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澳资格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研究:合作现状、框架和路径

作者: 林素絮 罗智超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高质量发展研究:合作现状、框架和路径0

[摘要]资格标准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在“一国两制”、《粤澳合作协议框架》等政策背景下,粤澳在资格标准领域已合作产出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一试多证”、粤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及职业能力互认清单等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以资格互认机制构建为主,兼顾粤澳发展实际,但存在机制协调难度大等合作困境。在结合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可由基本体系、运行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部分组成。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发展路径应坚持学习成果及工作成果导向、深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提升资格标准体系的适应性、立足本土基础提升内涵、发挥社会主导作用。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资格标准;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林素絮(1981- ),女,广东潮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罗智超(1999- ),男,广东广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在读硕士。(广东  广州  5106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广东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推进路径及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JKZG085,项目主持人:林素絮)和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薪酬管理’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项目主持人:林素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3-0029-09

资格标准是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资格标准由政府教育部门联合相应机构和相关行业共同制定,反映被评价者是否具备胜任该工作岗位的通用标准体系。2022年10月,《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鼓励探索开展技能人员职业标准国际互通、证书国际互认工作,各地可建立境外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列为我国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因此,完善的资格标准体系有助于推动终身教育背景下国家资历框架构建。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粤澳资历框架的构建及粤澳学习成果及工作成果的认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东和澳门已在职业资格互认及学习成果认证、人才评价机制上有相关的合作成果,这些合作成果是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通过总结合作成果及合作经验,构建系统完整的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理论框架及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完善粤澳资历框架的运行,还能搭建粤澳人才畅通体系,促进粤澳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最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实力。

一、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背景及合作进展、成果

(一)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背景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缘于推动广东科学发展和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需要。作为国家资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对粤澳区域经济一体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粤澳合作协议框架》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政策基础。

粤澳资格标准的合作背景最早源于《粤澳合作协议框架》的制定。2011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协商一致,制定了《粤澳合作协议框架》。在《粤澳合作协议框架》中,重点阐述了与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工作。具体为鼓励澳门教育培训机构与广东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粤澳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实施区域合作专项规划。《粤澳合作协议框架》为粤澳开展资格标准相互认证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将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从教育领域扩大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的领域。该纲要提出,要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粤港澳三方在服务贸易行业的人才培养、资格互认、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并有序推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该纲要从政策上明确了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方向,即不仅要促进粤澳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服务于粤港澳劳动力市场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发展。

(二)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过程及合作进展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构建与粤澳资历框架及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时展开。粤澳双方通过合作制定相关政策、推广相关合作成果,共同服务于粤澳教育体系及人才体系的建设。粤澳近些年的合作主要围绕资格标准的认证标准、认证过程、合作框架等方面展开。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认证标准初步通过“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Macao Occupational Skills Recognition System,MORS)”进行开展。2001年,澳门旅游学院在欧盟专家的协助下,通过引入一系列工种的认可制度,形成了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通过MORS职业技能考试者,将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证明其技能达到 MORS 的标准。目前,以MORS为依托,粤澳双方不断探索认证标准的制定,促进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落地推广。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认证过程主要通过“一试三证”展开。2013年,粤澳两地开始初步探索“一试三证”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式试点,粤澳考生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可以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技能证书。从2015年起,粤澳陆续开展粤澳咖啡师、茶艺师和助理设施管理师“一试两证”试点工作,并持续推进完成粤澳设施管理师的标准对接和题库建设等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局部性构建。与此同时,粤澳双方筹备“粤澳网上服务自由办”试点平台的建设。近年来,粤澳双方积极推进规则衔接与标准互认。2020年9月,广东成立职业技能评价“一试三证”工作委员会,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方式继续承接与拓展原粤港澳“一试三证”职业资格评价工作。2021年11月,粤澳双方签署社保服务、“一试多证”培养评价、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三份合作协议,明确将以职业技能认可基准纳入粤澳“一试三证”项目为切入点,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课程内容。

资格标准体系的合作框架目前依托《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进行。2014年,粤澳将落实南沙新区与澳门职业教育合作协议作为粤澳合作的重点工作。该工作涉及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其中职业资格认可体系构建是重要内容。2022年6月,《南沙方案》明确了粤澳两地要从资格互认等方面优化就业创业配套环境,实现粤澳在教育、创新、创业联动和就学就业等方面互促,从而增强对港澳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三)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主要合作成果

1.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MORS)。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以不同岗位及工种进行分类,通过设定相应的基准展示被评价者的工作技能,从而评估技能及熟练程度,进而界定被评价者所达到的资格要求(见表1)。每项工作划分为各种工序和步骤。MORS测评员会根据学员选定的相应工种,组织该领域内的直属经理、培训员或前辈进行测评,测评员还将与澳门旅游学院委任的评核员共同进行职业技能考试。目前,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正不断强化与广东省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认证、协调工作,广东省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也正探索与港澳职业资格标准的相互融合。

2.粤澳职业技能“一试多证”与粤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澳门居民可通过“一试三证”机制,获得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及MORS职业技能证书。“一试多证”发挥了粤澳双方的优势,使得澳门居民更加便利地获得相应的资格标准。

粤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是粤澳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对接的重要平台。2022年8月,“粤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在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正式挂牌,为粤澳两地人才培养、专家交流、职业技能标准对接、搭建技能人才评价规范等提供有力支撑。

3.广东省认定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职业能力清单。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以职业能力界定不同工种的资格标准水平。在粤澳合作的背景下,广东省人社厅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2016年10月,经广东省人社厅组织粤澳两地专家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的标准内容、考核体系进行比对分析,并征求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事务局意见后,公布了《广东省认定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职业能力第一批目录清单》。2020年,广东省人社厅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事务局出台第二批目录清单,认定10个职业(工种)的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职业能力与持有相同类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相当,巩固了粤澳在技能人才互惠互利以及职业资格互认工作上的成果。未来,广东省认定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职业能力清单将涉及粤港澳各个行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认可。

二、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合作成果评析

(一)合作重心以资格互认机制构建为主

搭建粤澳资格标准的资格互认机制是迈出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最初一步。在粤澳合作的背景下,资格互认机制构建为粤澳统一资格标准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机制基础。从目前的粤澳资格互认机制发展来看,粤澳已围绕MORS、“一试多证”初步建立起资格互认机制。

粤澳双方构建资格互认机制的困境在于协调不同区域的资格标准。粤澳双方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及教育发展背景,部分资格标准的认定会存在较大困难,导致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MORS)与广东省职业资格证书互认的职业(工种)较为单一。对于某些与当地法律紧密结合的职业(如律师、会计等),由于粤澳双方有着不同的法律制度,目前仍难以协调一致构建资格互认机制。

(二)合作过程高度关注社会机构的参与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主动引导社会机构高度参与。MORS成功引导澳门社会机构参与的主要原因在于澳门的产业发展较为单一,产业以旅游业及服务业为主,这些产业主体参与构建资格标准的积极性较高,且部分产业的资格标准构建难度低、障碍小。目前,MORS与广东省互认的职业工种仍局限于服务行业,导致参与制定资格标准的社会机构以服务业为主,其他行业的社会机构参与机会较少。

基于粤澳未来发展及合作的视角,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最大困境在于粤澳产业合作机制不够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也导致粤澳社会机构协同合作难度大。粤澳之间的合作范围扩大后,社会机构的参与范围也将扩大,社会机构是否积极关注并参与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制定也是未来需要面临的困境。

(三)合作手段密切协同粤澳自身的发展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合作手段以政策合作为主。政策初期,依托《粤澳合作协议框架》,粤澳双方在资格标准领域的合作以单边合作为主,主要聚焦于资格认定合作项目的开展。随着合作的深入,粤澳不仅开展资格认定的合作项目,也逐渐丰富其他合作手段,如校企合作、教育合作等,合作也由被动的单边合作走向主动的双边合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南沙方案》的深入推进,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粤澳未来在资格标准体系构建上的合作将更加着眼于协调粤澳之间的教育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合作等形式进行合作,不仅更符合粤澳发展实际,同时更加关注资格标准利益相关者的自身利益。

(四)合作成果聚焦于体制机制建设

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阶段性合作成果大部分聚焦于体制机制建设,如初步建立了相互认证机制、相互认证制度、相互认证清单目录。这些合作成果将会是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未来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系统构建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粤澳初期通过合作初步打通了相关资格的互认机制,但该互认机制存在认证范围窄、认证方式及手段较为单一、认证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建设的角度出发,粤澳资格标准体系不仅要巩固现有的合作成果,还要利用已初步构建的体制机制完善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系统框架。

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

粤澳资格标准虽已通过整合相关合作成果初步建立了相关认证制度,但仍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从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的视角出发,结合粤澳已有的合作成果,描述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由基本体系、运行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组成,如下页图1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