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
作者: 唐素娟【摘要】主题语境是基于英语特点所出现的概念,其目标是实现相关知识的整体教学,从而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中阶段的教学较为重要,并且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主题语境开展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文章从重要性、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
【关键词】主题语境;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
作者简介:唐素娟(1987—),女,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主题语境的创设可以为整体语法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所以教师要重视主题语境的创设,有效开展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
一、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最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目前,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如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如此才能让学生将日常生活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产生共情,提高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能力[1]。而主题语境的创设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从而推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因为主题语境的听说读写活动具有统一性以及整合性,所以教师可将教学内容渗透于主题语境的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整合每个单元零散的知识点,形成较为统一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以及实用性,能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促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此外,单元整体语法教学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及整体性,它有助于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为例,第一单元所教授的语法是句子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表语以及定语。学生了解了这些成分就能掌握句子的结构,也就是五大句型。当学生掌握了常见的五种句子结构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开展第二单元复合句的教学。而第三单元定语从句的学习也需要在第二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见,单元教学法具有层层递
进的特点。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就能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的原则
(一)主题性原则
主题语境的重点在于主题,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主题性原则作为根本原则。就目前情况而言,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可以简单分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比如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共计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Back to school”,第二单元的主题是“Let’s talk teens”,第三单元的主题是“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第四单元的主题是“Looking good,feeling good”,这四个单元主题均涉及了人与自我的思想,而且每个主题之下又分为若干个子主题,为的是让学生形成整体的学习意识及观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最终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整体性原则
受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无法做到知识的有机整合。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组织的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2]。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语法教学时,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或拓展延伸,并且充分考虑前后环节之间的过渡,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提供保障。如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的语法内容是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第三单元的语法内容是过去将来时。可以看出,这两个单元的语法都是与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放在一起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在课堂中慢慢渗透相关的
知识。
(三)延伸性原则
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科素养。教师需要提前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增加一些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比如,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选修一第一单元的主题关于电影制作,其中涉及了一种名为CGI的电影制作方法,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短片,让学生了解这种的电影制作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做到相关知识及话题的迁移运用,促使学生进行有深度和有个性的语言输出。
三、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方法
(一)创设语法情境
情境创设法是指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出符合教学主题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应找准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促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为语法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3]。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选修三第二单元的主题为“人类在太空探索中做出的努力及获得的成就”。在教学Grammar and usage板块时,教师可以根据主语从句的特点进行情境创设,缩短学生与抽象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且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问:“Human being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mysterious univers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spacecraft, how did we explore it?”。由于学生知识面不同以及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学生之间会产生思维的碰撞,表达不同的意见。在问题的调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普通望远镜与哈勃望远镜,提问:“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elescopes? Who can try to describe it?”。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太空望远镜产生极大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并呈现相应材料,让学生在材料中填写关键词。在学生填写完关键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材料中涉及的四种主语从句的句型规律进行探究,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关习题,让学生加以练习。
这样的教学活动做到了材料与语法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新的语言交流素材及机会。此外,教师在将主题语境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语法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对语法规律进行探究,如此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法思维并基于此进行语法训练、输出,这样的教学会事半功倍。
(二)整合单元内容
高中单元语法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原本零散的语法知识以完整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为学生快速理解及掌握知识提供保障,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
在进行语法知识的教授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课时递进性、语篇整体性、语言逻辑性,然后采用科学可行的手段引导学生,使学生做到对相关知识的有效梳理和概括。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呈现相关知识,也可以间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学习名词性从句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名词性从句的结构特点以及引导词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呈现例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如:(1) What made her happy was that she won the game in such an important match. (2) The Pueblo Indians figured out exactly how thick the adobe walls needed to be to make the cycle work on most days. (3) The reason why he missed classes was that he was ill in hospital. (4) Then the man explained that the child heard nothing strange, and that the shell caught a range of sounds too faint for human ears. What amazed the child was not a new world, but the unnoticed music of the old.。最后,教师可以加以总结:“Remember to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not down at your feet.”,并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的方式对名词性从句的知识点加以练习和巩固。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名词性从句翻译短文:你无法想象收到你的来信我有多高兴。知道你要去中国朋友家做客后,我想告诉你一些中国有关拜访的习俗。首先,迟到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尽可能地守时准时是尊重的表现。所以不可否认的是,你应该提前到达。此外,为主人准备一份合适的礼物是很重要的。这表示你很感激他的邀请。至于餐桌礼仪,我认为吃饭的时候应该保持安静。认真考虑我的建议我会感激不尽,祝愉快。对此,学生可以这样翻译:You can hardly imagine how delighted I am to hear from you. Knowing that you are about to pay a visit to your Chinese friend, I am writing to inform you of some Chinese basic visiting customs. 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known that being late is regarded as an impolite behavior in China while doing whatever we can to be punctual is a symbol of respect. So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you should arrive ahead of time. Beside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at you prepare a suitable gift for the host, which shows your appreciation for his invitation. As for the table manners, I hold the belief that you had better keep quiet while eating.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an take my sugges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seriously. May you have a good time with your friend.。
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展现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学生在学习单个知识点的同时能够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这个知识网络加以补充和拓展。由此可见,高效地整合单元内容对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深化主题内涵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以及对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就使得深化主题内涵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基于主题内涵深化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探究性以及实用性。
例如,在主语从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有效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Us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200 words brief history of space exploration in China。”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What kinds of achievement has China have in space exploration so far? What will be China’s future attempts
in space?”,引导学生思考,为他们接下来的写作提供思路。由于学生的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答案也不同,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每个学生轮流阐述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阐述自己想法、倾听他人想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想法会更加完善,进而为学生顺利进行写作提供保障。此外,教师还可以直接呈现相关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但是教师需要明确,仿写只适用于某些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适用此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让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究、思考,并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意识及观念,做到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在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化主题内涵,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教学内容,经历“思考—验证—总结—反思—应用”一系列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形成一定的应用能力,最终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语法整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与方法。另外,基于主题语境的单元语法整体教学更具趣味性及创造性,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它能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需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究,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地调整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鑫.主题语境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语法教学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12):25-28.
[2]王苏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及优化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0(30):71-72.
[3]吕园园.高中英语语法整体教学课例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5):56.
[4]陆柳.多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16(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