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地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作者: 曹烨
【摘要】文章以宜兴市太华小学“竹文化”校本课程为例,探讨地域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旨在为地域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校本课程;地域资源;教学实践;评价体系;竹文化
作者简介:曹烨(1993—),女,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域资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成为教师的重点研究对象。文章以宜兴市太华小学“竹文化”校本课程为例,探讨地域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一、相关研究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和意义
校本课程是指在教育部门的管理和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开发、组织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还是一种与国家课程标准相互补充的课程,旨在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校本课程的出现,有助于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权,打破教育的单一化、机械化、传统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1]。
(二)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首先,缺乏标准和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发的课程差异较大,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其次,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论支撑。在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部分校本课程质量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最后,存在师资力量和管理体制的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难以顺利地实施,这无疑影响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2]。
(三)地域资源开发在校本课程中的作用
地域资源是指一定地域内的资源,包括人文、自然、历史等方面,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托。地域资源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不仅在于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首先,地域资源能够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为课程提供更多元、更有趣的教学素材。例如,在宜兴市太华小学“竹文化”校本课程中,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竹林,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性,从而深入了解竹文化的内涵。其次,地域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而地域资源的应用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例如,在宜兴市太华小学“竹文化”校本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有关竹文化的知识,还能够通过竹编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最后,地域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通过了解和学习地域文化,学生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同时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例如,在宜兴市太华小学“竹文化”校本课程中,学生了解到竹文化在宜兴市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认识到保护竹林资源的重要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流程
(一)选题
校本课程的选题应基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特征等方面,反映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在选题过程中,学校需要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选题目录,并研究选题的目标和意义。
(二)设计和开发
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是根据选题目录,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实施的。课程设计和开发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此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等,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学实施和评价
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和评价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教学实施需要根据教案的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互动、体验、探究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学习,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是对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观察、作业、测试、问卷调查等。通过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发现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地域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一)地域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独特性:每个地域的资源都具有独特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历史,都有其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抓手。丰富性:地域资源的种类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比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进行教学;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地域内的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进行教学。教育性:地域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实践教育和体验式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知识。实用性:地域资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以用于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地域资源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语文学科:教师可以利用本地方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开展语文阅读、写作等活动。数学学科: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的地形地貌、地图等资源,开展数学的测量、统计等方面的教学。自然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动植物等资源,开展野外考察、科学实验等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社会科学: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历史文化讲解、地理区位研究等教学活动
教师将地域资源与学科相结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特色和文化。
四、地域资源开发的实践案例
(一)校本课程的选题思路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因盛产竹子而被誉为“竹乡”,有着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太华小学位于宜兴市区,学生大多数为当地的农民子弟。将竹文化纳入校本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竹文化包含很多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综合考虑,选择“竹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选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的。
(二)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选题
首先,确定课程主题。考虑到宜兴市竹资源丰富,竹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以“竹文化”作为校本课程主题。其次,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竹文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最后,确定课程内容。竹的种类、特点以及用途;宜兴竹编的历史、现状以及制作过程;竹韵诗词欣赏和竹文化艺术品鉴赏。
2.课程设计
首先,确定课程框架。将课程分为“竹的种类和用途”“宜兴竹编”“竹文化艺术品鉴赏”三个模块。其次,确定教学策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索竹文化。最后,设计教学活动。如竹编制作、竹文化知识问答、竹韵诗词欣赏、竹文化艺术品鉴赏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推动课程的实施。
3.教学实施
首先,制订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设计,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其次,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体验、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讨论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开展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考试、作品展示以及学生反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和学生的反馈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计,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听取学生的反馈以及日常交流等方式实现的。大多数教师表示,这种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意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竹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还了解了竹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了不同的竹产品制作过程,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家长的反馈
家长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家长也认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和效果分析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校本课程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效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实施校本课程后,学校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入手来分析,校本课程通常以本地文化和资源为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来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推进学校的品牌建设,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都有积极的影响。
(三)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地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和传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再次,由于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结语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需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慧.初探地域取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方法[J].美与时代(中),2019(6):114-115.
[2]杜磊娇.农村学校校本课程“整合实施”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