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路径分析
作者: 蒲晓霞【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很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出现在师生面前。思维导图是其中一种可视化教育辅助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展现了突出的优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从应用思维导图的角度出发,积极寻找高中英语教学新思路,探索高中英语教学新模式。借助思维导图丰富的色彩、图形等元素,教师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蒲晓霞(1976—),女,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自觉突破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使高中英语教学迸发出新的活力。思维导图可以让高中英语知识可视化,使学生阅读、写作、语法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清晰,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系统的结构框架,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重要技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整体分析、把握教学重点,将英语知识整合在一起,同时自觉学习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活动。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能帮助学习者记忆、学习知识,也能够辅助学习者思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可以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这三个维度分析。
(一)辅助教师教学
在过往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以文字形式呈现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解读文本。不可忽视的是,这样的英语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学生会感觉英语学习十分无趣,英语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教学问题。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教师能够有重点、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英语教学,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核心内容,同时教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有逻辑、有条理地实现教学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的全景图像,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1]。
此外,教师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反思,动态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总的来说,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科学、高效,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高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压力相对大。英语学科囊括了丰富的词汇、语法知识,学生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学习,如果仅仅通过死记硬背,学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新思路,有效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在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时,学生不仅能找到英语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还能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零散的知识内容会变得系统化、结构化,由此学生会逐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开阔、有序。
(三)促进师生互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至关重要,这两类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认识[2]。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路径
(一)巧用思维导图,打造阅读课堂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阅读材料的框架,进行深入的语篇分析,从而有效掌握文章各个段落的核心内容,了解文本的主旨。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教学思路,并梳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思维导图,完善教学方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教材UNIT 8“GREEN LIVING”的阅读文章“‘White Bikes’ on the Road”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打造阅读课堂。
首先,在课前导入阶段,笔者根据bike一词选取了主题词汇transport,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核心词汇进行头脑风暴,再用英语说一说自己接触过的交通方式。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说出bus、car、plane、boat、bicycle、taxi、jeep等词汇。可见,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
其次,笔者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中心词汇bike提出了开放性的英语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ike in our daily life? Is it convenient? Do you know the ‘City of Bicycles'?”。这些问题会驱动学生思考,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预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在脑海中初步构建思维导图。
接下来,笔者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环节,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梳理文本的基本内容,形成初步的感知。然后笔者提出以下问题:“Why Amsterdam is called ‘City of Bicycles'? Why didn't the first ‘white bikes' plan succeed? What effects do you think the‘white bikes’ have?”。在笔者提问后,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展开阅读,阅读的目的性会更强。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通过精读把握文本的重点、要点,获取关键信息,发现不同段落之间的联系,从整体的视角理解文本内容。这样由速读到精读的阅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信息获取能力[3]。
经过上述活动,学生会对语篇的结构和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解读。最后,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阅读时产生的想法,联系文章的关键词汇和细节,尝试完成思维导图。在布置任务后,学生普遍从reason、history、effect这三个语篇的关键词入手绘制思维导图,但不同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的细节存在较大差别。如有学生将history这一分支拓展,划分出birth of the “white bikes” 和return of the “white bikes”这两个二级分支,再划分出time、a group of cycling fans、change等三级分支。可见,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文章的关键词划分出二级、三级分支,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是学生独特见解和创新理念的外在体现,因此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笔者及时给予了学生夸奖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绘制思维导图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善用思维导图,打造读写结合课堂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将知识学习、文化内涵解读、语言技能发展、策略学习等融合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英语活动中,多维度、多层面地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
为了攻克英语写作教学这一难关,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以读促写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内容,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使学生的写作、输出更加顺利、有序。基于此,教师需要关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连接点,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合理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活动[4]。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教材UNIT 5的阅读文章“A Sea Story”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
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布局思考文本的逻辑,深入解读文本的主旨,并由此产生写作的思路和灵感。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如果你想和同伴一起去海边,你需要提前准备什么呢?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阅读期待,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头脑风暴,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帮助学生形成读者意识,在后续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够基于读者视角进行创作,学生的创作内容会因此更加新颖、有趣、真实。
此后,笔者带领学生阅读文章。首先,笔者让学生通过速读明确文本的主题、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其次,笔者引导学生梳理这篇文章的布局、结构。最后,笔者带领学生品读这篇阅读文章的语言风格,让学生聚焦文章的局部,讨论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为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文本主要内容、文章的布局方式以及文章的语言风格,笔者还出示了自己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章。
在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后,笔者布置了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运用。笔者布置的任务大致如下:“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夏令营活动,为了邀请更多学生参与夏令营活动,同学们可以根据夏令营活动的宣传手册,写一篇介绍文章。”经过前期的教学铺垫,学生对于撰写这类文章的重点和语言风格已经有所了解,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笔者还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写作的重点内容,分析怎样安排文章段落。在讨论之后,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活跃,于是笔者顺势鼓励学生自行绘制写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写作重点,构建写作框架。
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融合,构建了读写结合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活用思维导图,打造语法课堂
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落脚点,是让学生形成“用英语”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说英语、用英语[5]。语法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渠道,为帮助学生顺利地说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英语语法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要点,理解语法使用细则,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6]。为此,教师可以活用思维导图,打造生动、有趣的语法课堂。
定语从句在英语文章中十分常见,掌握定语从句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区别,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语法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法教学课堂上。在语法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和关系词,先行词一般包括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而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先行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常见的先行词有thing、people、time、place、reason类词,而常见的关系代词有who、whose、that、which等,常见的关系副词有where、when、why等。由此,学生便能逐渐形成清晰的定语从句知识体系。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教师应当认识到思维导图的教学辅助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打造深层次的阅读课堂、读写结合课堂、语法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发展,推动高中英语课程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陆荣.运用思维导图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廖秀慧.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3]何方平.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3.
[4]崔贝贝.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5]马武林,陈钰.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8(3):55-58.
[6]李军华.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7(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