物园实地参观,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方式,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从中体悟课文传递的人生哲理。

在教学单元中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提供多幅插画,引导学生为古诗文配上相应的插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持续发展

(一)多元化评价

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此,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评价。

针对《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阅读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文中情感的把握、关键句段的理解等。

针对《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辩论或角色扮演活动,在此过程中用口头评价的方式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投入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等。例如,让学生朗读课文段落,评估其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到位。

针对习作活动“我想对您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写作的形式表达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通过学生的习作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至于学习态度与情感评价方面,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其学习态度是否认真、积极,是否对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以及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反馈与改进

评价必然伴随着反馈。教师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日常写字、读书、习作、讨论、汇报展示、朗读背诵、课本剧表演等方面的材料,评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典型表现,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从而优化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反馈与改进可通过各种途径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得以落实。一是课堂即时反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学生的即时反馈,方式包括提问、观察和课堂讨论等[5]。比如,教师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可以通过提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授课节奏、授课策略等。二是单元测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小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单元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和测验结果,针对学生的知识漏洞,有针对性地制订复习计划,帮助学生巩固单元知识点。

结语

总之,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和学习任务群设计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探讨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一花.试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4(2):43-46.

[2]朱建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J].江西教育,2024(11):39-41.

[3]林峰,泥红美.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探究[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4):22-24.

[4]谢秋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J].家长,2024(1):116-118.

[5]陈燕群.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