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语社团活动丰富英语学习的行动研究

作者: 王雅静

【摘要】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英语社团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的生成。教师通过细化英语社团活动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独创性。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的英语特色社团活动依托乡土资源,利用当地的地理文化特色设计社团活动内容,对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社团;活动实施;英语学习

作者简介:王雅静(1982—),女,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校教学品质,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近年来不断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学校地处南京市幕燕风光带,毗邻扬子江畔,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燕子矶地区,学校英语社团依托独特的地理文化资源,结合牛津英语初中教材的话题主线,开展英语社团活动,同时拓展教材外的语言内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助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英语教学现状

第一,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第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往往不足以为所有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独立训练;第四,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部分学生的家长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很难为孩子提供英语学习上的帮助。

现阶段,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是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该教材的话题较为广泛。如八年级上册介绍自然灾害,八年级下册介绍慈善机构,九年级介绍艺术形式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话题很陌生,他们相关知识的储备不足,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生动有趣地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英语社团的价值

(一)丰富情境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1]英语社团的开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境体验,实现教学话题的有效延伸和拓展。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社团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课余也能收获不一样的体验。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 3“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获得发言的机会。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写好介绍稿,并将其录制成介绍视频,而后在英语社团活动中播放。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回到家乡实地录制介绍视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同伴进行对话,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样的社团活动形式新颖,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到语言交际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在语言交际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突出个性培养,内化自主学习

英语社团活动要凸显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增加创造性活动的开设,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独创性,逐步将学生短暂性的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与传统教学活动不同,英语社团活动没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参与活动没有学业的压力。在英语社团活动中,教师选取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用轻松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英语活动,并对学生的活动表现给予更多的正面评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能拘泥于平时课堂口语交际中过多的限定,而是让学生通过更多的肢体语言或其他表现形式来完成互动,让活动氛围更加轻松快乐;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顺势引导,凸显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可以说,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能够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特长,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三)深化课程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社团活动集合学校英语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结合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教研组撰写了不同的社团活动课程。如针对七年级的家乡话题,教研组结合学校地处燕子矶地区,具有独特文化资源的特点,在社团活动中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燕子矶地区的相关景点,为学生介绍风土人情等;针对八年级的“DIY”话题,教研组结合本校特色文化—风筝,在社团活动中为学生介绍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英语综合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设计融合了校园文化和本地特色,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氛围,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多路径、深层次、高品质发展。

三、英语社团活动的实践运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课外活动设计提出要求,活动设计应主要为课内外活动的沟通、延伸和拓展,要着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形式多样、因地制宜[2]。学校的英语社团活动依托幕燕地区特有的乡土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的社团活动课程。

(一)社团活动目标

“Welcome to Yanziji”是依托学校周围环境而开发的英语社团活动。这一社团活动根据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适当补充了阅读素材,能够弥补英语教材篇幅受限、课时受限的不足,进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知识目标上看,学生通过阅读介绍家乡历史文化及民俗活动的文章,能够掌握相关词汇,熟练使用英语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通过介绍家乡特色食品以及风筝制作活动,能够学会用英语表达制作过程。从能力目标上看,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能够巩固和运用教材中所学知识,增加课外阅读量,训练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进而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情感目标上看,学生通过对“DIY”和绿色生活等话题的深入了解和学习,能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保护家乡;通过开展有关家乡变化的采访活动,能够懂得感激他人,树立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

(二)社团活动内容

英语社团活动内容丰富了英语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教材中的语言输入有限,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开展英语社团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开阔学生眼界。以七年级“介绍自己的家乡”的话题为例,在英语社团课上,笔者增加了基于交通方式与路线表达的第一课时,介绍旅游景点的第二课时,以及介绍当地传统食品和民俗活动等课时。

1.从七年级社团活动项目上来看

七年级的社团活动共分为七个项目,涵盖七年级英语教材的大部分话题和重难点的语言表达。第一个项目是“Welcome to Yanziji”,基于七年级下册unit 4“Finding your way”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介绍燕子矶的到达路线,复习方位的表达;第二个项目是“A trip to Yanziji Park”,贴合课标话题“travelling”,意在让学生通过介绍燕子矶公园和幕燕风光带,巩固教材内有关路线介绍的语言表达,进而能够做到自主编写导游词,小组合作制作景点介绍小视频等;第三个项目是“The temple fair”,意在让学生通过介绍庙会活动,学习相关词汇,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第四个项目是“Traditional food”,是“DIY”话题的拓展,通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食品的已有认知,让学生介绍燕子矶特色小吃—素猪肠,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汇来介绍素猪肠的制作步骤,正确运用祈使句来进行表述;第五个项目是“Sports in Yanziji”,意在通过介绍燕子矶地区民俗运动项目抖空竹,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技巧,增强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关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第六个项目是“Songs”,意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本地民谣,体会本地民谣的韵味,并通过中西方民谣音乐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中西方音乐上的不同之处。

2.从实施方法上来思考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本词汇、句型,强化语言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习过的语言知识,通过真实语境下的练习,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第二,教师可以根据英语的读音规则和音标带领学生拼读单词和句子。通过社团活动中的语言训练和词汇学习,学生能够丰富课外词汇量,提升语言基本素质。第三,教师可以根据话题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模拟范文和同学展开对话。交际情境的大量运用,增加了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自信心。第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英语操作说明,并通过示范,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素猪肠和风筝,由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第五,学生通过积累语言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能够复述出燕子矶景点、庙会的介绍词及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复述的语言形式能够让学生二次运用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是对学习效果的呈现。第六,学生通过扮演小导游等,能够运用英语综合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游客”介绍路线和旅游景点等,由此应用词汇和句型,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3.从实施成果上来看

第一,英语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英语。社团活动让英语学习的场地从教室延伸到了课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及家乡的美。第二,英语社团活动中的制作风筝和素猪肠等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边说边做,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三,制作英语海报、写英文报道等活动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景点的微视频介绍活动,既要求学生对于景点有足够的了解,又能考验学生的合作能力。第四,教师在参与课程研发和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社团活动评价

英语社团活动采取多种评价手段。第一是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加社团活动前后的英语水平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口语表达能力是否提高,词汇量是否扩大,阅读和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升。第二是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社团学习中的表现、语言交际的态度,给出适时客观的评价,并根据小组成果展示,对小组成员的阶段性成果和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第三是学生互评。学生之间根据被评价者社团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学生在互评中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第四是他评,家长及他人等对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活动成果分享到家长群或者朋友圈,让家长及他人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四)社团活动反思

学校的英语社团活动“Welcome to Yanziji”,立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符合学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巧妙利用燕子矶乡土文化资源,深受学校学生的喜爱,是一个充满乐趣、发展和创新的语言综合活动。在英语社团活动设计中,学校教研组坚持以生为本,重在合作探究,鼓励创新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社团活动真正“活”起来;充分利用幕燕乡土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在动手操作中习得,在实践学习中运用,拓展延伸课本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英语社团活动中能够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其英语学习能力也在文化浸润中稳步提升。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学生的思维水平、文化意识和语言自信等都有所增强。

结语

在开展英语社团活动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努力落实课标和课程要求,改进教学思路,丰富社团活动内容,使社团活动成为英语学习的课外拓展和延伸。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设计策略,丰富社团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亚俊.问生哪得清如许 为有情境激趣来:社团活动: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助推剂[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3(9):58-59,68.

[2]张勤芬.在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J].中学生英语,2021(6):5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