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互动下的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林洁

【摘要】亲自然课程是指教师引导幼儿有计划地走进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由此产生与大自然亲近的情感,激发幼儿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师在实施亲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协同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带领幼儿更好地融入自然,与自然建立起情感连接,达成预期的教育目的。文章对家园互动下的幼儿亲自然课程开展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家园互动;亲自然;课程;探索;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家园互动实施亲自然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Q21-05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洁(1970—),女,福建省泉州市直机关金山幼儿园。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亲自然课程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是很大的,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亲自然教育课程。我园以家园互动的方式,探索以“生命成长”“节日文化”“遵循天性”为主题的亲自然课程,设计“园本式”“家园式”“延展式”等一系列亲自然课程的开展方式,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亲自然活动教育机制,旨在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一、基于家园互动下的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类型探索

教师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探索亲自然课程的类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凝聚家长的力量,实现家园共育,充分发挥亲自然课程的教育作用,实现对幼儿的有效引导。

(一)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季节类课程

教师根据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来设计一系列亲自然课程是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的[1]。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生长过程,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搜集相关材料用作美工活动、绘画活动等幼儿园活动的道具。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大自然的动物,如蚯蚓、蜗牛、蚂蚁等,然后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具体来说,在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春游”“摘草莓”“种玉米”“插秧”等一系列亲自然课程。在夏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好吃的西瓜”“夏天的树”“我的影子”“美丽的荷花”等一系列亲自然课程。在秋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找秋天”“秋天的色彩”“秋天的约会”“秋实”等一系列亲自然课程。在冬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冬天不怕冷”“淘气的白烟”“动物的冬天”“植物的冬天”等一系列亲自然课程,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课程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形成自己的感受。

(二)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节日类课程

在实施亲自然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培育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教师可以借助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和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展一系列亲自然主题课程。

例如,在清明节,教师可以设计以“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为主题的亲自然课程,带领幼儿开展扫墓、踏青、植树等亲自然活动,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实践中缅怀先烈,认识现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又如,在谷雨这一节气来临之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乡村开展研学实践,向农民学习浇种秧苗,感受农耕文化,播种丰收的希望。在立秋这一节气来临之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乡村,感受“立秋十天遍地黄”的秋收景象。教师借助不同节气,带领幼儿感知自然,能够让幼儿认识我国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体会劳动的重要价值,培育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

(三)以“遵循天性”为主题的趣味类课程

教师在实施亲自然课程的时候,要遵循幼儿的天性组织开展一系列趣味性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在大自然中释放天性,孕育灵性,体验快乐,让幼儿充分感受融入大自然的乐趣。

例如,幼儿对大自然中的植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爱观察的天性,设计“探索大自然中的植物”这一主题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带领幼儿走进本地的公园,让幼儿探索各种植物。其次,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用拍摄照片、描绘植物、采摘植物标本等方式来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植物。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带到教室,小组间进行交流互动,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叶子、花朵、果实等。

遵循幼儿天性的趣味类亲自然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并且能够延伸幼儿园的科学、美术以及语言表达课程,助力幼儿园的课程建设。

二、基于家园互动下的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园本式”亲自然课程

1.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中,教师通过一系列课程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教育[3]。教师应该借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加深幼儿对自然事物的了解。对此,教师可以分析各个活动的特点,充分挖掘活动的基本内涵和要素,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各个活动中有效渗透亲自然课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亲自然的意识和理念,帮助幼儿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各种各样有关“说”的活动渗透亲自然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绘本教育活动,引入《你好!大自然》等绘本渗透亲自然课程,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搭建起幼儿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在幼儿心里播下绿色的种子,让幼儿的心灵受到自然的滋养。在引导幼儿看完这本绘本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在家中向家长讲述故事。幼儿可以讲解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如大自然里的穿山甲、鳄鱼、白鹭等动物在森林、河流、草原里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但是它们的生活却受到了气候变暖、湿地缩减、草原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威胁。在幼儿向家长讲述故事的同时,家长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幼儿进行互动,进一步为幼儿科普什么叫气候变暖、湿地缩减以及草原荒漠化等,借此实施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各种各样有关“看”的活动渗透亲自然课程,帮助幼儿形成具体形象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幼儿播放关于大自然的纪录片,如《微观小世界》《自然》《蓝蜜蜂》等。幼儿观看这些丰富多彩的纪录片,能够丰富对大自然的认知。关于大自然的纪录片不可能都在幼儿园看完,教师可以在家校平台上向家长推荐这些纪录片,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利用饭后时间陪伴幼儿观看。如此,既能够增加家庭亲子互动的机会,也能够实现家长对幼儿的亲自然教育,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2.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实施亲自然课程。游戏是幼儿十分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为幼儿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能够寓教于乐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4]。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我是农场主”“我是水果种植家”等情景游戏,投放小铁锹、簸箕等各种各样的种植工具,让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在组织开展种植游戏活动的时候,可以联合家长,邀请家长入园陪伴幼儿一起游戏,从而加深幼儿对自然的认知,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体验。

又如,教师可以借助“登山冠军”等体育游戏活动,为幼儿设计各种游戏关卡,每一个关卡对应不同的自然场景,如山坡、山洞等,从而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的兴趣,丰富幼儿对自然的认知。

(二)“家园式”亲自然课程

教师应该整合家长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家园式”亲自然课程。对此,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家园交流渠道,如家长会、家长沙龙、幼儿园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给家长分享相关的亲自然课程内容。家长应该树立亲自然教育的思想理念,积极配合幼儿园的亲自然教育,使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更加丰富、有效。

首先,教师在实施“家园式”亲自然课程之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好家长方面的工作。如,教师和家长一起,确定亲自然课程的主题,明确课程目标,做好人员分工,让家长能够明确课程的流程,保证课程更为顺利地实施。

其次,教师应该为“家园式”亲自然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如,教师可以与幼儿园周边的农场、种植园合作,开辟一片亲子教育实践基地,方便家长和幼儿更加自由、深入地探索大自然。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园周边的草莓种植基地合作,在春夏之际,组织家长带领幼儿去观察草莓、采摘草莓,让幼儿体验收获的快乐。

再次,教师应该鼓励家长挖掘各类资源,实现“家园式”亲自然课程的多样化。如有的家长可以提供林地、果园、鱼塘、农田等资源,那么,教师就可以联合家长从欣赏、种植、采摘、饲养等多个方面着手,设计开发如种菜、挖红薯、拔萝卜、摘橘子、捉鱼、喂养动物等亲自然实践,推动亲自然课程的常态化及生活化发展。

最后,教师应该邀请一些从事相关行业的家长进入幼儿园开展以“保护草地”“保护动物”“食物保质期”“好吃的蔬菜”为主题的小讲座,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发挥亲自然课程的教育价值。

(三)“延展式”亲自然课程

大自然是最直观、最生动的课堂,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采集等实践观察和感知生物的多样性,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大自然的变化规律[5]。教师应该根据自然的变化规律,设计“延展式”亲自然课程。

例如,教师可以开辟种植区激发幼儿对植物的观察及探索兴趣。首先,在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亲子种植活动,让家长带领幼儿种下自己想要观察的植物。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科学地为植物浇水、施肥、除草。再次,家长可以定期入园和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和幼儿一起以绘画或者拍照的方式记录。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延伸观察的内容,如观察植物旁边的昆虫、土壤等事物。如此,幼儿能够直观地探索植物生长的过程,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又如,教师可以设置饲养区,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热爱。家长可以陪伴幼儿挑选喜欢的小动物,如小兔子、小鸡、小鸭、小鸽子、小乌龟等,然后将这些小动物带到饲养区。教师每天带领幼儿从种植区采摘青菜、萝卜等植物去喂小动物,引导幼儿处理小动物的粪便,再用这些粪便给植物施肥。如此,幼儿能够学习生物链的有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协同家长,向幼儿渗透生命教育。幼儿看到小动物失去生命时,难免会感到难过,此时,教师就可以协同家长为幼儿渗透生命教育,让幼儿了解生命,培养幼儿尊重、热爱、珍惜生命的态度,将亲自然课程推向更高的层次。

结语

综上所述,亲自然课程是学前阶段必不可少的课程,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实施亲自然课程,让幼儿与大自然对话,体验生活,感悟生命,对大自然形成有效的认知,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望萍,杨晓.让幼儿在自然中自由呼吸:幼儿及家长对自然教育需求的调研分析[J].幼儿100(教师版),2022(1/2):101-103.

[2]章梦珍.南京市3-6岁幼儿家庭亲自然教育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3]王莉,陈知君.第15讲 亲自然活动中家长的认同与参与[J].儿童与健康,2021(4):54-55.

[4]顾淑芳.“亲自然”活动三步曲:幼儿园家庭式种植活动的实践[J].好家长,2020(76):9-10.

[5]张云亮.理解、顺应、统一:回归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实践的本质[J].福建教育,2017(25):11-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