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作者: 刘凯丽【摘要】为发挥古诗词教学的实际价值,开设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课程是重要途径。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文学素养,增强古诗词解读能力,提升认知水平。文章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寻传统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古诗词阅读鉴赏教学的价值,提出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彰显古诗词教学的教育价值,助力学生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阅读与鉴赏;小学语文;策略分析
作者简介:刘凯丽(1978—),女,甘肃省白银市水泉镇贾庄小学。
教师结合小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开设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课程,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知识,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学之美,对培育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持续探究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融合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方法,辅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课程中收获更多。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通过观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可明显发现,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极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尤其容易限制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例如,部分教师未能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供学生获取古诗词知识、品味古诗词内涵,仅仅是在讲解古诗词知识后,引导学生默写并背诵古诗词,却没有确保学生真正了解所学内容,真正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学之美。另外,有部分教师开设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过于乏味、单一,仅停留在教材表面,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知识时,经常采用一般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未能组织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学习。且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也缺乏综合性,仅停留在背诵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情感和意境是否理解到位,在后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顺利完成学习活动[1]。
(二)古诗词理解难度大
古诗词与常规的文学作品存在一定区别,并不如散文、童话这类文学作品通俗易懂,因此,往往会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上的困难。通过观察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知识的实际情况,教师很容易发现他们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抵触情绪。由于古诗词本身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在学习古诗词知识点时学生理解不了,便无法提起兴趣,甚至表现出抵触的态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想要独立阅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则显得更加困难[2]。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学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细化学生的实际需求,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为学生开设极具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品读古人在创作古诗词时蕴含的情感元素。此方法不仅能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方面,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结合所要教学的古诗词,选择一些作者个人的生平资料,供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品味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文章时所处的背景和创作思路,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多样性原则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长时间运用统一的教学形式设计教学课堂,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基于此,在设计教学课堂时,教师需要秉承多样性原则,融合学生的基本需求,调整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思路,以多样性原则为指导,为学生开辟更加灵动的学习空间。同时,多样性原则也需体现在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上,例如,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供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以此形式真正彰显多样性原则的实际职能[3]。
(三)实践性原则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时需要记忆并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想要轻松地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词的形式和现代作家创作文章的形式差别较大,基于此,学生以现代的视角理解古代的诗词时,也会感到困难。结合此实际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模式,秉承实践性原则,将静态的古诗词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形式,以古诗词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展多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入感知古诗词的奇妙之处,逐步获得更高的学习质量[4]。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学策略
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设计教学课堂时,教师需要秉承趣味性、多样性和实践性这三个原则,根据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展开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学的具体设计。
(一)立足于古诗词作者,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
在展开古诗词阅读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品味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元素,感悟古诗词这类文学中展现的价值。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距离极为遥远,在教学时,若教师直接结合古诗词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鉴赏,极易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想要完全读懂古诗词的内涵、应用古诗词中获取的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基于此实际情况,教师可立足于古诗词作者的基本情况,结合其在创作古诗词时所处的环境、时代等多方面特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缩短学生和古诗词间的距离。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时,教师便可以将本首诗的作者于谦的生平经历介绍给学生。但教师需要注意,如果单单采取讲解的形式介绍于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作为辅助,为学生播放关于于谦的讲解视频,将语言介绍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频形式,以此方式促进学生对《石灰吟》创作背景的了解。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视频课件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首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元素。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也能了解到关于石灰锻造的过程,掌握于谦以石灰的锻造过程表明个人为天下苍生愿意粉身碎骨的意志和决心[5]。
(二)结合古诗词内涵,辅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古诗词中蕴含着极为动人的情感,对人的心灵能起到熏陶和引导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想要精准捕捉古诗词中的情感元素是比较困难的,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诵读,紧抓古诗词中的关键词,以此为基础才能感受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基于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便可结合古诗词的内涵,以古诗词的实际内容出发,带领学生通过诵读、朗读、品读,逐步掌握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并仿照古诗词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表达个人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稚子弄冰》时,结合本首古诗词的实际特征,教师可采用愉悦、活泼的语调诵读全诗,促使学生在聆听教师的诵读时感受到这首诗中所展现的调皮、欢乐意味。在诵读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这两句诗时,教师则可以运用比较夸张的方式进行诵读,如此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印象。在教师进行示范诵读后,便可引导学生以默读、阅读、品读的形式完成对这首诗的欣赏学习。为了避免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精准捕捉这首诗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上述阅读步骤,鼓励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充分展现多样性原则的引领作用,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相对应的合作学习任务。在小组中,不是十分理解诗词内涵的学生则可以请教其他小组成员。通过完成此学习活动,每一名学生都能拥有新的收获,且学生也可感悟存在于此首诗篇中的情感。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让各小组学生仿照这首诗词创作一首新的诗词,并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以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印象,为学生表达情感提供开放空间。学生在了解到诗词可以展现个人情感后,对所学习的文学知识也将产生更加深入的探究热情[6]。
(三)加深诗词艺术感知,深入理解诗词作品
在带领学生开展古诗词阅读与欣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艺术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品读诗词中蕴含的美,培养学生形成美的意识,以此为基准,方可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实际价值。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基本特点,在辅助学生品读诗词时,教师应当从古诗词的含义着手,先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再掌握古诗词的含义和细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辅助学生逐步把握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元日》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可在课前结合此首诗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如古诗词中提到的“屠苏”是什么意思?“新桃”又表示什么?在诵读这首古诗词后,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会带着问题思考,以此方式帮助学生精准捕捉此首古诗词所表达的含义。在完成《元日》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王安石革新的政治资料,以此方式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深入了解王安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宝贵精神,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感知。学生在深入理解诗词作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发散思维、拓展认知视野,这对于培育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也起到了有效的奠基作用[7]。
(四)渲染古诗词意境,培养学生诗词鉴赏兴趣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当中融汇了多种类型的古诗词,对培育学生三观、发展学生文学素养等都起到积极作用,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基于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古诗词的现实价值,以古诗词的意境渲染课堂教学氛围,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之美,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开辟古诗词鉴赏之路。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意境的描绘特点,可以发现,古诗词中蕴含极具个性的基本特征,而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却缺乏深入的体会,这便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运用好适当的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带领学生阅读并品析此首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解读这首诗词,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悟,且在视频课件的辅助下,学生可以精准了解这首诗词所要展现的意境。在阅读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拓展性思考问题,如“在游园的过程中诗人的心态是怎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诗人所描绘的场景正处于早春时节?”以此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有效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兴趣。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对诗词的理解,将诗词中的内容设计成剧本,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此首诗词的掌握情况,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使阅读、鉴赏古诗词成为学生自发性的一种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接受古诗词的熏陶,真正彰显古诗词教学的实际价值,这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宝贵的促进作用。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教师也需不断调整展开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学的策略,确保教学课堂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呈现高度适配性,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拥有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刘修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 D刊(学术刊),2022(05):44-46.
[2]王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5):177-178.
[3]李涛.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11):40-41.
[4]康蓉.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09):108-110.
[5]修丽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指导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2(09):49-51.
[6]陆荣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03):80-82.
[7]张俊杰,李忠梅.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陶冶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
(0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