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

作者: 马继先

【摘要】为了达成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需要积极践行“双减”政策,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师生共同阅读、创设阅读情境、增加阅读资源、布置阅读任务等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切实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在书海中拓眼界、长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阅读教学;提质增效

作者简介:马继先(1971—),男,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神峪学区陈家嘴小学。

阅读使人睿智,阅读使人豁达[1]。为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以“双减”政策为基础,注重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为了实现提质增效,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方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领学生感受文学阅读的魅力和趣味。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兴趣选取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师生共读,让学生抒发阅读心得;创设阅读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加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布置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将在阅读体验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意义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意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有可能在不当阅读中失去阅读兴趣,不愿意主动阅读。实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学生将感受到参与阅读活动的乐趣,主动投入阅读活动中,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第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阅读课文、讲解重点、梳理问题、凝练思想等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引导。这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是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结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自主阅读机会,鼓励学生积极结合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第三,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意味着教师需要在考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因此能够在发挥阅读教学价值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高效阅读、认真参与中领略不同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对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观察,笔者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尚未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小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没有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样提质增效的手段能够让学生获得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养成坚持阅读、主动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接下来,笔者将对“双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切实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带领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一)依照学生兴趣,选取教学形式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需要详细分析和探索学生的兴趣点,并依照学生的兴趣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组织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资源引入阅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2]。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文学作品,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高效参与阅读活动,掌握阅读知识。

例如,在教学《白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纪录片《动物世界》,邀请学生欣赏白鹭这种极为珍贵的鸟类。在纪录片中,学生看到成群的白鹭,它们浑身雪白,喜欢在稻田、河岸边休息,在天空飞行时会排成V字形……视频将课文中的描写变得直观、可视。视频欣赏完毕后,教师询问学生:“白鹭是什么样的?你了解了哪些与其有关的知识?”结合视频内容,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表示白鹭是一种珍稀动物,它的身体是白色的,腿是黑色的;有的学生表示白鹭受惊时会发出“呱呱”的叫声;还有的学生表示厦门是白鹭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区……学生分享了自己从视频中获得的与白鹭相关的信息,共同营造了积极的阅读氛围。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课文,看看能够从课文中了解哪些与白鹭有关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和感兴趣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对课文描写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主动投入课文阅读中,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师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心得

一些小学生不喜欢阅读,主要是由于他们在阅读完成后缺少知识外化的过程,没有人与之分享阅读收获和启迪。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阅读,努力实现阅读步调一致。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阅读同一部文学作品,然后结合阅读收获进行讨论,借此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使学生充分体会阅读带来的成就感。教师组织师生共读活动,能够让学生主动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交流阅读心得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升凝练阅读心得和感受的能力,从而提升阅读能力[3]。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之前,教师表示要和学生一起阅读,并约定在阅读完文章之后说一说自己有什么阅读心得。在阅读完后,教师邀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阅读心得。有的学生认为廉颇很值得敬佩,因为他知错能改;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更欣赏蔺相如,因为他能屈能伸,是一个真英雄;有的学生表示自己不明白秦王为什么要为难别人;还有的学生表示自己也要成为像蔺相如一样的人,充满智慧,豁达大度。接着,教师也阐述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不论是廉颇还是蔺相如,都是值得人敬佩的,因为他们爱国,用知识和力量保卫祖国,同时这两人品质高尚……”交流完阅读心得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整个语文课堂变得十分热闹,学生掌握了“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细读,探究阅读问题;精读,解决难点问题”等阅读方法。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阅读,阐述阅读心得,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三)创设阅读情境,深化阅读体验

阻碍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中情境的认知和理解。基于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情境来进行引导,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实践中,教师要分析阅读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情境的积极体验能够引发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情节的共鸣,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小乡村,还有一座桥。教师围绕图片创设情境:“大家生活在一个小乡村中,在村长的领导下,大家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直到有一天,乡村发生了水灾。在洪水来临之际,大家需要通过桥,跑向高地,躲避洪水……眼看着洪水来临,后面还有很多老人、小孩没有过桥,大家会怎么做?”在情境中,学生一个个变得面色凝重,每一个人都在安静思考。在陆续有学生举手想要说出自己的选择时,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中的主人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在教师和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投入课文阅读中,代入个人情感,感受老支书与自己选择的异同,体会老支书身上的可贵品质。在情境中,学生与村民感同身受,深深体会到老支书身上无私、果决等可贵的品质,顺利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

(四)增加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眼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学生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4]。很多小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习作练习中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其主要原因是阅读量较少。随着小学生的成长,课本上的阅读资源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所需。因此,教师需要以课本资源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效果。随着阅读资源的丰富,学生将接触到以往不曾接触的阅读内容,在充分领略文学作品魅力的同时,拓宽眼界,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借助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来提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依次展示《济南的冬天》《过年》两篇文章,让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逐一阅读这两篇文章。在学生完成三篇文章的阅读后,教师借助“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篇文章的异同点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篇?请说说原因”等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收获。学生结合不同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顺利在有限的课堂阅读时间内完成了群文阅读和欣赏。在后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经常开展群文阅读,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在完成课文阅读的同时实现眼界的拓宽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五)布置阅读任务,养成良好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达到“双减”政策对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记阅读笔记的学习任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除了需要遵循基本写作原则记阅读笔记,学生可以自主把控字数。一开始,学生往往仅用一两句话就完成了阅读笔记的记录,但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积极性的提高,其阅读笔记愈发丰富。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阅读记录,抒发个人情感,借助阅读笔记详细记录自己的阅读收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教学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在课后阅读该书其他章节,并鼓励学生结合教师制作的阅读笔记进行每日记录。阅读笔记是教师制作的电子版文件,每一页都包含“书名”“页码”“主要内容”“阅读感悟”等板块,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所得细心填写。一开始,教师需要每天布置这项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后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成后填写阅读笔记。后来,在每个月的阅读笔记分享交流会上,教师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完成阅读笔记,还能够在笔记中抒发个人阅读感受。布置阅读笔记任务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对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丰富的阅读资源、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提升阅读能力。因此,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产生阅读兴趣,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琳.新时代背景下提质增效方法探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2(18):34-35.

[2]旦知草.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教学的组织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3):136-138.

[3]储晓霞.“双减”政策下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2):98-100.

[4]王玉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2020(29):1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