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法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动因、举措与启示

作者: 李丰 刘文晓

[摘要]新时期法国现代学徒制改革受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和破解职业教育现实困境等因素的驱动。法国政府联合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通过完善学徒制法律法规,构建学徒制保障体系;分类培养与灵活管理,满足不同学员的利益诉求;加大学徒制支持力度,激发学徒参与动力;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优化学徒制培养机制等举措,有效提升了现代学徒制的吸引力。借鉴法国经验,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应注重政策支持并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政校企多方协同参与的培养制度,创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和管理方式,营造崇尚技能的学徒文化。

[关键词]法国;现代学徒制;保障体系;培养制度;学徒文化

[作者简介]李丰(1991- ),男,河南三门峡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上海  201209)刘文晓(1987- ),女,河南新乡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徐州  221116)

21世纪以来,法国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欧盟一体化格局的影响下,为应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受教育者需求变化等因素带来的挑战,法国政府多次发起现代学徒制改革。中法两国的职业教育既有所差异,也有高度相似的地方。基于此,本文拟对21世纪以来法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动因及主要举措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借鉴。

一、新时期法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动因

(一)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正在迅速替代程序化的体力劳动,世界各国的低端劳动力需求都在迅速减少。2010年,欧盟发布《欧洲2020战略》,明确提出恢复工业的应有地位,使工业与服务业共同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支柱,并建议各成员国注重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终身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1]。2014年,法国政府制定了“未来投资计划”“新工业法国”等发展规划和战略。2015年,法国经济部、工业与数字事务部联合启动“未来工业”计划,提出通过数字技术改造实现工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新的国家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政府开始注重加强工业从业者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技能培训,致力于把更多学生或青年人培养成能够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所需的中高端劳动力。2017年,法国政府将现代学徒制列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同年10月,法国政府颁布《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第二号法令》,提出实施学徒制改革,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促进社会就业。2018年8月1日,法国国民议会审议通过《自由选择职业未来法》,提出通过终身培训、学徒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升公民的职业能力,确保个人能主动选择自己的未来职业。法国政府把推动现代学徒制改革、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作为优先战略目标。

(二)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需要

法国社会一直以来深受文凭主义的影响。但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社会流行的学历崇拜现象逐渐式微,因为基于学历和文凭的教育扩张并没有为社会带来期望的经济增长。随着大学教育专业结构与社会职业类别结构的匹配度逐渐降低,很多学生选择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学历文凭贬值等问题开始出现。在此背景下,法国职业教育根据行业需求和社会技术发展情况,设置专业并开设培训课程,形成以就业供给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然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也出现了不相匹配的问题,导致大量毕业生失业[2]。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年轻人群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2004年,法国青年失业率为20.7%。[3]2022年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年轻人群(15~24岁)的失业率依然达到18.3%。但在零售贸易、食品工业等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4]。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法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法国职业教育因其培养的技能人才无法匹配市场需要而招致批评,法国政府意识到只教会青年人技能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未来的职业教育既要满足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又要凸显个体发展对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破解法国职业教育现实困境的需要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应用于法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但随着全球经济进入转型时期,法国许多行业均经历了结构性的变革,学徒制教育和培训市场也出现了萎缩,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断降低。从历史上看,法国职业教育每一次改革几乎都与经济陷入衰退、社会失业率上涨等问题密切相关,其目的是通过职业培训缓解失业问题,并促进经济恢复。而这也给社会公众制造了一种刻板印象,让大众误以为职业教育面向的是那些不能在学校取得成功的低水平学生[5]。从现实情况来看,法国的年轻人不愿面对学徒制庞大的工作量与压力,导致他们对学徒制失去兴趣。学徒制在早些时期,之所以能够吸引年轻人参与,是因为工作量和学习任务并不繁重,还能赚取工资。1919年,政府规定学徒在2~3年的时间里仅需150小时的理论和通识课程学习即可完成学校的培养任务。1986年,规定学徒在2年内至少完成800小时的理论和通识课程,如果要取得学士学位等级证书,3年内至少要完成1850小时的学习,而这并不包括企业实践的学时[6]。2023年,根据学徒培训中心的最新规定,学徒每年要在学徒培训中心接受至少400个小时的培训,目标学位越高,培训时数越长。面对着庞大的工作量和不断增加的培训学时,年轻人选择学徒制的比例不断降低。另外,法国现代学徒制在区域分布上并不均衡,导致各大区学徒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分布等多种原因,在法国13个大区中,现代学徒制多集中在大巴黎区、奥弗涅—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以及奥克西塔尼大区,其他大区现代学徒制的占比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国现代学徒制的整体发展水平,显然不利于其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法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关键举措

(一)完善学徒制法律法规,构建学徒制保障体系

法国学徒制很长一段时期都以“师带徒”的非正式形式存在于行会之中。直到1919年《阿斯蒂埃法案》颁布,学徒制才作为一种正式的人才培养制度,得到国家法令的正式确认。20世纪中期,法国开始推进“现代化”的学徒制改革,以1961年学徒培训中心的成立为标志。1971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德罗尔法案》(又称“学徒制法案”),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学徒制实施和运行的基本条件[7]。1987年,法国《塞甘法案》规定,学徒可以经过系统培养获得职业能力证书和工程师文凭,确保学徒有多种职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以及满足新兴行业和职业的需求,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学徒制相关的法律法规。2017年10月,法国颁布《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第二号法令》,提出通过学徒制改革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促进社会就业。2018年,法国颁布《学校信任法》,再次提出进一步加大学徒制教育的实施力度,要求全日制职业教育与学徒制教育开展贯通培养[8]。2018年8月1日,法国国民议会审议通过《自由选择职业未来法》,关涉学徒制改革的法律条文有20条。例如,增加年轻学徒的津贴,保障因不可抗因素而导致先前的学徒合同被终止人员继续学习的权利,多方参与共同制定中等职业证书考试标准等,涉及学徒的准入条件、资源支持、考核评价等内容。

法国政府还通过不断修正国家资历框架保障学徒制有效实施。1987年,《塞甘法案》提出的国家资历框架包括5个等级,自下而上分别对应职业能力证书、高中会考证书、大学技术文凭、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国家资历框架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之间搭建了桥梁,也为学徒培训提供了参照。但学徒证书等级的划分主要基于国家职业教育证书与文凭,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加之欧洲各国国家资历框架等级划分并不一致,进而阻碍了法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流动[9]。2008年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发布了欧洲资历框架,为各成员国用于比较不同职业资格体系及职业等级提供了参考[10]。法国政府据此修订了原有的5级资历框架,并于2019年发布新版的8级资历框架。按照最新国家资历框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徒学成后可获考习文凭、职业能力证书、高中会考证书,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徒学成后可获大专技术文凭、大学技术文凭、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工程师文凭。新版国家资历框架根据等级描述中的各项指标对所有被纳入国家职业证书目录的证书进行分级,促进了不同证书之间的认可、衔接与融通。另外,新版国家资历框架还认可学徒接受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经历,学徒在此期间获得的成果可以通过国家资历框架转化为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总体而言,法国新版8级资历框架既为中职、高职毕业生应获取哪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依据,也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建立了新通道,增强了学徒制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二)分类培养与灵活管理,满足不同学员的利益诉求

在学徒制培养机构方面,法国现代学徒制由两类机构协作实施:第一类是学徒培养机构,由普通高中、普通高校、高等专业学院、学徒培训中心(CFA)等组成,专为学徒提供理论指导与教育;第二类是学徒实践机构,主要由公共或私人企业、协会等机构组成,专为学徒提供实践类培训[11]。按照法律规定,两类机构主要面向16~26岁的青少年招收学徒,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培训,学徒通过官方考核后可获得职业教育、技术教育文凭或职业资格证书。2018年的学徒制改革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提高了学徒最高准入年龄和特定群体在学徒期间的薪资待遇。同时,政府还采取更加灵活的培养管理办法,比如允许未获得学徒合同的青年参加学徒制预备教育、减少学徒培养培训时长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学徒年龄方面,最高准入年龄还由26岁提高至29岁。特殊情况下,学徒年龄可以延长至34岁。其中包括学徒学历提升后再次签署新的学徒合同;因不可抗因素而导致先前的学徒合同被终止;先前因身体和无法工作原因导致学徒合同被终止等情况。上述情况的新旧合同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政府要求两类学徒培养机构提高学徒最高准入年龄,旨在扩大学徒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确保不同青年都能通过学徒培训获得实践技能。

在薪资待遇方面,学徒最低工资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法国《自由选择职业未来法》规定,学徒培养机构的薪酬为最低标准的27%~78%,浮动范围取决于学员参与的时长和学徒等级。而由公共或私人企业、协会组成的机构发放的薪酬均按照法国最低工资标准的100%执行。学员在该类机构之所以获得更高的报酬,是因为这类机构招收的学徒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2023年,劳工部发布的学徒制合同条款又对学徒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规定企业发放的工资不仅要考虑学徒的培训时长和等级,还要考虑学徒的年龄。这一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学徒权益,确保他们在培训期间获得合理的报酬。

在学徒培养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培养方式。法国的现代学徒制建立在正式劳动合同基础上,没有获得正式合同的青年人一般无法接受学徒制培训。2018年,法国《自由选择职业未来法》提出允许未获得学徒合同的青年参加学徒制预备教育,旨在为没有找到合适学徒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学习机会与就业支持。2022年,法国劳工部联合地方协会、当地就业中心等组织,推出名为In’Cube的青年就业促进计划,通过就业咨询、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方式,为30岁以下的青年制订个性化方案,帮助他们与公司签订学徒合同[12]。这些举措为学员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在培养培训时长方面,采用了具有弹性的管理办法。常规的学徒培训计划一般为2~3年,其中1/3的时间在学徒中心学习理论和通识课程,2/3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技能。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学校和企业缩短了学徒合同最短时长的要求。最新的法律规定学徒合同期限从6个月到3年不等,时长取决于职业和文凭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残疾工人、高水平运动员)合同期限可能更长,但最多不超过4年。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一些小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提供较短的学徒合同,以降低成本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