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张微【摘要】阅读是学生思考和了解世界的方法,也是学生自我省察、完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正确认知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阅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张微(1971—),女,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高级讲师。
新课标提出,语文阅读的目标是“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阅读教学,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给学生带来生动的阅读体验,将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知识上的收获、思维上的启迪,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基本就是让学生自行进行课文的阅读,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新意,且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深度不够,无法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一)没有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有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直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而没有通过一些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一些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抱着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为了完成任务去进行阅读,而不是自发主动去阅读,也没有真正理解阅读是为了什么、应该怎样去阅读[1]。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缺少研究探讨问题的意识,无法将文章的内涵很好地发掘出来,对文章一知半解。在这样的阅读课堂的影响下,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无法掌握重点,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二)没有重点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有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侧重讲解习题,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没有从习题中提炼总结出阅读方法,更没有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对于阅读积累的方法掌握得不够,在阅读时只会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不会根据文章的结构与内容采用适合的阅读方法,从而很难提高阅读能力,还会影响写作水平[2]。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这就强调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其他能力。阅读是一个创造与再创造的过程,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果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那么就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自我解读。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乐趣[3]。阅读在一定层面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容易推己及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此外,教师定期组织阅读交流汇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分享阅读心得,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最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也需要学生拥有深厚的阅读功底。学生积累了足够的阅读素材,在写作中就可以迅速地进行文章结构的架设和内容的编排,以此来完成整体的写作。并且,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遣词造句,写出更具有文采的文章。
总之,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抓住阅读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站在综合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实际进行全面、透彻的掌握,将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结合,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材施教,灵活应对,这样才可以将阅读教学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4]。
(二)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更是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突出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文本,学习阅读文本中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实践,从而感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有的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往往仅依据课文的内容不断地向学生发问,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这样课堂时间就会被过多的互动所占用,而且这种互动效果也不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时间几乎没有。教师应该将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5]。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理解与内化,保证整个阅读教学环节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故都的秋》的教学时,这篇文章重在感悟景象与人物心态的清净和悲凉,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初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心境,再深入分析文章的描写手法和写作目的,从而理解文章借助秋景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等学生完成了自主阅读、分析、品味文章,有了一定的阅读感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在高中阅读课中,如果教师直接使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有的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阅读文本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创设阅读情境,给学生设置悬念,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特定情境的展示或描述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对文章进行理解与感知,更加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三)开展合作式探究,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面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文章的时候,他们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可能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探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学习小组,由组长领导组员合作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过程中遇见难题,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如若解决不了再找教师进行指导。如在教学《祝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好分组后,给各个小组提出阅读任务,即探究“祥林嫂的死亡究竟该由谁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析在当时众多的封建礼数,是哪一条加速了祥林嫂的离世[6]。这样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思维碰撞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四)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进行某一篇课文的讲解之前,找到作者的其他文章一起进行教学,或者将一个单元的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整体阅读教学,因为每个单元里文章的主旨和思路等基本都是相通的,学生通过学习一篇文章可以对其他的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7]。比如,教师在讲解《致橡树》的时候,就可以找到作者的其他文章或者类似的爱情诗,将其组合到一起开展教学,使学生充分阅读,拓宽学生对同类诗歌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五)帮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各种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理解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养成动手阅读即做阅读笔记的习惯[8]。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摘抄经典语录,这种动手方式比较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会出现学生敷衍偷懒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提出的阅读要求,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比如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知识点都勾画出来,或者随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等,这样手脑并用,可以提高阅读整理归纳能力。例如在教学《雨巷》这一课时,学生容易忽略诗歌的细节与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放慢阅读的速度,边读边勾画重点字词,或记下自己的感悟,学生在记录中能发现这首诗更多的小细节,意识到初读感觉很普通的文章往往蕴藏着深刻的哲理。阅读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出比较完整的读书笔记,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感悟会越来越丰富,阅读能力会越来越高,当学生遇到其他文章时,日常的阅读积累就可以派上用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9]。
(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阅读下课前的一点时间给学生推荐与本节阅读课相关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课后进行阅读。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要筛选出能够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文章或书籍。很多文章会有一个较为惊艳的开头作为铺垫,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摘取其中最为精彩的一段作为范文讲给学生听,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完成剩下一部分的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家长进行配合,让家长在家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尽量每天和孩子一起进行一小段时间的课外阅读,长期坚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阅读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方法。除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优秀作品的选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快乐。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月卓.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35):123.
[2]李娟.高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9.
[3]崔恒璐.探究如何借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0(01):61.
[4]黄敏,颜聪.基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2):95-97.
[5]周亚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相关教学探究[J].科普童话,2019(39):120.
[6]何璟杰.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1):76.
[7]周江.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议论文的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7):29.
[8]陆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新课程(下),2017(06):183.
[9]马继福.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J].青海教育,2017(05):22-23.
[10]王立娜.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J].学周刊,2016(2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