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作者: 马之富【摘要】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不少小学美术教师尝试了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实施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在尝试时没有根据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开展教学,出现了诸多教学问题。文章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青铜艺术”一课的教学为例,介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马之富(1984—),男,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湖阳路小学。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时,学生需要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和教师、同伴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会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他们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则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与他人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时可以了解自己学习时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由此,学生不仅会掌握知识,还能获得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教学应“发挥多种媒材的特性,展现多样的表现形式、形象与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觉,融想象、思考、创造于一体,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深层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尝试了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实施教学,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依据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而是“穿新鞋走老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深入了解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并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方式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
(一)教学手段信息化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其与教学课堂紧密结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教学微视频、线上学习平台等智能化学习工具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学生既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自主学习,也可以登录线上学习平台,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搜集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加自由,他们可以使用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学生为中心
翻转课堂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1]。在课前,学生可以在教学微视频、线上学习平台的帮助下,使用恰当的方式探究新知,建立初步认知。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自学成果,并据此发现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和教师、同学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通过探究、解决问题锻炼多种能力。
在部分传统美术课堂上,教师自始至终在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只能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学习知识,无法与教师互动,分享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只是搁置了学生的学习困惑,让学生不断接收新的信息,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的主动权始终在学生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互动,这会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2]。在以往,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仅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做会使得学生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忽视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具有多样性,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时,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使用多种方法探究学习内容,解决学习问题,锻炼能力,发展素养,这也会使学生乐在其中,产生更强烈的学习热情。
二、实践翻转课堂模式的策略
为确保教学活动符合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所得,并在课后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拓展知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获得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0课“青铜艺术”的教学实践,分析实践翻转课堂模式的策略。
(一)前置课堂,引导学生线上自学
通过线上自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知,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保障学生自学的效率,在课前,教师应当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录制教学微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线上自学。
1.录制教学微视频
教学微视频是以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教学案例等内容为中心,时长仅为几分钟的视频[3]。实际上,观看教学微视频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定的认知。
“青铜艺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特征,学会欣赏青铜艺术,认识到青铜艺术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产生民族自豪感。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和铭文特征是基础教学内容,是学生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支撑。在课前,笔者围绕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和铭文特征录制了教学微视频,展示了多种外观和用途的青铜器,并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这些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其造型、纹样、铭文,了解相关知识。
2.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教师围绕教学要点设计的问题或要求。小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仍相对差,在刚接触教学微视频时,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教学微视频学到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学生十分乐于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微视频,他们的学习收获可能也十分有限。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当根据教学微视频的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向。
在设计介绍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和铭文特征的教学微视频后,笔者设计了如下自学任务:利用课前的时间观看教师分享的教学微视频,尝试归纳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和铭文特征,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会增强,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和铭文上。
(二)鼓励展示,注重互动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并采用不同的方式点拨学生,深化学生的认知。此后,教师应当组织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助力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1.搭建舞台,鼓励学生展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了解同学的自学成果,由此发现自己学习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可以在此时引导学生回顾教学微视频的内容或翻阅教材,让学生查缺补漏,完善知识体系。
随后,教师可以随机选定一个小组,鼓励这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学生则需要认真倾听,主动分析同学的展示内容与自己的理解有何不同。
2.提出问题,与学生积极互动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切实掌握相关知识[4]。在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之后,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在展示时暴露的不足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困惑提出问题,并据此与学生互动,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生介绍精美的纹样时,笔者发现该学生不够了解青铜器纹样的内涵。于是,笔者在学生讲解之后,展示了一些青铜器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了这些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然后提问:“古人为什么要将饕餮刻在青铜器上呢?”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后,笔者讲了饕餮的故事。在学生了解饕餮的故事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了解古人如何刻画饕餮的角、眼睛、鼻子、嘴巴等。此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饕餮的象征意义和饕餮纹样的特征分析笔者此前提出的问题。学生纷纷迁移所学知识,得到“使用饕餮纹样可能是因为这个青铜器与食物有关”“使用饕餮纹样可能是为了展示贵族拥有丰富的食物”等答案。在称赞学生想到的答案后,笔者又展示了凤鸟纹、几何纹等纹饰,并简要讲述与这些纹饰相关的故事,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如下问题:这些纹样出现在哪类青铜器的什么位置,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这样的互动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新知的理解,还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
3.随堂练习,引导学以致用
在完成随堂练习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展示学习所得,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学习时的不足,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5]。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展示情况组织随堂练习活动,并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学生熟悉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和铭文特征后,笔者布置了如下练习:1.用水彩笔在海绵纸上轻轻临摹或设计一款青铜器;2.临摹或设计一种青铜器纹样。在提出要求后,笔者留出了十分钟课堂时间,让学生联想所学内容,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在十分钟后,笔者随机选取了几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说明自己设计的青铜器和纹样,以及自己这样设计的原因。在这一环节,笔者还鼓励其他学生从青铜器和纹样的造型、寓意等方面评价同学的作品。在学生点评后,笔者鼓励他们回过头分析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在创作时的不足,主动完善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练习活动,学生可以内化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发挥想象力创作,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课堂,线上辅导
为帮助学生在课后有效复习巩固,教师还可以录制复习性教学微视频,并与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或通信软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升美术学习效果。
在教授“青铜艺术”一课后,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录制了复习性教学微视频,并布置如下复习任务:“请利用课后时间观看复习性教学微视频,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利用微信和教师交流。”在进行线上交流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向笔者提问,笔者则可以分享与学生的问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搭配文字解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在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实施美术教学时,学生可以借助教学微视频和线上学习平台完成自学,在了解新知的同时锻炼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展示自学成果了解自身学情,查缺补漏,深化自身认知,提升探究能力;通过课后探究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技巧。为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根据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手段信息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多样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驱动学生在课前自学、在课堂上展示自学所得、在课后有效复习巩固。
【参考文献】
[1]李陟.“互联网+”时代小学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22,24(20):230-232.
[2]杨婷.聚焦教育信息化背景开展小学美术翻转课堂教学[J].数据,2022(8):176-178.
[3]马荣.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模块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3):106-107.
[4]熊莹莹.基于智慧课堂的翻转课堂实践例谈:以小学美术为例[J].读写算,2020(23):176,178.
[5]刘丽.浅析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美术中的实践[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