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路径分析

作者: 应蕾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双减”政策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发展情况,教师要基于此设计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兼顾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进行分层十分有必要。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特点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对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作者简介:应蕾(1989—),女,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时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作业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人数多,个体之间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如果教师以统一的标准设计作业,就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从而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怎样才能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呢?显然,分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部分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比较模糊、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不够清晰。

一、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新课改的深化,教师要主动地转变教育思想,并且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或者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于作业设计的问题。作业是多元的、综合的、发展的,教师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作业系统[2]。分层作业的本质是让教师由原来的只注重知识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即由知识本位转变为学生发展本位。因此,教师研究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作业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课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语文知

识[3]。其次,教师可以在分层作业中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动态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进度。最后,教师布置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分层作业,有利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相辅相成,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是学生能否获得有意义的发展。传统的语文作业没有关注到所有学生,这导致后进生难以消化知识和学优生“吃不饱”知识的情况同时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分层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后进生分步吸收知识,让学优生“吃饱”知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

发展。

二、分层作业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大部分的学生只要条件适当,就可以掌握学习内容;如果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他们各自需要的学习时间,那么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掌握学习理论可以让教育向更全面、更公平的方向发展。教师既要关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要推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发展。基于掌握学习理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差异心理学理论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和差异心理学异曲同工。差异心理学揭示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差异,用差异心理学指导作业设计,将学生的差异变为教学资源,给每个学生适当的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做好学生分层

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教师设计分层作业的重要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情不仅发挥着确保分层作业科学性的作用,还发挥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做好学生的分层,从而奠定分层作业设计的基础。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进行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包括识字量、词汇量、语法基础等方面。教师通过识字量和词汇量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语法基础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教师通过听力和口语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读写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比较强,教师则需要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强,教师则需要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以上分析,教师能够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思维等学情,将学生分为基础、巩固和优秀三个层次。其中,基础生主要是指语文基础薄弱、听说读写能力不足和思维发展不足的学生;巩固生主要是指语文基础较好、听说读写能力较强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优秀生是指语文基础扎实、听说读写能力较强和思维缜密的学生。

(二)分层设计难度

1.针对基础生的作业难度设计

基础生语文基础薄弱、听说读写能力不足且思维能力不足。首先,基础生的识字量、词汇和常识等语文基础不足;其次,基础生的朗读、默读、诵读、阅读理解以及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不足;最后,基础生的思维发展不充分。结合以上分析,教师应该为基础生设计难度较低的作业,这些作业主要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为例,教师可以为基础生设计以下难度较低的作业。

(1)正确读准字音“少”。

(2)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dì) 古语曰(yuē) 返(fǎn)回

(3)区分“曰”和“日”,知道“曰”是“说”的意思。

(4)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5)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A.精卫是谁?

B.精卫为什么填海?

C.精卫是如何填海的?

D.阅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这样难度较低的作业,基础生既能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够锻炼语文思维。

2.针对巩固生的作业难度设计

教师为巩固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应该帮助其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第二,应该帮助其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第三,应该为其提供难度较高且能促进其思维发展的问题。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巩固型的作业内容。

(1)结合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老师(fēn fù)我们在学校(liáng tíng)旁边的半(mǔ)地上种下了许多玫瑰花。

(2)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A.母亲对我说:“是的,这是我和你父亲对你的期望。”(改为转述句)

B.运用“开辟”造句。

(3)自主回顾课文,完成思维导图。

(4)模仿文中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某个人物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5)结合文章内容,绘制与作品相关的画作。

以上作业的内容比基础型作业更加深入,能够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学生在完成以上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够锻炼综合能力,又能够发展语文学习思维。

3.针对优秀生的作业难度设计

优秀生的语文基础牢固,需要难度较高和更加具有综合性的作业内容。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选择难度较高的阅读和写作型作业帮助优秀生锻炼语文学习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为例,教师可以为优秀生设计以下难度较高的作业。

(1)尼尔斯后悔骑鹅飞到天上,因此,他把心里话写到了一个漂流瓶里。你认为尼尔斯会写什么话?

(2)结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目录,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内容,写出自己的观后感。

以上作业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又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优化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效率,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会影响“双减”政策减负增效效果的落实,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优化作业形式。教师可以从基础生、巩固生和优秀生三个层次设计合适的作业形式。

1.针对基础生的作业形式设计

由于对大部分基础生来说,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比较枯燥和单一,因此,教师在为此部分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芦花鞋》为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形式。

教师可以结合“低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书面作业。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观看微课短视频的作业。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就能够基本掌握葵花、祈求、遗憾等字词。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游戏形式的作业。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演绎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针对巩固生的作业形式设计

新时代的语文教学除了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巩固生的语文基础较好,但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不充分。教师在为此部分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书面和非书面作业相结合的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仍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芦花鞋》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书面形式的作业:结合此文内容,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非书面作业:阅读《芦花鞋》《冰项链》等小说,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以上书面与非书面形式相结合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

3.针对优秀生的作业形式设计

优秀生的语文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教师在为此部分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从拓宽学生视野的角度出发。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为例,结合优秀生的学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与《七律·长征》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此外,教师可以为优秀生设计群文阅读作业,引导其阅读《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等作品。这些开放性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伟人的风采和情怀。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正确认识作业分层的意义,创新作业的设计思路,有利于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闫耀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26-28.

[2]刘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实施方法与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4):54-55.

[3]吕洪.“双减”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优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智力,2022(12):85-8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