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趣味游戏的实践分析

作者: 朱婷婷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有效获取知识和促进自身发展的途径之一。在幼儿园教学中,趣味游戏的开展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文章以趣味游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原则,提出了开展趣味游戏的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游戏;幼儿园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朱婷婷(1994—),女,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术幼儿园。

近年来,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快速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地探索其中蕴含的知识。下面笔者对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一、趣味游戏概述

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趣味游戏,需要教师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幼儿一边玩耍,一边学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在设计趣味游戏时应该突出幼儿园的特色,调动幼儿参与游戏和学习的积极性,为幼儿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趣味游戏是教师为幼儿“量身定做”的,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加灵活有趣,比单纯的游戏玩耍更加富有意义。开展趣味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师幼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情绪变化,选择合适的趣味游戏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知识,认识身边的事物,达到游戏教学的目标[1]。随着游戏活动经验的积累,幼儿会逐渐喜欢上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展趣味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创新教学策略

幼儿教育涉及算术、语文、艺术、体育等学科的内容。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趣味游戏,可以促进学科融合,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多门学科知识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能力[2]。将趣味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深度学习,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部分幼儿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他们往往无法迅速回答,甚至会对回答问题产生抵触心理。教师采用趣味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对课堂学习的兴趣[3]。当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时,即使幼儿未能做出正确回答,他们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以趣味游戏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趣味游戏时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形式固化、单一

一项针对国内幼儿园教学的调查中提到,部分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上长期开展相同的趣味游戏。多数幼儿尽管愿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游戏活动,但如果一直进行同一个游戏,他们的热情会显著降低。另外,一些幼儿园教师往往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开展趣味游戏,所选择的游戏数量少,游戏时间短。由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时间有限,因此他们的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长此以往,有的幼儿会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会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不注重幼儿的游戏体验

有的教师在开展趣味游戏的过程中不注重幼儿的游戏体验,忽略了某些幼儿的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导致这部分幼儿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幼儿在课堂上情绪失控或不愿参与游戏等现象。

(三)游戏趣味性不足

部分教师所设计的游戏趣味性不足,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未能激活幼儿的思维,采用有效的方式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得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课堂气氛不活跃,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四、幼儿园教学中趣味游戏的实践原则

在选择、设计和开展趣味游戏时,除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实践中的各种外部因素,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幼儿大都对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感兴趣。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游戏时,需要兼顾教育价值与趣味性,避免因过度关注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而忽视游戏本身的乐趣,否则容易导致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幼儿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一般喜欢内容有趣、规则简单、要求和限制较少的游戏。积极开展这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确保幼儿从游戏中受益。

(二)适用性原则

教师在开展趣味游戏之前,既要考虑幼儿发展的规律,也要考虑游戏的适用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选择相应的游戏。如,需要合作进行的游戏一般不适合让小班幼儿开展,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尚未能够很好地理解合作的概念,并且很难顺利完成相关的任务。一般来说,组织大班幼儿开展合作类游戏,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4]。

五、幼儿园教学中趣味游戏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幼儿实际,设计有意义的趣味游戏

在幼儿园教学中,趣味游戏面向的是幼儿。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游戏的内容与形式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确定。在开展趣味游戏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方式以及发展需求,并立足幼儿实际,设计有意义的游戏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游戏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会说话的卷心菜》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如卷心菜、熊奶奶、河马先生、小青蛙等。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小朋友们认为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幼儿之间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加深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体会故事的内涵,培养自身的表演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趣味游戏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调动幼儿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游戏,以此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并在游戏中掌握相关技能,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拔河游戏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他们播放关于拔河游戏的视频,让他们了解游戏规则和拔河的技巧。在幼儿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拿出拔河需要用到的道具,将班上的幼儿分成两组,带领他们按照视频介绍的方法进行小组练习,然后开展拔河游戏。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幼儿直观地呈现与游戏相关的内容,加深幼儿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合学科知识,丰富游戏形式

教师应善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趣味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帮助幼儿夯实学科基础。这有利于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游戏形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算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程的内容,组织幼儿进行问答游戏,让幼儿算出以下式子的结果:5+5、4+3、2+1、3+3、6+4、4+2、4+4、1+9、2+8、8+1。当幼儿得出1个式子的正确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予他们每人1朵小红花。游戏结束后,小红花的数量超过4朵的幼儿可以获得一些奖品。教师开展上述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热情,让幼儿将数学知识运用在游戏中,在解出问题之后获得成就感,提高计算能力。

(四)利用园所环境,提升游戏效果

幼儿园的环境反映了园所的文化、特色和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利用教室、走廊等场所的环境,带领幼儿开展趣味游戏。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张贴许多动物的图片,然后进行游戏,让幼儿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模仿动物的叫声,帮助幼儿加深对这些动物的了解。教师也可以与幼儿一起装扮教室,在植物角的墙上展示幼儿创作的关于植物的绘画作品,让幼儿点评其他同伴的作品。在园所内的某些场所开展趣味游戏,能够提升游戏效果,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教学目标。

(五)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同学科的教学侧重培养的能力有所不同,如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幼儿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教学侧重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艺术教学侧重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力。在讲授不同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设计趣味游戏,实现不同学科的能力培养目标,提升幼儿的多种能力。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开展编创顺口溜的趣味游戏,让幼儿通过记忆顺口溜来理解某些语言知识的规律。又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个铃铛进行趣味游戏,让幼儿通过数摇铃铛的次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幼儿如果正确回答出教师摇铃铛的次数,就可以为其他同伴出题。开展这样的游戏,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计数能力和听力。

(六)联系现实生活,设计游戏内容

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设计贴近生活的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大班幼儿开展叠被子的趣味游戏,向幼儿演示叠被子的方法,之后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地叠好自己的被子。幼儿在不断的实践中能够逐步养成自己叠被子的习惯。又如,教师可以让小班幼儿进行饭前洗手的趣味游戏,借助顺口溜记住洗手的步骤。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幼儿存在的问题。

(七)善于利用资源,对游戏进行创新

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借助丢手绢、跳皮筋、击鼓传花等经典游戏进行教学。将这些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训练幼儿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对这些游戏进行创新,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应致力于通过开展趣味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幼儿探索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此外,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凯.构建生动游戏情境 提升儿童运动能力:以大班体育活动《探险小勇士》游戏化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6):139-140.

[2]钱婧.“家”“园”合作:基于陶行知理论下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J].才智,2020(08):121.

[3]王栋英.倡导游戏精神 培养关爱情感:浅析游戏活动与幼儿关爱教育的融合[J].基础教育论坛,2020(05):46-47.

[4]张乃洁.区域学习,助力多彩童年:学习区课程模式的建设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1):50-5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