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
作者: 高淑娣【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新导向,高中政治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生置于特定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高中政治课堂的新要求。基于此,文章围绕情境教学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探究,分析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价值,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具体的情境教学优化策略,旨在发挥情境教学的价值,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高淑娣(1998—),女,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七中学。
高中政治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阵地。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领悟、去感知、去掌握、去运用,从而深化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实现内化和迁移。情境教学能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为学生搭建感知、领悟、掌握、运用的支架。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情境教学的价值,并积极探索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不利于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进而导致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难以达成。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自主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协调互助,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要关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同时,情境教学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政治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注重情境设计,巧妙预设情境
设计是根据目的和要求,预先制订方法,确保设计方案有效落实的过程。情境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巧妙预设情境,提升情境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1.明确情境创设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改视角下,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指向核心素养的元素融入情境,发挥新课改的引领作用。具体而言,教师提前梳理教材内容,了解新课标对课时内容的要求,以此为依据设计目标,凸显政治学科的思政价值。
以“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如下。政治认同:强化学生对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基本国策的信心;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以此研究开放型经济的内容和特点,辩证讨论开放与封闭的关系;公众参与:点燃学生对开放政策的学习热情[2]。
目标为情境教学提供了科学的航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选择开放政策的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搜集对外合作的典型案例,精准定位情境素材,确保教学不“迷路”。
2.精选多元情境内容
教学情境是由多种元素整合而成的场景,不同情境素材带来的情境效果也不同。新课改视角下,为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从多角度梳理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多元情境。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为例。从思想意识层面看,本课内容是对所有制内容的拓展,与初中阶段所学的所有制知识可组成新的知识体系。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四个自信”,同时为下一课学习“两个毫不动摇”奠定基础。因此,该部分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需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内容,如教师可展示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部分国企排名,解读国企经营行业领域的特点、国有经济地位,以及国企的地位和重要性。
从生活经历层面看,经济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教师要借助本课学习,提升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情境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生的阅历,精选实践操作类内容,增强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例如,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现学生对热点国际新闻—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有较大关注度。由此,教师联想生活案例,如周围人对海鲜、海盐等产品产生恐慌,并以此为情境素材,为学生搭建情境:是否需要囤盐?学生围绕情境内容展开探究,引申到盐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对材料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判断多种经济体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机遇和挑战[3]。
从思维能力层面来看,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具备归纳、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选择重大项目案例作为情境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出示材料:在湖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国资委副主任介绍,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湖北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发挥国有经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国有企业已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压舱石”。近年来,湖北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这些重大项目,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材料,说明湖北国有经济发挥的作用。学生在材料支持下,将所有制知识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分析,锻炼分析能力,并思索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的不同作用,锻炼评价能力[4]。
通过精选情境内容,教师将指向教学目标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二)搭建活动支架,推动情境生成
高中政治课堂的主人公是学生,教师需要做的是搭建活动支架,推动情境生成,让学生参与活动情境,拓展思维,调取学习经验,学会在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发挥情境的价值。
1.开展议题式活动
议题式活动是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创设议题式活动支架,生成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会用政治知识解决问题。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总议题:中国何以巨变?在总议题主导下,设计子议题,并基于子议题创设情境。子议题1:我们是如何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师立足本土发展情况,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6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时代变革现状,为学生布置任务:一是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及采访家中长辈,结合家乡及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谈谈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巨变?二是结合视频《改革开放极简史》及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及其确立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子议题2:我们为什么最有理由自信?教师创设对应的情境,展示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拉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演讲稿,鼓励学生探究:一是结合情境材料和视频《家乡一分钟》,分析改革开放对于家乡、中国及世界的意义;二是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成功?你从中获得哪些认识和启发?
上述案例中,总议题“中国何以巨变?”指向的是学生探究的核心问题,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学生需要先思考两个子问题,即总议题的子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知识置于情境中进行讨论,有效避免知识的割裂,突出情境的价值。
2.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合作探究活动能够进一步优化情境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由独立感受情境转变为合作体验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观点上的冲突,进而通过解决冲突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开阔视野,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因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优化情境教学效果。
以“我国的社会保障”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什么?社会保障的作用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线串联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情境线: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脱贫攻坚中的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医保改革中医疗器械和药品价格下降带来影响的理性认识—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形势下如何应对“银发潮”—畅想未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走向,同时根据情境线设计如下合作探究任务。社会调查: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为我国社会保障贴标签—辨析:国家集采到底是“杀鸡取卵”还是“惠民政策”—为我国应对“银发潮”筹谋划策—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写一封信,介绍未来中国应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
以“为我国应对‘银发潮’筹谋划策”为例。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小组内部自选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问题。小组划分完后,教师出示探究资料:2020年,政府就养老金专项拨备5800亿元填补空缺。一些研究机构预计,到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即4.87亿左右,届时我国的养老压力将超过目前……其中我国老年群体最关心的莫过于是否会影响到养老金的正常发放。讨论:我国将如何应对“银发潮”?领取讨论任务后,小组内部展开热烈交流,有的学生从国家角度入手,提出二孩政策、延迟退休、照顾老人带薪假等建议;有的学生从企业的角度入手,从靠政府的基本养老拓展到靠市场的普惠养老;还有的学生站在个人角度分析,从个人养老拓展到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组长整合成员的讨论结果,形成完整的学习报告。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报告,鼓励小组之间讨论交流,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以班级为单位总结“银发潮”问题的答案。
(三)完善评价机制,检验情境成果
评价是检验学习结果的主要路径。为优化情境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同时,教师需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观点和观点得出的过程,并展开评估。
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这节课的教学评价为例。教师设计评价任务:10年间,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超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按联合国的标准,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主评价任务:我国人民生活是如何实现相对殷实富足阶段的?子任务:1.相对殷实富足的制度背景是什么?2.实现有效财富积累的出路在何方?3.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师设置评价相关内容:(1)什么是国民收入?我国人民生活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的制度背景是什么?(2)结合国家政策和个人努力,作为当地居民,可以从哪些途径获得收入?比较获得收入的途径,分析其与收入分配方式的关系。(3)列举民生案例,思考如何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如果学生回答的内容涉及(1)(2)(3)中的信息,说明学生思路清晰,能够灵活掌握课时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情境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情情.刍议情境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C]//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新时代青少年政治素养提升与跨学科课程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三).江西赣州信丰县第五中学,2023:3.
[2]马道永.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中学,2023:4.
[3]陈桥.在情境教学中提高高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江西省南昌立德朝阳中学,2022:2.
[4]陈新彬.辩论式情境教学在高中政治协商课堂中的应用:以《经济与社会》的教学为例[J].高考,2022(19):116-118.
[5]汪毅.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价值与价值观》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2(18):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