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研究

作者: 潘飞哲

【摘要】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日渐深入,其对农村初中生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网络条件的优化,农村初中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日渐增多,其中部分农村初中生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问题。对此,文章将对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进行研究,以期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因素;对策

作者简介:潘飞哲(1976—),女,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中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育与网络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而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各类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以借助网络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但是,网络的应用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有限,比较容易过度使用网络以及依赖网络。此外,农村初中生过度使用网络往往伴随其他因素,改善和解决此问题需要多方的努力。

一、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

一方面,经济条件及网络条件的改善,再加上现代教育的需要,部分农村初中生的家长为其配备了电脑或手机,也有部分农村初中生利用零花钱购买二手手机,为网络渗入其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初中设置了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农村初中生进一步了解网络并应用网络。因此,网络对农村初中生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

农村初中生受个体差异、家庭教育及周边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情况。部分农村初中生尚未有抵抗网络不良诱惑的能力,再加上其本身对网络的好奇心,频繁出现的弹窗广告容易诱导其进入下载、使用、充值等界面,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二、网络对农村初中生的影响

(一)网络对农村初中生的积极影响

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为网络融入农村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好地拓宽视野,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对学习的需求以及对知识的渴求。

再者,农村初中生中留守儿童比较多,其可以通过网络与外出工作的父母进行沟通,从而缓解对父母的思念。如此,有利于健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帮助其更好地投入学习。

(二)网络对农村初中生的消极影响

农村初中生使用网络未得到正确的引导,容易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并引发网络成瘾,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第一,网络成瘾会影响农村初中生的自我认知。农村初中生过度沉迷网络,对日常的学校学习、同学交往等方面漠不关心,从而导致其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降低,甚至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网络成瘾会影响农村初中生的情绪。农村初中生过度沉迷网络,接触不良网络游戏或者网络直播暴力、恐怖、阴暗的不良内容,容易引发易怒、暴躁、好斗、精神萎靡等负面情绪。

第三,网络成瘾会影响农村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农村初中生过度沉迷网络,一开始可能是精神层面的依赖,长此以往,会发展成为身体层面的依赖,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表现为植物神经紊乱、功能性脑病、癫痫等。再者,农村初中生过度沉迷网络,除损害身体健康之外,可能会伴随心理问题。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缺陷障碍、焦虑以及抑郁等。

三、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一)过度依赖网络

网络成瘾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而农村初中生年龄以及心理不成熟,导致其更加容易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当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时,心思被网络占据,一旦离开网络,就容易陷入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无所事事,甚至萎靡不振的状态,失去生活和学习的动力。

(二)情感冷漠

当农村初中生沉迷网络时,就会把情感投入虚拟的网络世界,把日常的社交活动转移到网络,并对现实的生活和社交漠不关心,甚至与现实格格不入。这并非指农村初中生通过网络所建立的情感是虚假的,只是当其呈现出明显的网络成瘾症状时,其容易与现实的生活环境相脱离,并且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对现实生活的抗拒也会更为强烈,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较为冷漠。

(三)自我厌恶

首先,当农村初中生意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想要从中脱离却未果时,便容易产生强烈的自我厌恶感,否定自身存在的意义。其次,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农村初中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继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农村初中生沉迷网络过久,导致自身无法很好地融入现实的朋友圈,这种自我厌恶感会愈演愈烈。

四、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农村初中生留守儿童较多,其家长常年不在身边,很难发挥家庭的教育和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在非留守的农村初中生家庭中,部分家长对农村初中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很容易激发农村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当家庭环境与网络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时,农村初中生则更愿意依赖网络,将网络作为情绪的宣泄口。反言之,当家庭环境能较好地满足农村初中生的情感与成长需求时,其出现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则会有所降低。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农村初中生的主要成长环境,教师、学校制度等因素都会对其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同时,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学校的干预更具权威性。如果学校能够对农村初中生的网络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则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如果学校一味禁止农村初中生使用网络,则可能激化师生矛盾,甚至引起农村初中生对学校的排斥。

学校是农村初中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任何一方面的疏忽都可能成为农村初中生沉迷网络的触发点。因此,预防农村初中生沉迷网络,学校的教育不能

缺席。

(三)网络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网络与新媒体高速发展,但是不良的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小说、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层出不穷,导致网络存在低俗、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农村初中生如果沉迷网络,接触有害的信息,则可能导致价值观不正、正能量不足、审美情趣不高、行为不端等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四)学生个体差异性

农村初中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是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及年龄均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部分农村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比较低,逆反心理比较强,再加上网络的信息具有诱惑性,可以满足部分农村初中生的个体需求,更容易导致其沉迷网络。

(五)同学及朋友的影响

学生中有偏好独行的,也有喜欢团体行动的。当农村初中生周边的同学及朋友开始对网络上的事件侃侃而谈时,如其自身无法参与其中,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相反,如果农村初中生比周边的同学及朋友掌握更多最新的网络信息,则可能会产生成就感。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此影响下,农村初中生可能为了融入同学及朋友的团体而恶补网络信息,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产生

依赖。

五、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解决对策

(一)宜疏不宜堵

部分农村初中生自主意识较为强烈,亲子关系缺乏亲密度、师生沟通缺乏质量、家长或教师的过度管制等因素都可能会激化家庭、师生的矛盾,从而将农村初中生推向网络寻求安慰和帮助[1]。对农村初中生上网行为的处理,部分家长及教师会采取控制农村初中生上网时长的对策,而部分家长及教师会采取坚决反对的强硬对策。但是,这都是家长及教师并未对农村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便采取的“一杆子打死”的对策。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当家长及教师明令禁止农村初中生做某一件事时,他们可能会反其道行之。家长及教师急于否定农村初中生的上网行为,一是会影响农村初中生对家长及教师的态度;二是会影响农村初中生对网络的态度。

因此,想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家长及教师要帮助农村初中生建立对网络的正确认知。针对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问题,首先,家长及教师要主动地了解农村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要对症下药,而非一味地反对。其次,家长及教师不要将网络妖魔化,而要帮助农村初中生正确认识网络,并教会农村初中生正确使用网络,增强农村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最后,家长及教师要给予农村初中生充分地关爱,帮助农村初中生找到更科学、合理、健康的网络替代品。换言之,家长及教师要鼓励农村初中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满足其展示自我、与人交往的心理需求,以让农村初中生减轻对网络的依赖,感受生活的

美好[2]。

(二)丰富农村初中生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充分进行自我表达,并且当部分农村初中生试图与外界沟通时可能会受到伤害,如父母的谴责、教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排斥等。家长及教师在帮助农村初中生建立对网络的正确认知后,则可以帮助农村初中生丰富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例如,教师可结合网络的热点事件,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主题面具联谊活动。教师鼓励每个农村初中生戴上面具,围绕网络的热点事件进行自我表达。如此一来,农村初中生的注意力可以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转移到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同时,教师组织的主题面具联谊活动,可以增进农村初中生之间的同学情谊,促进网络成瘾的农村初中生修复与外界的关系,减少其在网络游戏等活动上耗费的时间与精力[3]。

(三)锻炼农村初中生的意志力

农村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时期,意志力不强,当其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学习上的挫折、人际关系上的挫折时,会感到难以应对。此时,部分农村初中生会选择用网络来逃避现实,因此容易产生网络成瘾。家长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培养农村初中生的意志力,提高农村初中生面对挫折的能力,同时帮助农村初中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

例如,教师设置游戏化课堂,以闯关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农村初中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组织辩论赛培养农村初中生坚持正确观点的意识。教师通过锻炼农村初中生的意志力,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其为了逃避现实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四)给予农村初中生更多人性化的关怀

家长及教师在解决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时,不仅需要帮助农村初中生有效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困难,还需要给予农村初中生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增强亲子之间的陪伴质量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以满足农村初中生的情感需求,降低农村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动机[4]。

例如,在农村初中生考试失利时,家长及教师相互配合,给予农村初中生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一方面,教师负责帮助农村初中生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并给予其引导和鼓励。另一方面,家长也给予农村初中生安慰和鼓励,帮助其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例如,网络游戏等相关软件推出青少年模式,构建防沉迷系统。又如,网络社交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为青少年过滤不良信息,等等。

结语

总而言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合作,帮助农村初中生解决网络成瘾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为农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春花.被手机“绑架”的孩子和亲子关系:初中生网络成瘾辅导案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0):55-58.

[2]束丽文,王立新.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现状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5):15-19,40.

[3]李金星,倪晓刚.农村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干预策略:基于莱阳市L初级中学的个案调查[J].现代交际,2020(11):41-42.

[4]信廉欢,张珊珊,张野.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4):103-1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