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活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潘惠玲【摘要】幼儿正处于早期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加强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须开展的环节。文章简述了区域活动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结合文件要求,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从物质与环境、教师与幼儿、传统与创新三个角度出发,对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可行之策,以期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落实早期阅读培养目标。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早期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泉州市“十四五”第一批幼儿园教学名师专项课题“早期阅读与区域活动融合的策略研究”(编号:QYZX2022-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潘惠玲(1975—),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幼儿园。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阅读是丰富幼儿语言经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主游戏为主。幼儿通过开展区域活动,能够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知阅读的魅力。教师将二者巧妙结合起来,可在丰富幼儿阅读体验的同时,提高其阅读能力,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又深远的影响。
一、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早期阅读能力的积极作用
相较于五大领域的课程活动,区域活动多以自主游戏为主,更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与体验。幼儿通过与材料间的互动获取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多项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与传统的阅读活动比起来,其打破了传统阅读模式的固定性与局限性等桎梏,可充分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1]。
除此之外,区域活动氛围较为宽松自由,能够给予幼儿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思考空间,更有助于挖掘出幼儿的内在潜力,促使其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将自己内心所想充分表达出来,通过交流、讲述、模仿、扮演等,深化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助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中开展早期阅读的实践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2]。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将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科学融入其中,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初步探索:物质材料及区域环境的开发
物质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基本要素,学习环境对幼儿能力的发展起到隐性教育作用。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要做好物质材料及区域环境的开发,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1.优化阅读环境,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指南》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传统幼儿园阅读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固定性,教师常常将幼儿的阅读视野局限在某一类材料阅读中,阅读材料缺乏多面性和丰富性,以至于阅读活动较为单调、乏味,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基于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充分凸显区域活动的开放性特点,吸取传统阅读活动的优点,从幼儿视角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用环境点燃幼儿的阅读兴趣。
第一,教师要积极开发与改造阅读环境。对比其他区域活动,阅读活动需要安静、明亮的学习空间。因此,教师可选择阳台、窗户旁等阳光充沛、视野开阔的阅读空间,为幼儿开展阅读活动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第二,教师要对阅读区域的环境进行优化和调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元素来装点阅读空间。比如,在阅读区的墙体上粘贴幼儿喜爱的卡通人物的海报;设计漫画版的阅读规则并张贴在墙上;结合主题阅读元素创设阅读环境等。迎合幼儿兴趣的阅读环境能够快速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2.基于幼儿特性,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对幼儿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3—6岁幼儿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往往无法长时间、专注地完成一项活动。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和阅读兴趣,结合区域活动的特点,为幼儿准备多种多样的趣味性阅读素材,让幼儿与阅读内容进行互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延长其阅读热情,为其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条件。
首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为幼儿选择色彩鲜艳、画风独特的阅读材料,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绘本故事《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故事风格充满了奇妙性,采用了粘贴画的创作手法,将“地球”摆上了餐桌,向幼儿讲述了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巧妙引出环保的中心思想。这本绘本趣味性极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其次,3—6岁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有限,因此,他们对生活现象及外界环境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对此,教师可选择贴近生活主题的阅读材料来构建区域活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菜市·夜市》《荷花镇的早市》《北京的胡同儿》《澡堂子》等绘本故事的主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大大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促进阅读行为与区域活动的充分融合。
最后,教师可根据区域活动中不同区域的特性,为幼儿准备不同的阅读材料。3—6岁幼儿所识文字较少,阅读多以观看图像为主。教师可为幼儿准备多种不同的阅读素材,让早期阅读教育另辟蹊径。
例如,在开展美工区活动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折纸图示,或为幼儿提供超轻黏土的造型捏制图,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分析画面内容,理解图像含义,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可结合科学道具为幼儿提供道具使用图解,引导幼儿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掌握正确操作活动道具的方法。在建构区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建构材料示意图,让幼儿自主阅读示意图,了解玩具的基本玩法。
总而言之,教师要将早期阅读融入多个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个阅读契机,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深入挖掘:教师角色及教育地位的转变
1.强调主体地位,加强师幼互动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幼本位”教育原则深入人心,强调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基于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开展游戏,加强师幼互动。
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与幼儿平等沟通,营造民主化学习氛围,扮演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如在区域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确定区域活动的阅读主题,以问题“大家喜欢哪些图书?想要开展什么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幼儿对阅读活动进行详细探讨。教师要耐心聆听幼儿的想法,为幼儿提供针对性阅读素材,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阅读活动。其次,教师可引导幼儿围绕阅读主题改造阅读区,根据幼儿自主设定的阅读主题,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对环境的改造、布置中,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早期阅读活动的兴趣。
2.转变教师角色,理性指导幼儿
幼儿能力的养成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教师的有效引导对幼儿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4]。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成为幼儿的阅读伙伴,与其一同探索阅读内容。
第一,在幼儿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阅读选择,而要尊重其阅读喜好,以观察和记录为主,分析幼儿在阅读中的行为、状态和语言发展情况,在必要时施以援手并予以幼儿有效的教育引导。
第二,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制订和实施指导策略,以确保区域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在幼儿自主阅读时,教师可观察幼儿的阅读状态,提问:“书中讲述了什么故事?都出现了哪些角色?可以和老师分享一下吗?”教师可提出与阅读材料有关的问题,锻炼幼儿对阅读材料的总结能力。
第三,教师要实施具有导向性的指导策略。幼儿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了解的地方,或解决不了的困惑,直接告知幼儿答案并非最佳教育策略。设计引导性的阅读问题,能更好地启发幼儿的阅读思维,让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幼儿在阅读时遇到困难,教师可提问:“上一页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认真回忆一下,找一找故事间的关系。”这种指导方式能启发幼儿的阅读思维,幼儿会主动回顾阅读材料,理清故事逻辑,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故事内容,阅读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全面渗透:主题教育及活动形式的创新
1.携手主题教育,创新阅读模式
主题教育是幼儿园较为常见的教育模式,其围绕一个学习主题进行扩散,全面辐射领域课程、保育活动和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构建全面、立体的知识体系。依托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可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教育进行融合,创新幼儿阅读模式,借助主题教育让早期阅读活动更具生命力,有效延续幼儿对阅读的活动兴趣[5]。
例如,在“我爱我的国”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家国情怀”为教育主题,通过开展领域学习与日常活动,使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日益高涨。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教师还可以结合教育主题为幼儿提供主题相近的阅读素材,如绘本《我的祖国》《和平是什么?》《心形雨花石》《虎子的军团》《我爱你中国》《你好,长城》等。这些绘本的内容与爱国教育主题教育相呼应,教师将此类元素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既可以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质量,又可以进一步推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教育的双赢。
2.采取多元活动,提高语言素养
幼儿园区域活动具有多种组织形式,可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绘本阅读是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将区域活动、绘本故事、早期阅读三者进行有效融合,深度开发阅读内容,设计多元化的区域活动形式。
例如,教师可将绘本阅读与角色表演活动融合起来,鼓励幼儿在阅读完绘本故事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诠释绘本中的不同角色来加深幼儿的阅读印象,夯实幼儿的阅读成果。在科学探究区域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书中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探究活动,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幼儿阅读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阅读讨论会,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阅读体会,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开发到最大。
结语
良好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的耐心引导与幼儿的积极配合同等重要。身为幼儿教师,要学会从幼儿视角出发,了解幼儿对阅读活动的需求,从环境、材料、指导方式等角度入手,提高区域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不断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为其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逐步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最终达成早期阅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朝霞.幼儿早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30):93-96.
[2]屈彦春.绘本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家长,2022(23):126-128.
[3]李霜.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域布置和活动实施策略[J].教育界,2022(16):113-115.
[4]徐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区域活动的思考[J].智力,2022(16):195-198.
[5]张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阅读资源的投放策略[J].早期教育,2022(1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