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错题本的使用策略

作者: 石玉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错题本,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纠错、改错能力,使学生养成踏实、严谨的学习品质。采用学情调查法和实验教学研究法分析了使用数学错题本的意义,从分类整理错题、分析错题原因、精讲典型错题、组织错题本共享活动以及利用错题本开展复习活动五个方面论述使用小学数学错题本的策略,旨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用好错题本。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本;使用策略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教育游戏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CS[2020]GHB21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石玉军(1975—),男,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解放路小学。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仍有待提高,他们在解题时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使用错题本,辅助学生收集错题、反思错误原因,这有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因此,教师应当明晰使用小学数学错题本的意义,根据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深入开发错题资源,指导学生整理错题本,借助错题本开展典型错题精讲、错题共享、数学复习等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从错题中吸取经验,避免相同的解题错误反复出现。

一、小学数学错题本的使用意义

小学数学错题本,主要是指学生收集和整理自己做错的数学题目的本子。错题本具有差异化和知识点细分等优势,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查明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薄弱点,使学生在学习时少走弯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经过学情调查、理论研究和实践,笔者将小学数学错题本的使用意义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其基础知识积累或解题方法掌握方面存在纰漏,这些纰漏以错题的形式暴露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错题本最突出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解题思路、分析自己数学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得不扎实,从源头上帮助学生规避解题错误。

(二)培养学生的纠错和改错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错题本,对培养学生的纠错和改错能力也有很大好处。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记录错题时,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解题步骤,分析自己的错误节点和原因,明确自己是否在思考方法、计算、书写等方面出现错误。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订正错题,下次遇到同类题目时有意识地绕开错误节点。

(三)提高学生的整理、复习效率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但一些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只是将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或是出示大量习题让学生练习,这种复习模式缺乏针对性。而错题本的错题展示了学生的错误症结,带领学生使用错题本复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大有裨益。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错题本,认真回顾自己的解题步骤和订正过程,重点复习和错题对应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等,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数学复习目标。

二、使用小学数学错题本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分类整理错题,批注相关内容

在引导学生使用错题本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分类整理错题本的科学方法。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小学生会由于缺乏分类意识,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把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上,这样的错题本不仅看起来杂乱无章,也不利于学生后期的检索和查阅。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先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错题,确保学生掌握有效整理错题的方法,为学生之后有效使用数学错题本奠定基础[1]。具体来说,分类整理的方法包括按照学习单元分类、按照错题类型分类等,指导学生分类整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错题旁批注题目涉及的概念、公式等。当然,为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分类整理方法,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使用分类整理。

例如,在“四则运算”一节的教学中,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时,有两道题出错较多,笔者顺势提醒学生将这两道题记下来。学生出错较多的一道题为500÷25×4=_______,一些学生在计算这道题时,错误解为500÷25×4=500÷100=5;另一道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为34-16+14_______,一些学生错误解为34-16+14=34-30=4。笔者在指导学生整理错题时,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认为这两道题属于哪类题目呢?”学生回答:“计算题。”接下来笔者与学生一同解题,将正确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到黑板上,并对学生说:“请大家自行对照自己的解题过程,计算错误的同学可以在誊抄错题后,在错题旁写上本节的标题‘四则运算’。”学生誊抄完毕后,笔者提问:“有没有解题错误的同学愿意说说自己犯错时的思路呢?”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我看到这两道题目时,就想到使用乘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解题,于是将第一道题中的25×4凑成100,第二道题中的16+14凑成30,因为觉得这样计算更简便。”笔者继续提问:“大家认为乘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在这两道题中适用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作答:“不适用,因为这两道题属于乘除混合和加减混合运算,不具备简便运算的条件,套用运算定律会改变运算顺序,我们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随后,笔者鼓励计算错误的学生在错题本上标注“概念理解不清”“不适用运算定律”。

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会逐渐掌握根据学习单元分类整理错题的方法,并养成批注的习惯,这对于学生后续有效利用数学错题本有很大作用。

(二)引导学生详细记录易错点,分析错误原因

要有效应用错题本,学生不能只是简单地誊抄错题,还要在誊抄时对错题进行梳理、反思,查明和记录错误原因,加深对题目易错点的认知[2]。因此,在指导学生使用数学错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明确自己是否在解题思维、解题方法、基础知识积累、计算等方面出现错误,并据此对错题进行订正。由此,学生会逐渐形成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和解题能力也会相应提升,错题本的作用会更好地发挥出来[3]。

例如,在“百分数(一)”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一道判断题:3/100吨是否为3%吨?然后笔者留出一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再让判断这句话对和错的学生分别举手。统计后,笔者发现有过半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是对的,说明学生对百分数的定义的理解仍存在偏差。笔者随即提醒学生在错题本上记下题目,同时提问:“同学们,百分数的定义是什么呢?”有学生回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笔者继续问:“那么百分数能否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能,百分数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笔者引导道:“那么,大家现在认为这道判断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大家之前犯错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后,有学生举手回答:“我最开始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只注意了数字,没有注意到3/100后有计量单位吨,表示的是具体数量,而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数量。我觉得我犯错的原因是对百分数的定义理解不扎实、没有认真审题。”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把归纳的错题原因“定义理解不扎实”“没有认真审题”记在错题本上,同时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人们使用百分数的例子。在交流中,学生举例:“我看到广告中说某种病的治愈率达到80%,也看到过商品促销后的销量是原来的110%。”笔者鼓励学生把这些例子也记录在错题旁边,从而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三)精讲典型数学错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逐一精讲学生的错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指导学生使用错题本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筛选出学生错误率最高、具有典型性的错题进行精讲,采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学生既能学会解题方法,又有机会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修正自己做错的其他同类型题目[4]。

例如,在“四则运算”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经常混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笔者汇总学生做错的题目后,筛选出一道典型错题(24×2+24÷2=__________),将其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并提问:“同学们,这道题中共有几种运算?有括号吗?”学生观察后回答:“有乘法、加法、除法运算,没有括号。”笔者追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加法、除法运算,我们该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呢?”学生:“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笔者再提问:“是否有同学愿意分享此前做错这道题的原因呢?”有学生回答:“当时我只想着从左到右计算了。”接下来,笔者将原题修改为24×(2+24) ÷2=________,并提问:“同学们,现在这道题有了括号,计算顺序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学生讨论后回答:“面对现在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进行乘法、除法运算。”听了学生的回答,笔者建议学生将修改后的题目记在原题目旁边,然后写出修改后题目的运算过程。就这样,教师通过精讲学生的典型错题,让学生一步步自主订正错题,对四则运算的知识更加熟悉。

(四)组织错题本分享活动,引领学生相互借鉴

在指导学生使用错题本时,教师也可以组织错题本共享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交流错题,讨论彼此做错题目的原因和订正的方法,从他人的错题中吸取经验、得到启发,从而有效避免出错[5]。

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节的教学结束后,笔者把学生分成5人小组,组织共享错题本活动。有学生分享了自己做错的一道填空题:240×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该生填写的答案是2,正确答案为3。在小组内,该生分享了自己做题时的错误思路:“我看到240和50末尾分别有1个0,就草率写下2这个答案。”其他学生则分享了自己回答正确的经验:“我先计算出240×50=12000,数出末尾有3个0,然后写下答案。”笔者及时补充道:“这种解题思路和顺序是规范的,想要知道两个数乘积末尾0的个数,必须先求积,再判断,大家再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切莫马虎对待。”就这样,通过错题本共享,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步骤,实现了经验和思路的积累。

(五)利用错题本组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复习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复习的量和压力较大,却未必足够有效。错题本包含学生做过的错题,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带领学生在复习阶段应用错题本,能使学生的复习更具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错题本组织复习活动,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在解题时犯错的原因,再带领学生着重复习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的数学复习提质增效[6]。

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节的复习阶段,笔者把本节的重要知识点整理成课件展示出来,包括四舍五入调商方法、商不变的规律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然后,笔者展示了学生错题本中的一道错题:一个数除以38有余数,则余数最大是( )。展示题目后,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道题和课件中的哪个知识点有关呢?”有学生举手回答:“与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关,余数要比除数小。”笔者追问:“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学生:“这道题的除数是38,小于38的最大整数是37,所以正解是37。”接下来,笔者带领做错题目的学生重点复习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把原题目中的38替换成46、55、58等数字,鼓励学生再次解题。就这样,学生逐渐掌握了该类题目,深入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复习效果较好。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错题本,不仅能让学生查缺补漏,还能培养学生的纠错和改错能力,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分类整理错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原因、详细记录易错点,并通过精讲典型数学错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错题本共享活动以及利用错题本组织复习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解题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小燕.浅谈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妙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60-163.

[2]史迎清.变废为宝演绎精彩:小学数学错题本的使用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6):96-97.

[3]石怀乾.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建立方法与使用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48.

[4]赵文婷.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本的建立与有效利用分析[J].新课程,2020(34):134.

[5]张连华.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建立方法与使用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0):49-50.

[6]冯雷.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建立方法与使用策略[J].教育观察,2018,7(24):125-12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