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
作者: 王恩超【摘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合理运用问题式教学,能助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文章阐述了问题式教学的特点以及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原则,并提出了搭建学习平台、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
作者简介:王恩超(1982—),男,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中学。
深度学习是基于深度理解的学习,在进行深度学习时,学习者需要以发展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而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学科思维展开探究,从而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学科有着知识繁杂、图表较多等特点,教师可以基于深度学习这一教学目标合理运用问题式教学,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式教学的特点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实情开展问题式教学,并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课堂具有以下三方面鲜明的特点。
首先,在基于深度学习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一般来说,浅层学习包括识记和理解,深度学习则包括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换言之,在进行浅层学习时,学生可能只能简单地记住知识内容,无法构建相对科学、完善的知识框架,高阶思维也难以得到发展。而进行深层学习时,学生不仅会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高阶思维会得到锻炼与发展。
其次,在基于深度学习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教师会占据主导权,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问题为引导,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深度学习地理知识。
最后,在基于深度学习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教师可以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质量。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时,可以将问题作为知识的载体,并以设计合适的问题为切入点优化和完善教学设计。一节优秀的地理课堂应当主题明确、主次分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核心问题明确地理课堂的主题,突出教学重点,这对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也十分有益。
二、基于深度学习设计问题式教学方案的原则
(一)互动性
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这也决定了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为此,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方案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问题形式、问题内容等方面入手,优化提问环节,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引领学生在质疑、探究和回答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问题充分发挥作用。
(二)递进性
为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认知能力,由浅到深掌握相关知识,在将深度学习与问题式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遵循递进性原则,将问题阶梯化、层次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简单问题、核心问题和衍生问题等多类问题,并在课堂上先提出简单问题,帮助全体学生初步理解相关知识;再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最后提出衍生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的地理课堂更有层次感,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
在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教师需要设计精准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高中地理知识,这样的高中地理课堂会更有活力。为顺利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有效开展问题式教学。
(一)有效利用教学软件,深度探究问题
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利用教学软件,那么高中地理教师便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让学生展开立体化的探究,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先将抽象性较强的知识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再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材的“常见天气系统”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锋面的特点,教师可以搭建交互平台,与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互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软件显示呼伦贝尔的天气情况,然后提问:“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呼伦贝尔的天气情况,老师想问,大家知道天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该问题难度较大,涉及锋面性质及锋面过境前后天气的变化,学生可能无法顺利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顺势讲解理论知识,并将问题拆分为多个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这样提示:“软件显示呼伦贝尔大前天是晴天,前天是雨雪天,在这一过程中,天气是如何变化的呢”“软件显示呼伦贝尔昨天是雨雪天,今天是晴天,在这一过程中,天气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了解相关知识后,学生会很快明白,从大前天到前天呼伦贝尔应该是冷锋过境,所以是降水天气,气压也在不断降低;从昨天到今天,呼伦贝尔应该是由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开始变晴朗,气温逐渐回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高阶思维
部分教师将问题式教学简单定义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这样的定义忽视了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当明白,情境是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在问题情境中,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会更高[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也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材的“海—气相互作用”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展示电影《后天》的片段,并创设问题情境:“全球气候变暖了,为什么地球还是可能进入冰河时代呢?这是否自相矛盾?”由于学生尚未学习海气相互作用的知识,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一面简单讲解教材内容,一面展示“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让学生先理解海气之间水分交换和平衡的特点。随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能否根据图片分析海洋与大气水分交换的方式及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呢?”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会认识到,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则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所以海洋是大气中的水汽最主要的来源。在学生基本了解这方面内容后,教师可再展示“海洋与大气间水分和热量交换示意图”,继续带领学生探究海洋如何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三)设置核心问题,引导深度分析
问题是问题式教学的中心,也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在以往,一些教师设计问题时没有把握好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导致问题式教学无法切实发挥作用。为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核心问题,并围绕重难点内容设计问题链,保证问题数量、问题内容和提问时间恰到好处,使高中地理课堂更有层次。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教材“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区域要素”设计核心问题和问题链,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导入新课:“近年来,某区域的务农人员锐减,稻田共生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请问,大家是否知道稻鱼共生系统的各要素有怎样的关联?我们要如何维持稻鱼共生系统?”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区域要素”“区域要素分为哪两类”“区域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相互制约”,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问题。由此,学生可以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从问题链出发展开深度探究,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显著提升。
(四)组织合作探究,深度解决问题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高效的课堂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内容抛出问题,再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得出答案。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材“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分组,然后提出学生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DDT农药曾在20世纪初被广泛使用,但从70年代开始逐渐被各国明令禁止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随后,学生需要结合问题进行分工,搜集相关资料,再集中讨论DDT农药的功能、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危害,并将合作学习成果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会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会意识到教师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自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集百家之长解决问题。
(五)鼓励主动提问,引导批判质疑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教师也应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主动提问,再尝试结合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教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及成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提问。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1975年深圳的照片和现今深圳的照片。学生会发现,1975年时,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房屋低矮,道路崎岖,而如今的深圳高楼林立,车流不息。部分学生会由此产生疑问—是什么让深圳发展为国际大都市?在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改革开放后深圳在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深圳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化而迅速发展的。随后,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疑问—为什么其他城市不向深圳学习,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和贸易提高经济水平?此时,教师可以当地的产业结构为例,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当地产业结构与深圳产业结构的差异,让学生切实掌握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因素,解开困惑。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问题式教学,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合理利用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合作探究等途径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构建开放、有层次的高中地理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会逐渐适应问题式教学,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解答中获得更多教学经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连锦芳.基于智慧教室的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6):129-131.
[2]刘彩霞.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J].学园,2021,14(3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