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功能定位、影响因素和行动策略
作者: 姚远 张秋玲[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三项功能是基于人才、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的。运用PESTEL分析模型,讨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因素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及功能实现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行动策略:借助政策的力量、适应市场需求、融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拓展教育和技术资源、完善产教融合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功能定位;影响因素;行动策略
[作者简介]姚远(1981- ),男,江苏金坛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秋玲(1973- ),女,山东巨野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副研究员。(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变化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YJA880082)和202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JYB13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07-0072-06
一、问题的提出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战略任务。2023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提出2023年底前建设50家左右,2024年底前再建设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设150家左右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工作目标。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进一步提出构建“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列于11项重点任务之首。“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方向、新举措,也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知网”以“市域产教联合体”为主题进行搜索,截至2023年11月15日,共搜索到结果30项。剔除新闻报道5篇、政府公报1篇,获得可用结果24项。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针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政策要义、逻辑理性[1][2]、内涵特征、价值意蕴[3][4]等方面开展讨论,进而勾勒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路径,但对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功能定位、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对基于外部因素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策略阐述不深。因此,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加强研究阐释,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撑。
二、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功能定位
市域产教联合体(简称联合体)是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省级政府在特定城市或地区内,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将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联合组成的合作体系,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阐释联合体的功能定位,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把握联合体的内涵和意义。
1.人才培养——发展之基。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联合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将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联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各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强调人才培养功能,是对经济功能强而教育功能弱的松散产教联盟模式[5]的扬弃。第二,通过与企业的深入融合,联合体能够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和技术前沿,推动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和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各环节,帮助学校精准对接产业和企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第三,人才培养是创新创业的关键支撑。[6]人才培养是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重要途径,为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创新创业——动力之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第一,联合体通过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引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度挖掘本地产业链的潜力,为当地企业提供创新发展的动力,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第二,联合体通过促进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合作,形成人才和技术、资金和政策等要素的互补共享,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提供更好条件。此外,联合体还可以通过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有效降低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成本,提升就业率。
3.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之要。发展是第一要务。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联合体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联合体建设成效的最显著标志。第一,产业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的支柱,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地方居民生活水平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第二,联合体确立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有利于引导各参与主体在建设联合体的过程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撑,推动联合体从经济利益联合体、发展联合体迈向更高层次的命运联合体。[7]第三,联合体明确了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就能确立联合体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的方向,有利于促进联合体内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资源要素集聚增效,保障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三项功能是基于人才、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的。三项功能虽然定位角度不同,但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致力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因此,联合体成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一翼。
三、市域产教联合体功能实现的影响因素
组织功能学认为,组织功能的实现受到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价值观、领导能力和风格等的影响,也受到组织外部的资源和环境等的影响。组织功能学说认为,在组织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了解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尤为重要。PESTEL分析模型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有效识别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因此,本文运用PESTEL分析模型,讨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因素对联合体建设及功能实现的影响。
1.政治因素(Political)。政治因素是指政府政策、决策等对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影响。第一,政府是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政府通过制定支持产教融合和联合体发展的政策,如提供资金支持、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推出相关激励计划等,为联合体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便利条件。第二,政府的教育和产业政策影响并指导着区域内企业、学校等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组建联合体的重要前提。另外,政治稳定度对联合体的巩固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稳定的政策环境下,联合体可以更加专注于组织内部的运行和发展,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政策的稳定性还能增强联合体内相关建设主体的信心并吸引更多潜在的合作对象,为联合体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经济因素(Economic)。经济因素是指组织外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对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影响。第一,区域经济结构描述了一定区域内,不同产业间的结构关系和协调关系。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呈现离散状态,那么联合体建设就很难得到有效依托。第二,联合体作为促进产教融合的一种新机制,其建设和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往往决定了资金的渠道和数额。如果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可用资金很有限,那么联合体的运行和发展将受到较大限制。
3.社会因素(Social)。社会因素是指教育水平、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等对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影响。第一,就业需求影响人才培养。联合体的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联合体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培养的人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第二,教育观念也对联合体的功能实现产生影响。例如,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关系到联合体建设的吸引力。此外,建设技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让技术技能‘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 [8]的实践路径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将对联合体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因素是指科技发展和创新对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影响。第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动新兴产业产生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和创新创业机会,为联合体创新创业的功能发挥提供了新场景新机遇。第二,信息技术为搭建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跨界合作平台带来便利,极大地促进了联合体内各方的共享资源与合作创新。此外,智能信息技术如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运用也为联合体管理与运行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提供了条件。
5.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对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影响。第一,先进的产业园区、实训(实践)基地、创业创新中心等基础设施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基础,也是联合体建设的有力保障。第二,随着环保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联合体应尽快摆脱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转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6.法律因素(Legal)。法律因素是指法律法规和法律意识等对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影响。第一,法律法规为联合体的行为提供了基本准则。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为联合体的实体化运营提供法律依据。第二,联合体具有多元主体的特点,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有效保障公平竞争、保护各方权益,促进联合体在法治框架下朝着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因素对联合体的功能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在建设联合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联合体健康稳步发展。
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行动策略
自2023年4月山东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后,联合体建设工作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联合体建设应以实现三大功能为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自身发展之道。
1.借助政策的力量。联合体应把握利好政策,抢抓发展机遇,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第一,争取政策支持。实践表明,政策制定得越成熟,操作性越强,联合体内各主体的建设积极性就越大。联合体应向省、市两级政府部门积极建言,呼吁政府一方面要明确方向,集中力量支持当地核心产业联合体建设,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把控,合理设置竞争性项目,避免一哄而上的跟风行为和重申报轻建设的投机行为。第二,争取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除了依赖传统的财政拨款,联合体还可以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政策框架内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主动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实体化运营,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此外,联合体还应自觉接受相关参与主体的监督[9],建立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保证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防范财务风险,回应各方关切。第三,争取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联合体通过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保持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政府加强关注并了解其发展状况和需求;通过积极参与并协助政府制定联合体长期发展规划,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避免受短期因素的干扰;通过主动承担区域改革发展任务,积极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建立和巩固与当地政府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此外,联合体还应积极配合省、市两级政府部门开展对支持联合体建设政策落地和实施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反映联合体在产值增长率、就业率、师资力量优化情况等关键指标上的实际作用[10],保证相关建设任务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