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
作者: 王晓玉【摘要】航天精神包含“两弹一星”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1],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并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航天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在高中思政教学中融入航天精神能够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本文对航天精神的内在价值及其对青少年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途径,希望能为培育优秀的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探索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天精神;高中;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王晓玉(1976—),女,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
航天精神是我国在建设航天事业中凝聚、升华而来的,为人们推崇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彰显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坚持不懈、严谨务实、勇于攀登和热爱祖国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力量。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使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也能让青少年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时感受到我国强大而有力量的航天精神,由此形成敬业、创新、爱国的精神,自强不息,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的信仰、价值观受到航天精神的影响,使心灵得到滋养,坚定努力奋斗以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国梦的崇高理想信念[2]。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航天精神的育人价值
(一)增强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顶尖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发展航天事业无疑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重要途径。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改变当下部分青少年爱国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的问题,为他们树立求学报国的理想信念做好铺垫,也能让他们意识到个人的学习、发展与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昌盛,从而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心系祖国的未来与发展,将自身的发展与选择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愿意投身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3]。
(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航天领域的工作既复杂又精细,从研究、设计,到组装、试验,再到成功发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各部门的团结合作才能完成,而且这些步骤环环相扣,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需要舍弃小我,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平等互助、互相信任,如此,这一庞大的工程才得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4]。此外,这类工作的时间跨度较大,参与其中的技术人员需要长期居住在工作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些工作者的行为体现了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结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减少青少年集体主义意识薄弱、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的现象,使他们的公共意识得到加强。
(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形成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精神
中国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原子弹的研发任务,无私奉献、辛勤工作,他认为:“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我国老一辈的航天工作者为了自己的工作,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生命,使得我国的航天事业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也能迅速成长起来,并跻身世界科技前列。航天精神所代表的坚守工作岗位、履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与奉献自己青春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感值得尊敬。同时,航天工作者不畏困难,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永远在向更高难度的航天技术发起挑战,一次次攀登高峰,并为此牺牲自己的青春、家庭甚至是生命,这样的勇于攀登精神使得我国的航天事业迅猛发展。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需要拥有这样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恪守职业操守、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讲述航天工作者的光荣事迹,能够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展现思政课程的现实价值,也能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勇于拼搏、脚踏实地的爱岗敬业精神,为培养我国新一代富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坚守职业操守的社会工作者开拓道路。
(四)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过去的困难时期,我国航天工作者不惧困难,勇于创新,经过刻苦的钻研探索,终于独立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技术,并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航天事业的核心技术。航天精神中的创新精神也是当前部分青少年缺乏的一种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强盛不竭的源泉,创新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并让我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本身也是对高中思政课程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使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时不畏艰险,依靠自己不断的试错、钻研攻克难关。
二、将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深度剖析航天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高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逐渐形成,在这一重要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展现德育教育的育人价值,深度剖析航天精神,以引领、指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念,避免学生受外界不良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航天精神产生的背景、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航天人的事迹,深度剖析航天精神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核,使学生初步了解航天精神意蕴,让他们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比如教师可以播放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或者播放我国航天员在太空舱中的生活情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渗透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的伟大航天精神,使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自觉、主动地搜集与航天事业相关的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我国航天事业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与航天事业相关的知识,深入体会航天精神。由此,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得到升华,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各学科和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的联系,来实现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形成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教室之外,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思想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得到升华。
最后,教师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的传授者以及课堂的主导者,应从自身出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深化对航天精神的解读,结合我国当前航天事业的发展,挖掘更多具有时代内涵的航天故事,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确保自己有能力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深度体会航天精神,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价值。
(二)注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引领学生形成健康、正向的思想、观念的重要阵地,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将航天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航天精神中的育人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政治认同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当然,对道德情感、价值观念的渗透,需要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不应过度强调或者一味地说教,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在必修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中国梦的本质和含义,让他们深入地理解中国梦,明白中国梦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青少年的努力奋斗。接着,教师可以通过纪录片或者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我国近几年在实现中国梦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比如教师可以出示中国邮政集团2013年发行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邮票,这上面包含了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成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专题片、纪录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航天功勋的事迹以及航天科技的成果等。教师还可以播放《流浪地球》《中国机长》等与航天科技相关的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伟大的航天精神,以及航天工作者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经过这样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魅力和力量,产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形成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我国航天技术、科技、政治上伟大成就的认同感。
(三)教师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时,教师还应当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先了解学生在思维、意识上的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思政育人方案,以便学生真正理解航天精神。教师在讲解航天精神相关知识时,还应注重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不能只顾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身上,引导学生思考航天精神对其学习、发展有何意义,让思政课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也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四)教师还应不断反省自身,完善教学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内容的传授者,除了要承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应该不断反省自身,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不断学习、勇于进取,并恪守职业操守,在传播航天精神的时候勇于创新。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展现真挚的情感,饱满的热情以及专业的教学能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从而愿意主动向教师学习,使得航天精神的内涵、价值更加充分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航天精神是一个流动开放的时代精神,它会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更新。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更新对航天精神的解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而且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会随社会流行事物的更迭而变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达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道明,赵炳坤.发挥航天精神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铸魂育人功能[J].基础教育课程,2021(23):14-18.
[2]张雪.新时代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10):79-80.
[3]周琳娜,戴劲.航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3):88-90.
[4]代秀峰,张道明.新媒体视域下航天精神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26(03):36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