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榜样教育的时代价值与优化路径
作者: 王文波[摘要]高职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在内核要素上高度耦合,在价值导向和部分内容上具有一致性。目前的高职榜样教育仍存在一些现实误区。据此提出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榜样教育的优化路径:做好榜样教育顶层设计,营造榜样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讲好思政课榜样故事,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索专业课榜样教育,以技术技能榜样引领学生成长;运用好朋辈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效仿身边的榜样;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拓展榜样教育的宽度和效度;探索数智化网络实践,巧用榜样教育网络数智资源。
[关键词]核心素养;榜样教育;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
[作者简介]王文波(1980- ),男,陕西商南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陕西 西安 710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成长之路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JDSZK078,项目主持人:王文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05-0106-07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榜样教育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经世育人的重要方式,也是院校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载体。核心素养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高职学生品质修养的综合体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围绕学生发展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明确指出,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可见,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技术技能水平”,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高职院校要履行好时代责任,就需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运用好榜样教育这一方法手段,深化内涵建设,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一、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榜样教育的时代价值
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是从高职教育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出发,将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具体化的过程,是实现职业教育理念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相联结的关键环节。高职榜样教育是教育者从高职教育目标出发,通过宣讲榜样人物、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从不同角度展现剖析榜样的优秀精神品质,传递榜样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其价值,学生通过学习效仿,感知角色定位,产生心理认同,转化为个人行为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
1.高职榜样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耦合。榜样是指要学习效仿的好人好事、模范典型,是精神引领的旗帜、价值塑造的方向。[2]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和基本点,为高职榜样教育提供了坐标航向和动力源泉。
核心素养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软实力”。高职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在内核要素上高度耦合,在价值导向和部分内容上具有一致性。2016年9月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入手。其中,“文化基础”维度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两大素养;“自主发展”维度包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两大素养;“社会参与”维度包括“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两大素养。六大素养的主要表现还细化描述为“人文情怀、自我管理、社会责任、技术运用、劳动意识”等18个基本点。[3]高职榜样人物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典型代表,其展现的道德品质、精神情怀、技术技能等,正是这些素养基本点的高阶状态。正是源于“积淀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情趣,具备理性思维,敢于批判质疑、勇于探究求索”,才使众多科学研究型榜样人物夯实了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正是源于“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与时俱进的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的人格、善于自我管理”,才使众多社会参与型榜样人物掌握了学习方法,拥有健康生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工作岗位上成长成熟起来,实现自主发展;正是源于“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有劳动意识,善于解决问题,注重技术运用,勇于实践创新,有责任担当”,才成就了众多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技术技能型榜样人物。
2.高职榜样教育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导向。榜样教育是有价值追求和价值导向的行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就是高职榜样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基本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通过学习榜样人物、先进典型的精神事迹,可以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榜样人物为学习对象,以榜样精神为成长成才的指引,锤炼个人品格、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一,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教育是有鲜明政治属性的,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选树的榜样往往是革命先驱、英雄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家国天下的情怀、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的愚公精神等优秀精神品质的典型代表。这些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着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从核心素养培育的“社会参与”“文化基础”等维度看,学习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可以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第二,以榜样文化涵养精神品质。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着底蕴、习惯、情感等隐性素养要求。这些素养要求犹如一座漂浮在水中的冰山的水下部分,浅层次教育很难触及,必须从学习者的态度、认同、动机等要素入手,才能收到教学实效。榜样教育通常是借助一个典型人物或事例,以独立视角来构造育人场景,能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心灵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育人氛围。榜样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自立自信自强的奋斗状态,自然而然地放射着光彩夺目的榜样光辉,能够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增进情感认同,激发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结合高职教育实际的榜样教育,可以形成以涵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主线的文化育人导向,以文培元、以文化人,培育“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二、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榜样教育的现实误区
高职榜样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职教特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但也存在着现实误区,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1.学校层面榜样教育理念不清晰,缺乏榜样育人的顶层设计。榜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清晰的榜样育人理念指引和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特定内容的榜样教育,是当前高职榜样教育的主要模式。但是,仅仅局限于上传下达,还不足以充分发挥榜样教育这一育人模式的独特效能。榜样教育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可以引发学生的模仿和效仿,产生涟漪效应。很多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形成学校层面的清晰明确的榜样育人理念,榜样育人意识不强,缺乏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的榜样育人顶层设计,特别是缺少系统完整的榜样教育实施策略,缺乏榜样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制约了榜样教育效能的充分发挥。
2.思政课榜样教育方法不深入,专业课榜样育人模式尚未确立。课程教学是榜样教育的重要场域。榜样教育是思政课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习惯将榜样树立成高大全的人物,简单罗列事迹。这种美化神化、贴标签式讲榜样,不够具象化、不接地气,缺少亲和力,没有把榜样背后的故事讲深讲透讲活,学生对榜样人物的成长经历、贡献成就等情况没有充分了解,与榜样之间存在着心理距离鸿沟,无法产生心灵共鸣。第二,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基础的职业素养培育是高职思政课的固有使命,部分教师只满足于讲好思政理论,对“在思政课教学中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选取榜样人物事例时没有充分结合行业专业,没有把“榜样人物、思政理论要点、职业通识教育”三者充分联系起来。
专业课还没有建立起通过榜样教育来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学实效的教学理念;专业课教材中没有充分融入榜样人物事迹,没有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教学中榜样育人主题不鲜明,聚焦于知识层面的传授,对榜样人物的介绍宣讲较少,对榜样人物的精神、素养、品质等要素的挖掘不充分不深入,缺乏深层次解读;实践教学中榜样育人的指向性不强,没有建立起顺畅的交流沟通渠道,学生对行业榜样(师傅)的心理感受模糊,对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技术技能缺乏足够的认知,没有把榜样与自身职业发展联系起来。
3.朋辈榜样选树机制不合理,“身边的榜样”示范效应不明显。校园生活是培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域。学生之间在年龄体征、知识层次、校园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相互间认同度高、模仿性强、有着高度的容纳性。做好校园中的朋辈榜样的选树宣传教育工作,可以起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示范效应。
现阶段高职院校朋辈榜样教育机制存在着明显误区,主要表现在:第一,选树程序不严谨。教育者对选树学生“身边的榜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严谨规范的选树程序。例如,朋辈榜样由辅导员、班主任选树,没有按照严格规范的流程进行,选树环节学生参与不充分,结果说服力不强,评优选优的影响力微弱。第二,榜样类型不丰富。高职朋辈榜样的类型单一固化,主要依凭学习成绩、班级事务、社团工作等传统标准,没有紧跟时代要求,没有设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新型榜样称号,广泛性代表性不强。第三,示范效应不明显。选树后缺乏后续的宣传教育环节,学生对朋辈榜样的事迹不了解,榜样示范引领效应没有显现出来。
4.媒体传播模式不新颖,网络实践资源应用不充分。榜样教育媒体传播渠道决定着榜样教育的覆盖面和成效,渠道单一、模式固化是榜样教育效能弱化的重要诱因。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非常丰富、速度极快。而部分高职院校的榜样教育没有充分运用媒体融合的方式,传播渠道固化陈旧,没有有效占领新兴媒体的宣传教育阵地,没有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榜样教育作品宣传方式单一陈旧,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足;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缺少参与传播的机会和环节;教师对全程育人的理念理解不透彻,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不够关注学生的线下生活场域,网络传播能力明显不足。
实践教学是高职榜样教育的重要方式,网络数智化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数字虚拟场景可以给学生带来科技感十足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榜样风采,接受精神熏陶,还可以避免校外现场实践时可能存在的交通安全风险,减少学校物力财力人力的投入。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依托网络数智场馆开展榜样教育的优点,没有充分拥抱数智化的时代浪潮;榜样教育的网络数智实践资源拓展有限,实践应用较少;缺少对网络数智化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三、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榜样教育的优化路径
榜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榜样育人的效果,就需站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合理选树榜样,把榜样育人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高职学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1.做好榜样教育顶层设计,营造榜样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发展规划层面,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从学校发展全局去谋划设计,将榜样教育作为推进学校“双高计划”建设、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原则性指引中明确榜样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榜样育人的整体实施方案。一方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把握好榜样教育的实施方向,做好革命先驱、时代先锋、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榜样教育的精神引领作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另一方面,根据行业特点,立足于学校所处行业和长期发展战略,设计具有院校特色的榜样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好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等榜样,为日常教育教学提供明确的育人指引。高职院校应深刻认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构建起“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出发,思政课榜样教育与专业课榜样教育协同推进,朋辈榜样教育为重要补充,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一体实施”的高职榜样教育理念,实现榜样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文化建设等同向同行、同步提升,持续优化榜样育人的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