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田园资源为媒介,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
作者: 蒋妮【摘要】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是教育部规划的重点教育内容,幼儿园要积极落实,保证五大领域教育成效,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为幼儿园的良性发展提供助力。要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就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田园风光资源,可以为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提供充足的素材,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田园资源;幼儿园;五大领域
作者简介:蒋妮(1991—),女,甘肃省环县曲子镇青天幼儿园。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是教育部规划的重点内容[1]。幼儿园要运用自身拥有的技术与资源,整合外部资源,优化各个功能区域的教学,促使教师与教师之间协作互助,在教学中实现重点的突破、难点的解决,实现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调动,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探寻真、发现善、培养美,从而实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的发展。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我们有丰富的田园风光资源,这些田园风光资源非常适合作为幼儿欣赏、感受和学习的素材,可以为幼儿兴趣的培养与科学探究提供条件支撑[2]。因此各类幼儿园可以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有田园资源,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以田园资源为媒介,探讨如何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以期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现实意义
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幼儿园可以算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与学习场所,除了家里,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里度过。在这里,幼儿接触到了家庭以外的人,结交新的朋友,受到新的监护。幼儿在幼儿园里所学到的东西都会成为日后成长和学习的基础。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可以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实现健康成长;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进行充分的社交,从而发展语言能力和社会性;可以给幼儿科学的知识教育,让幼儿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教育,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可见,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幼儿园也能在此过程中完善课程体系,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结合田园资源,优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策略
(一)结合食物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幼儿园幼儿年纪小,身体抵抗力不够好,易生病,比如感冒发烧、呕吐腹泻等,对于幼儿园的小孩子来说,他们很难像大人一样知道病因,然后有意识地预防,因此教师只能在平时的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食物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让幼儿知道吃什么才是有营养的,怎样吃才是有利于健康的。幼儿平时吃的蔬菜、瓜果、肉,都属于田园资源,教师可以放眼广阔的田园,教会幼儿识别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水产品、畜牧产品等,让幼儿了解自己吃的菜、喝的奶等是如何从田园一步步走向餐桌的[3],而且教师还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当幼儿熟悉各种食物及其营养价值后,教师要教给幼儿健康的饮食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吃播”短视频,让幼儿看看视频中的人的饮食方式是否健康。在一些“吃播”短视频中,有的美食博主为了吸引观众,狼吞虎咽,拼命往嘴里塞大鱼大肉,或吃很多重油重辣的食物,教师要提醒幼儿这样的行为是有问题的,是不健康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找一些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的“吃播”短视频给幼儿参考,比如饭桌上有菜有肉,有饭有汤,荤素搭配,且美食“博主”能够适量用餐、细嚼慢咽的视频。通过正反案例的比较,教师可以告诉幼儿要掌握健康的饮食习惯,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有利于今后的健康成长。
(二)结合自然景物开展语言技能训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幼儿会说,更要求幼儿敢说、愿意说、说得好。幼儿的语言表达往往只停留在将看到的画面转换为简单的语言输出,比如看到一只鸟在飞,幼儿的认知往往只是停留在“鸟在飞”这个动作节点上,不会主动接收更多的外部信息,所以当教师问幼儿看到什么时,一般只会得到“有一只小鸟在飞”“看到有只小鸟在飞”之类的回答。这样的回答只是浅层的语言表达,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语言表达。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细致的观察,认真组织语言后再回答。比如,教师可以提示幼儿观察鸟的外部特征,想想这是一只什么鸟,这只鸟要做什么,思考鸟从哪里飞来,要飞到哪里去等,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丰富自己看到的画面。如此一来,幼儿的答案就会详细且精彩,如“看到一只黑色的小鸟飞到对面的树上了”“有一只小鸟飞到对面树上等它的小伙伴来赴约”“有一只小鸟从外面飞回家给它的幼儿喂食”“看到一只正在练习飞行的小鸟,它飞累了,落到对面树上休息一会儿”……此外,在教授幼儿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或成语时,老师也可以充分结合田园景物开展教学,通过引导逐步拓展幼儿脑海中的画面,打开他们的话匣子,鼓励幼儿展开想象。比如教授“作茧自缚”这个成语时,教师可以借此开展观察教学,给幼儿找来蚕蛹和蚕叶,让幼儿边饲养蚕边观察其结茧的过程,从而从字面意思了解“作茧自缚”,再给幼儿解释它的引申意义。如果幼儿园没有条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幼儿看到蚕蛹作茧的过程。进一步地,教师还可以借助视频资料让幼儿学习“破茧成蝶”这个成语,并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幼儿这两个成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储备,让幼儿知道语言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三)通过种植课程提升幼儿的社会性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便是一个社交圈。在幼儿园里,他们要接触新的人,接触新的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幼儿建立社交圈基本是凭借个人喜好而定的,比较容易多变,常会与朋友产生小矛盾,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而且一些内向的幼儿会比较容易被孤立。社交的问题主要还是得依靠幼儿自己去适应、去解决,教师没有办法要求幼儿喜欢谁、与哪些人交往,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分工合作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式,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一些种植课程,让幼儿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结成几个小组进行种植实践,教师要注意从中协调,保证小组人数合理,保证所有幼儿都能进入适合自己的小组。
为了保障种植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要做好课程的准备工作,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充分挖掘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教师要依据当地土壤、空气湿度、温度、光照等条件,确定若干可种植的作物品种,必要时可寻求家长的帮助。在开展种植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幼儿自己挑选出小组长,再引导小组长进行成员的具体分工,比如谁负责挖坑、谁负责埋树苗、谁负责浇水、谁负责施肥等。小组内可能会因为各种分工而产生矛盾,教师要提醒小组长去和组员协调,去做小组员的思想工作,同时也要让每个组员阐述自己的想法,互相协商,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但是不能直接下达命令,要让所有问题都由幼儿自己解决。做好分工后,教师就要引导幼儿有序进行种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尤其是幼儿在使用铲子、锄头等工具时,教师要在旁边监督和指导。幼儿完成种植后,教师要提醒各个小组关注小树苗的成长,分工用拍照、绘画、文字记录等方式把小树苗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才能让小树苗成长得更好,定期安排人员给小树苗浇水等。如果小树苗长得不好,各小组要自己讨论解决办法,可以向教师求助,也可以向家长求助。总之,教师要尽可能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完成种植实践,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互帮互助、分工合作。小树苗长大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一些奖励,比如给每个组分发不同的小零食,从而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一起合作的快乐,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四)通过探究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自然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往往是通过让幼儿观察自然现象这种方式。但想要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得出科学规律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幼儿园的教育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展示的方式。信息技术为揭示科学真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将抽象化的概念变得具象化和可视化[4]。比如,教师要让幼儿探究树的成长规律,前期虽然可以通过让幼儿植树并观察的方式进行,但小树苗要长很久才能够变成参天大树,因此教师最好还是借助信息技术,从网络上找一些有趣的小树成长的动画视频,通过动画的演绎让幼儿清晰地看到小树苗的成长过程,从中了解小树苗的成长规律。再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幼儿常常会问为什么小蝌蚪长大后身体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找到一些带有通俗的解说的动画,为幼儿呈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给幼儿讲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去学习科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五)通过观察、描绘自然风光,培养幼儿的艺术性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阶段不可或缺的教育之一,要求教师要培养幼儿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般来说,美主要是通过听觉与视觉去发现与感知的。因此,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丰富幼儿的视听体验,让幼儿真正去听、去看、去感受。而田园资源中恰恰不缺少美妙的声音、生动的画面,鸟儿在鸣叫,鱼儿在水中畅游,花儿在风中盛开,都是典型的田园风光。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到田园中,跋山涉水,欣赏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蓝天白云……让幼儿沉浸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画下所看到的美景,把心中的美丽瞬间用画笔展现出来。教师自己也可以把一些美丽瞬间记录下来,带回幼儿园与幼儿重温美好。回到教室后,教师要对幼儿的画作进行展示与点评,对幼儿提出适当的建议,提高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当然,幼儿园的条件毕竟是有限的,而艺术性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幼儿多看多接触,因此教师可以发挥家庭的力量,让家长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多接触不同的田园风光,还可以带一些物品回到幼儿园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教师可以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让幼儿从广阔的田园中汲取艺术养分,培养艺术细胞,提高自身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结语
总体来说,田园资源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与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结合田园资源开展教育有利于幼儿园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可以说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打好基础,才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幼儿园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田园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但是,教师也要意识到田园资源并不是唯一的有效教育资源,还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资源及技术,从而真正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彩云,李丽华.《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3):62-67.
[2]扈小琴.农村自然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下),2018(08):152.
[3]张厚锦.农村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安徽省H县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4]洪亚光.田园点滴快乐成长:浅谈田园活动在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发展中的作用[J].生活教育,2013(0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